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突破创新 武汉CBD勇创“10个第一”
武汉中心和武汉世贸中心双子塔效果图
武汉商务区地铁站的穹顶
梦泽湖全景
泛海城市广场公交枢纽站
百米高楼林立的武汉CBD
走进武汉CBD
2015年,江汉区提出建设全域中央商务区。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CBD)作为江汉全域中央商务区的极核,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城市单中心CBD项目,它从“出生”就肩负着率先突破,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等重大战略,武汉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致力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在武汉肩负重要国家使命的时刻,具有地理、产业、资源、环境等诸多优势江汉,勇当担重责任,在武汉CBD的建设上,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新理念。
在7.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武汉CBD的建设者勇担使命,在全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创下多个“第一”。武汉CBD是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分区试点之一,更是华中高端服务功能的集聚和辐射示范城区。
武汉CBD按照中心商务区、综合商业区、全生活城服务区和生活居住区四大功能分区。
以“从北向南、自东向西”的开发次序,武汉CBD目前建成及开工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范湖启动区、核心区和北部片区,其他项目也在依次进行。
截至2015年10月底,武汉CBD累计完成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及开发项目投资约440亿元,累计在建和已竣工项目规模约674.34万方。结合规划空间布局,采取楼宇定制、定向配套等方法和措施,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强化区域产业特色,促进主导产业聚集。
目前,武汉CBD入驻各类经济主体825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7家,5000万以上企业24家,千万元以上企业108家。
中国第一高在建双子塔——武汉中心和武汉世贸中心
亮点: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438米高的华中第一高楼武汉中心,与已经破土而出的武汉世贸中心,将成为中国在建的最高双子塔,武汉新地标和城市名片。
这两座风帆造型的超高建筑,位于武汉CBD的核心区,西临体育公园,南邻梦泽湖公园,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武汉中心项目是集智能办公区、全球会议中心、VIP酒店式公寓、白金五星级酒店、360°高空观景台、高端国际商业购物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地标性国际5A级商务综合体,定位与中国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相匹配,体现武汉市经济、人文发展趋势和地貌特征。
武汉世贸中心定位为以武汉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为主题,集国际商业中心、超豪华五星级酒店、国际顶尖甲级写字楼、精品会展、高端公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体。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组织的实体设施,武汉世贸中心项目将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建筑最高的世界贸易中心。
华中单体规模最大地下空间
亮点:解决城市拥堵 节约土地资源
武汉CBD正在建设华中最大“地下城”。这个庞大的地下空间,深入地下30米,总建筑面积达262.1万平方米,相当于香港的中环搬到地下。商务区地下空间的功能设置与地面使用功能、布局呼应协调,大大的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同时综合利用地下设施,将地下各类功能空间纳入人防工程体系,通过平战功能转换,发挥战时防护效能和平时经济效益。
武汉CBD商务核心区地下规划就达到94万平方,整体布局分四层叠加:第一层为中央广场,总面积4.78万平方;其他层分别有综合商业、设备区域、交通通道等,从而优化了商务区生态环境质量。
据了解,地下空间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位于CBD核心区地下二层的地下环廊,主线沿珠江路、商务西路、泛海路、商务东路逆时针布置,设12条匝道与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商业街有效对接,服务于来往商务区的中小型客车到达,解决国内外大城市地面拥堵的“城市病”。
武汉在建百米高楼最密集区域
亮点:集约土地创造价值
目前,武汉CBD商务核心区145栋100米以上高楼已开工建设,其中建成81栋。该区域已经成为武汉在建百米高楼最密集区域,为土地稀缺的中心城区集约土地创造价值,起到引领作用。
武汉中央商务区总建面1442.23万平方米。建设用地558.9公顷,平均容积率2.58。其中:住宅645.52万平方米、商住综合159.19万平方米、商贸金融等637.52万平方米。
