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铁大桥局承建港珠澳大桥零伤害穿越自然保护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1-20 07:5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家华 吴霏 吴广定)前日,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斜拉索全部安装完成,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7公里标段率先贯通。施工方透露,施工区域穿越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虽非核心区,但从设计到施工均遵循“零伤害”环保标准。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中国海洋鲸豚类中唯一的一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存活千余头,被誉为“海上大熊猫”。为了把大桥施工对其影响降至最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专门制订了“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体系。

  在桥梁设计方面,为尽量少占白海豚生存空间,此次特地将承台深埋在海床底下,“我们把石头凿了几层楼深。”中铁大桥局港珠澳大桥项目经理谭国顺称,“这种施工法在世界上当属首次。”

  为减少桥墩数量,多给白海豚留出活动空间,设计时特将桥的跨度加大,两个墩身之间的间距因此拉大,如深水区由70米增大到110米,浅水区由70米增大到85米。

  施工期间,每条施工船舶和施工平台上均配备了经专业培训的观豚员,对施工海域的白海豚加强瞭望。项目副经理程长鹏透露:“我们一共配备了50余名观豚员,一旦发现白海豚踪迹,观豚员先通过对讲机叫停施工,将竹竿插入水中,用锤子敲打,进行无害驱赶,然后再进行15分钟观察,确未发现踪迹后再恢复施工。”同时,所有施工船舶减速慢行,防止螺旋桨伤害。

  据不完全统计,项目进场3年多来,在施工区域发现白海豚10余次,每次都对这群海上精灵“温柔以待”。

  此外,整个施工环节力求尽量降低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如在前期基础打桩施工时,为防止噪音,特采用低噪音的振动打桩锤,液压锤沉桩等方式。所有废渣、废水、废料、油污及生活垃圾全部委托专业公司回收。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桥面施工平台上看到多个分类垃圾箱,通过定点装袋、打包,再由船舶运输上岸。环保厕所则采用先进的生物降解技术,能自动分解排泄物,沉淀物经烘干后排入沉淀箱内储存,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据悉,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还组织施工人员轮流参加白海豚保护知识上岗培训、考核,并编制实施了环境污染及中华白海豚保护应急救援预案。

  链接>>> 卫星确定墩位偏差不到1厘米

  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超大型基础设施工程,连接珠海、澳门、香港三地,建成后将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此次中铁大桥局采用了诸多颠覆性创新方法,令我国大型跨海大桥的施工能力、水平、标准跻身世界前列。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这一桥梁标段全长约7公里,为克服施工区域海况恶劣,地质结构复杂等特点,工程采取了颠覆性施工方法,如确定墩位运用了空间测量技术,卫星参数精确墩位,确定标高,偏差不到1厘米。同时,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远高于目前世界上跨海大桥普遍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为了给其“延寿”,施工中采用多项新工艺、新材料,比如防腐,在海浪较大的承台墩身首次采用不锈钢钢筋,承台墩身表面喷涂上防腐材料,钢主塔内部安装了除湿机。

  大桥还能抵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及30万吨巨轮撞击。大桥局研制出长、宽各1.77米,承载力达3000吨的世界上最大尺寸橡胶隔震支座,与桥梁上下部结构连接,犹如给大桥安装了一枚“定海神针”。

  据悉,该工程全长55公里,主体工程由“海上桥梁、海底隧道及连接两者的人工岛”三部分组成,整个主体工程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后,将实现港珠澳30分钟经济圈。

  (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家华 吴霏 吴广定)

责编:刘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