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邻家老伯”秘密资助贫困大学生 默默捐资14年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2-21 07:41 来源: 武汉晚报
【字体:

  童维平看望被资助学生。通讯员肖睿弘 摄

 

  曾是武汉公交司机

  “坐不起麻木”让他南下打拼

  58岁的童维平是武汉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放农村,1978年考入武汉公用技工学校学习汽车维修和驾驶。毕业后在武汉市内驾驶公交,开过9路、10路等线路。在武汉公汽二场工作期间,童维平“小有名气”,他爱钻研,熟悉各个站点情况,哪个站在哪个时间乘客多,一清二楚。公司业务竞赛,他逢赛必获奖,最高曾获得千元大奖。

  “但那时的生活还是太苦了。”童维平回忆,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让他和家人捉襟见肘。一次公交到站,他通过后视窗看到马路旁有一对夫妻招手拦麻木,“我连2块钱的‘麻木’(武汉人对人力三轮车的称呼)也拦不起。”也就是这一时的“麻木梦”冲动,童维平决定,义无反顾“往南去”。

  1992年,拿着在亲戚家借来的300元现金,童维平南下深圳。除去旅途费用,他用最后的40元买了两提荔枝送给工作介绍人,在蛇口港口跑运输。

  “他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童维平小学同学、湖大生科院教授陈建回忆说。1992年南下后,童维平跑运输、转行承包采石场,“慢慢发家致富起来。”

  用三角函数降成本

  他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初到南方,身上没钱、语言不通、无依无靠,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床在南方根本用不着的过冬棉被”。童维平只好写欠条,在运输公司预支50元饭票,开始新的打拼生活。

  在码头搞运输,童维平也爱动脑筋,他逐渐熟悉各个码头轮船的停靠情况,提前了解哪些钢材要靠岸,搜集信息勤跑腿。不到两年的时间,“湖北童”成了运输司机里响当当的名字,有些人还戏称他“运输霸王”。

  1994年,童维平转到广州肇庆做起了采石场生意。从运输开始,逐渐熟悉采石场开采、转载、运输和销售的整个过程。2002年,童维平通过竞标承包采石场,自己当起了老板。

  “我没读过大学,却运用高中学到的知识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童维平说。童维平利用高中时学到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定理计算出便捷的运输途径,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那时,他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资助吃不饱饭的贫困生

  “不能说的秘密”守了14年

  2002年,童维平生意刚起步,他与老同学陈建聚会时商量,想做点公益事业帮助别人。陈建介绍说,大学里有很多“交不起学费吃不饱饭的贫困生”。童维平当即决定,“要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事”。在他看来,只有读好书,掌握了知识,才能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地。这样“也算是弥补了我没读过大学的遗憾”。

  2002年,在陈建的介绍下,童维平开始资助大学生。程序非常简单,生科院在一年级每个班中确定一名贫困生,每人每年3000元助学金,童维平持续资助4年。助学金每年10月左右发放,院方提供一个总人数、一个金额统一发放人账号,童维平每年打款过来。

  童维平最初对助学金的要求是,不记录、不宣传,“我不希望给贫困生造成任何压力,资助就像一阵风一样,吹过去就算了。”童维平说。

  从2002年至2015年,维平助学金已连续颁发14届,总资助人数62人,资助金额近80万元。童维平私下曾多次到湖大,与受资助学生吃饭、交流、书信往来,“维平助学金”像影子一样陪伴着贫困学子四年大学,但在湖大校内,连生科院教师也甚少知道,学院有个“维平助学金”,这个“秘密”在学院保持了14年。

  受助女学生深情回忆

  助学金帮她度过人生最艰难岁月

  湖大生科院2002级学生汪海燕是首届“维平助学金”受助者。目前供职武汉某药品研发公司的她回忆说,“维平助学金帮助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几年。”

  汪海燕是武汉新洲人,父母在家务农,她在兄弟姊妹6人中排行老二。2002年,考上大学的汪海燕因家庭贫困差点辍学,“每年学费4600多元,每天早晚啃馒头,一月下来的生活费也快200元,家里供6个孩子上学,完全帮不了我。”汪海燕说,大学四年,她没有一个寒暑假回过家,“打工兼职挣学费和生活费,还要帮衬着补贴家用。”每年3000元的维平助学金,为汪海燕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童维平还经常与受助学生交流,逢年过节为学生们买车票,回武汉时请大家吃饭,“比起资助者这个称呼,童先生更像邻家老伯一样关心我们。”

  “多年来,童先生对学生的资助默默无闻,一清二白。”湖大生科院书记吴文华说。

  童维平说,“我从小喜欢爱管闲事,帮助别人我很快乐,其实也是帮了自己。”

  穿着60元一双的地摊布鞋

  “邻家老伯”给人正能量

  2012年,童维平回湖大时,已考上武大读研的学生王芳专程赶来,给他送上一束花。大学期间,童先生不仅每年资助她,还给过她500元买过年回家的车票。

  “童先生与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少做兼职,努力学习。”湖大2012级生科院学生童明说。连续受资助4年的童明,经常与童维平邮件联系,“这是我大学四年最温暖的记忆”。

  “上大学时生活贫苦,童先生经常教导我们要吃得苦中苦,先苦后甜,他的激励伴随了我大学生活,练出了我吃苦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工作后也很受用。”2009年硕士毕业的汪海燕说。

  2007年,童维平一家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此次回湖大,童维平穿着在汉口王家巷街边买来的60元一双的布鞋,看完学生们连饭都没吃就走了。

  12月19日,湖北大学第14届“维平助学金”举行发放仪式。该奖学金发放了14年,这是第一次搞发放仪式,也就是说,千万富翁童维平在湖大连续14年捐资助学,这是第一次在该校“公开露面”。(记者李芳 通讯员吴珊)

 

责编:陈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