武汉CBD结合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开展招商选资,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民生保险、华泰产险等区域金融机构落户,金融产业特色初步显现。中石化华中公司、中国铁塔湖北分公司等一批企业区域总部先后落户。喜来登、君悦、费尔蒙等7家知名酒店签约入驻,给武汉CBD注入商务活力。
“十二五”期间,武汉CBD共引入各类经济主体795家,高端楼宇企业入驻率超过90%。
武汉最大人工水体公园——梦泽湖公园
亮点:水源靠雨水收集 水生植物维持生态
梦泽湖公园位于武汉CBD中心轴线南端,泛海路、云飞路和梦泽湖西路之间交会处,地铁3号线从湖底穿过,占地面积约49.7公顷,湖水面积约23公顷,相当于3.5个洪山广场。未来,这里将成为武汉最大的人工水体公园。
梦泽湖的水源主要来自雨水汇集,以种植水生植物等生物技术方式维持湖泊生态;在枯水期,还可通过可控的强制外循环系统,譬如连通汉江、补充自来水等来补充湖水,维持健康生态。其目的就是为武汉CBD“开窗透气”,为核心区和居住区之间提供过渡空间,形成具有生态效用的大型公共开放水域空间。
华中第一条城市综合管廊
亮点:杜绝“马路拉链”
武汉CBD实现了华中第一条城市综合管廊的铺设,强弱电线及线缆入地,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雨污分流的城市中心区。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武汉CBD采用干线综合管沟和支线综合沟相结合的布线方式,其中干线综合管沟主要沿云飞路、振兴二路等道路布设;支线管沟主要沿珠江路、商务东路、泛海路、商务西路等道路布设。规划综合管沟总长为5.9公里,其中干线管沟为3.6公里,支线管沟为2.3公里。
综合管廊内布置的管线包括电力、电信、给水管道,使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综合管廊坚固,并预留了检修口,一旦出现故障,工作人员通过检修口进出,不需要频繁“挖沟”破路,减少了维护成本。
武汉第一大地铁站——武汉商务区站
亮点:立体交通构建繁荣与高效
武汉商务区站是轨道交通在武汉CBD核心区的重要交通配套,是武汉市最大的地铁站点工程,也是武汉CBD核心区地下空间的首个实施工程。
目前已经基本完工的武汉商务区站艺术主题为“璀璨星河”,是3号线和7号线的换乘站。据悉,该站是按照全球十大、亚洲第一地铁站的目标设计。
站厅中央有直径21米的巨大采光穹顶,抬头便能仰望蓝天,还能看见“华中第一高楼”——武汉中心大厦。车站内设置手扶电梯44部,总建筑面积89341,相当于五六个标准站,主体广场设计8个直通地面的出入口,物业区另有8个出入口。车站地下一层为商业区加下沉式广场;地下二层为3、7号线共用的站厅层;地下三层为3号线侧式站台层;地下四层为7号线岛式站台层。
华中第一条地下交通环廊
亮点:减少地面拥堵
武汉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由珠江路、商务西路、泛海路、商务东路四条道路围成,占地约1平方公里,建筑总量高达400万平方米。为实现高密度区域内交通便捷,商务区规划了地下交通环廊,即“把核心区交通放到地下”,这一方式在华中地区尚属首创。
地下环廊建设在核心区四条围合道路的下方,全长1.9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城市中心区地下交通环路系统,并结合综合管沟采取一体化布置。环路共设置6进6出,12处进出匝道,采取逆时针单向交通方式,实现地面与地下城市功能的有效连接,形成“地上无车、环廊入地、无缝对接”的智能交通组织体系。
环廊“串”起了核心区内11个地块。“转半圈1公里,不用3分钟,相当于等一个红绿灯的时间”。
武汉市第一条树阵景观生态高架桥
亮点:降尘降噪
宝丰北路(常青路——建设大道)工程是江城大道——江汉四桥——宝丰一路——常青路快速射线的组成部分。
该工程在武汉CBD段的常青路至泛海路路段主要沿高架桥两侧种植树阵,形成林荫感,部分地段还设计建设有绿道。因受光照条件受限,桥下沿绿道及场地以疏林草地为主,同时在道路交汇口种植大乔及多年生花卉组成的树岛花镜式精致小景;从泛海路至建设大道路段,种植区基本位于高架桥下,以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和麦冬等耐阴性强的地被交替种植成色带,点缀山茶、海桐球、石楠等中层植物,形成简洁的道路绿化景观。
工程建成后,汉口青年路、宝丰路、武汉CBD区域内道路,将新增全新路网,与周边各个方向的来往将非常便捷。这段被誉为江城最美高架的路段,不仅因为树阵带来美景,更带来降噪降尘功效,惠及来往车辆和周边居民、行人。
武汉第一个商场架空层公交枢纽站
亮点:惠民交通
逛完商场,吃完美食,下到一楼就能坐上公交车,武汉首个商场架空层公交枢纽站现身武汉中央商务区CBD,织出便民的城市公共交通网。
武汉商务区CBD东北端启动区已建成一座泛海城市广场,广场一层为半封闭架空层,楼上为购物、餐饮中心。与别的商场一层架空层不同的是,这里不是小汽车停车场,也不是简单的人行通道,而是一个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公交枢纽站。公交车不时地开进、开出,在此周转。站内建设了3个双边开放式站台,隔出6条车道,目前入驻着公交628路、597路和园博园可达线路342路及CBD区域微循环360路。因在架空层下,乘客既不怕太阳晒,又不怕淋到雨。
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常青盟”成立
亮点:行业自律 有序发展
今年7月,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联盟——“常青盟”在武汉CBD成立。参加该联盟的多家企业,每家出资,若平台出现标的逾期不能还款,联盟将先行代偿,保障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
“常青盟”是由武汉CBD内的多家P2P网贷平台企业自发成立。联盟成员平台资金在第三方银行托管,在律师事务所和投资人代表见证下签署同业互助基金合作,共同出资超过千万元,建立同业风险互助保障基金,以此应对成员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最大限度保障投资人的权益。(撰文:李俊 朱素芳 王彦申)
责编:江尚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