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昨日下午,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邀请武汉市第一中学校长库路,分享《少有人走的路》一书,提醒学生、家长在成长路上,要更多关注心灵发展、心智完善。
现在人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医生写的书,书中的故事和方法帮助不计其数的读者走出心灵困境,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排了20余年。
分享会一开始,库路就给听众们讲了两个卡尔的故事。80分的卡尔自以为很聪明,本想拿测试结果向朋友炫耀,没想到分数这么低,让他很郁闷。
为了安慰儿子,父亲告诉他,制造精密的轮船很难,但把轮船模型拆开,记下步骤,再按步骤拼装还原,是最笨的人都能做得好的。就这样,父亲陪着孩子经常拼拆轮船模型,孩子也不断参加模型比赛,最后,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轮船设计工程师。
另一个卡尔自小觉得自己很笨,智商测试结果却让他信心大增,认为所有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做好。后来,他成了名画家。
库路认为,不论学习还是工作,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那么高的智商,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聪颖自负的孩子,要教他踏实和谦逊,对内向自卑的孩子,要给他鼓励和信心。心理学的价值就在于此。
她列出了一组数据:在中国,保守估计有1.9亿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辅导,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在5000万以上。库路认为如果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那么在今天就是心理问题,“近期的湖南杀师案、被判死刑的林森浩,都是心智不健全造成的悲剧”。
有一种爱叫倾听
库路的女儿从小就比较自卑,吃饭特别慢,一顿饭要吃两三个小时,幼儿园全班的同学都去跳舞,她不能上,因为她永远慢半拍。但库路从来没有当女儿面说过她“慢”,女儿吃饭慢,她就比女儿吃得更慢。女儿到了初中,库路只要求她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不关注她的分数,也从不培优。女儿考入武汉一中时,成绩仅排第一百名。但当女儿考上北京大学后,库路对她的要求发生了180度的变化。她告诉女儿:“你要学会放低姿态,要摒弃北大的光环,因为当你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人群里没有清华、北大之类学校之分。”
每一位家长都爱孩子,但所有的爱都是正确的吗?她分享了书中的事例:一位22岁的毕业生写的毕业论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父母也为他骄傲。可是,论文就放在家中客厅里最显眼的地方,同样是学者的父母却从来没有去读一读。因为过度缺乏自信,毕业生后来患上了忧郁症。
库路认为,爱应当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对于家长来说,“有一种爱叫倾听”。中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向父母倾诉时间更少,家长更应给以关注。
心理疾病成休学主因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一个例子,让库路感同身受:斯科特到了37岁时才学会修理日常物品和器具,而此前不管是修水管、修电灯,还是组装玩具或者家具,都一窍不通。有一次,一位朋友的汽车刹车被卡住无法活动。尽管看不懂眼前的电线、杆子,斯科特不得不躺在方向盘下的地板上,集中注意力摸索与刹车有关的部件,弄懂了刹车的运作原理,最终找到了症结——那个使刹车无法移动的小开关,只要轻轻一拨,问题就解决了。“先解决问题,然后获得满足感,不能想着问题立刻解决,更不是想着问题会自行消失。”
作为一名高中校长,库路发现在学生休学的原因中,心理疾病导致的病休占了一半以上。很多青少年缺乏解决问题的健康习惯,喜欢“先享受、后付费”,他们智商毫不逊色,但不肯用功、不愿思考,说话做事全凭一时冲动,所以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教孩子学会“推迟满足感”,就是“先苦后甜”,面对问题、感到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因为不解决问题,你就永远是问题”。
责编:王刚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