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黄士勇13年拍摄4万多张武汉城建图片 市领导为其点赞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2-14 07:59 来源: 武汉晚报
【字体:

 

   (记者明眺生 实习生张思) 12日,副市长王立参观武汉设计双年展,看了市民黄士勇跟拍武汉城市建设13年图片展后,连声称赞这位“中国帖王”了不起。并说:“像黄士勇这样的人多了,武汉的城市建设发展会更快。”

  上午10点多,王立来到湖北美术学院《活力·民间》展区,观看黄士勇拍摄的近200幅武汉城市建设图片。这些图片是从2003年-2015年的13年时间,黄士勇跟踪拍摄的4万多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王立一边观看,一边询问黄士勇部分图片拍摄的背景。得知他用4万多张图片在网上宣传武汉后,引来2万多次跟帖、近400万次关注,王立称赞道:“了不起!你用自己的眼光系统地、纵深地看待城市的变迁。你是城市的主人,这些图片,就是主人讲述自己家园的故事。”

  得知武汉晚报策划组织的这次图片展,是武汉设计双年展首次为普通市民开辟展区,王立称赞说:“这是件好事,很有特点。举办这样的图片展,实际是透过市民的视角,回望过去,前瞻未来。这对我们城市建设者是一种激励,更是鞭策。”

  武汉晚报记者问:“明年武汉将向联合国正式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像黄士勇这样关心城市建设的市民,能做些什么?”王立说,“申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像黄士勇这样的人多了,“申都”就会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13年用坏8台相机 4万张图片获400万次点击

  市民用“史诗长帖”记录武汉变迁

  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黄士勇,很喜欢作家方方在《行云流水的武汉》中写的一段话:“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

  于是,黄士勇把他记录武汉发展变迁、发布在汉网上的“史诗长帖”,命名为《行云的武汉,流水的三镇》,方方的这段话,成了“开帖语”。从2003年9月2日开帖至今,他已为这一帖上传图片4万余张。截至昨天,《行云的武汉,流水的三镇》已盖起2055层“高楼”,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网友关注,点击量高达近400万人次。

  13年用坏8台相机

  今年53岁的黄士勇,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图书馆文献检索员。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师”:“我只是一个普通市民,业余摄影爱好者。”

  玩摄影很“烧钱”。2003年开始做“拍客”,从卡片机、数码相机到单反,黄士勇已换了8台相机。昨天,他拿着花两万多元买的索尼微单相机,穿梭在参观的人群中,边看边拍。“已经习惯了,走哪拍哪。”

  “现在流行‘大疆’(一种无人机),我也弄了一台。”黄士勇指着前阵子刚拍摄的建设中的“绿地606”说:“以前没无人机,得到处找‘制高点’,现在方便多了。”

  想让更多人感受

  武汉城建的“加速度”

  “我不仅拍武汉的美景和大气之势,也拍城市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情况。”黄士勇说,照片是记录城市变迁最简单的方式,有了这些照片,能意识到自己在跟随这座城市的脚步走。“比如泛海CBD,我拍过拆迁前的、拆迁完的,等以后完全建好还要拍个全景,这其实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也能体现设计在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拍照已经有瘾了,工程的每一个节点都不愿意放过。”黄士勇的妻子贾小红告诉记者,像“绿地606”,每顶升一次,他就会去拍一次。有一天下雪,黄士勇估摸着那天“606”会顶升,一起床就拿着相机去拍了。

  如今,黄士勇还在全国最大的摩天主题论坛“高楼迷”上发帖,这是一个重点讨论全国范围摩天大楼、商业地产、轨道交通等城市建设的论坛。他已经发了几十个帖,有一个帖子的浏览量达到了50多万。“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武汉城建的‘加速度’,感受到武汉设计的实力。” 

责编:刘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