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线明日9时开通 揭秘地下建设“步步惊心”

地铁3号线后湖大道站施工图片。图为工人正在为盾构机破开洞门,随后这台盾构机将从此洞口进入向兴业路方向掘进 记者 李永刚 摄
明日,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当你坐上飞驰的地铁“归元金”列车时,从宗关过汉江到王家湾,掐着表算,仅仅需要三分钟。可没人想到,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遭遇特殊地质,越江盾构机最慢时平均每分钟只能走5个毫米。掘通汉江第一隧,惊险异常。
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刘玉华说,类似穿越汉江的险情在3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有不少,可以用“步步惊心、惊心动魄”来形容。正是因为克服了一个个重难点,打赢了一场场抢险战,武汉才能兑现每年至少开通一条地铁的承诺。
盾构机刀盘被糊住
手抠67℃泥饼边掘进边清洗
今年4月27日深夜,梁立刚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所负责的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区域院,担负着3号线一期工程王家湾至宗关区间的设计任务。
“梁工,盾构机速度下降得很快,泥浆门也堵塞住了,该怎么办?”电话那头,传来了施工单位急迫的声音。梁立刚清楚,按照施工计划,正常情况下,越江隧道每天平均能向前推进8环共12米,如今突然“刹车”,速度降至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左右,绝非好事。
由于情况不明,多方商议后决定继续观察。此后的几天内,盾构机的速度还在持续下降,最低时每分钟只能掘进5至10毫米。
“必须要立即查明原因,赶紧组织力量带压进舱。”地铁集团在该区间的业主代表倪正茂回忆说,5月13日,当施工单位打开刀盘舱舱门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刀盘久成以上的刀孔和开口被泥饼糊住,刀盘面板中心位置完全堵死,舱内严重淤塞。
在将这些泥饼全部清除干净后,盾构机继续向前进发,仅仅过了1天半,掘进了两环共3米,盾构机又走不动了。倪正茂当时就觉得,这次越江可能遇到大麻烦了,难度已经远超穿越长江。经过对剥落下来泥饼的分析,这是一种遇水能剧烈膨胀的蒙脱土,正是它在“使坏”,使得刀盘一次次被死死糊住,失去了掘进的动力。
原因找到了,但问题该如何解决?倪正茂说,当时经过科学的判断,在综合了多方意见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工清理泥饼,为了节省时间,施工也从带压变成了常压进舱。“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要让盾构机停止运行,不让它再对外释放保护自己的压力,在内外压力平衡后,直接打开刀盘的舱门,人进去施工。这样效率将大大提升,但危险性大大增高。”倪正茂说。
隧道封闭温度高达42℃
大量购买冰块24小时不间断降温
为了确保安全,武汉地铁集团请来本地最权威的地质勘探专家,确定盾构机的停机位,再进行常压进舱操作。进入舱内的工人们有次拿着温度计去测刀盘上泥饼的温度,竟达到了67℃。一位参与施工的工人说,刀盘舱内水汽弥漫,能见度极低,大家施工都靠手摸,靠锹挖,经常会被泥饼烫着。
倪正茂说,由于隧道封闭,蒙脱土膨胀后阻力大,盾构机已是超负荷运转,机器散发的热量使整个隧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42℃。不少工人干脆上身赤膊,下身只穿一条内裤,挥汗如雨般连续工作,让人动容。为了让工人们有个相对好的环境,地铁集团此后大量购买冰块,对隧道内进行24小时不间断供应,让温度下降到了三十七八摄氏度。
除带压进舱外,两场专家咨询会在6月相继召开,武汉工程大学制作了分散剂,“溶化”蒙脱土,改进设备对刀盘进行边掘进、边冲洗。在多措施综合作用下,盾构机从最慢时的每分钟掘进5毫米提升至20毫米,速度提升了四倍,今年10月9日和19日,两条隧道相继贯通。
突遇地质险情
另建新隧道
今年2月10日,正值春节前夕,3号线一期工程惠济二路至香港路站盾构区间发生涌水、涌砂险情,引发建设大道与黄孝河路交会处局部路面沉降,导致建设大道交通中断两个多月,17条公交线路临时改道。
事发后,以勘察大师范士凯为首的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研究确定抢险措施:在塌陷点地面120米范围内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同时采取隧道内封堵和地面钻孔注水等措施,平衡地表,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当天夜里我们就接到了通知,第二天地铁集团就组织了上海和广州等地的专家,对修复方案进行讨论。”参与修复方案制定的高朝阳回忆。
高朝阳说,出事的位置,地下布局非常复杂:头顶上是黄孝河的河道,还有巨型排水箱涵,一旦隧道险情控制不住,后果无法想象。为了最快完成隧道施工,恢复地面交通,高朝阳的团队微调了隧道的左右线位置,避开了塌陷区,同时新建右线隧道。
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就地挖出被深埋且已报废的盾构机,再进行原地施工修复,既耗时又耗力,方案最终被否决。之前,在天津、南京地铁施工也曾发生类似险情,工期至少被延迟了1年。
这意味着,先前的盾构机永埋地下。
新建右线隧道
为了抢险投入双倍施工人员
新右线隧道在施工中,与旧右线隧道擦肩而过,最近距离仅3米。为防止路面再次发生沉降,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盾构机从香港路站下井始发,以每日10至12环的速度减速至每日5至6环的速度,缓慢前进,历时4个月。
“一般盾构队作业不超过40人,为了抢险,我们投入了双倍人员。”参加过香惠区间修复项目的盾构队队长秦付春说,通过增加人员,减少工作衔接,同时选用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加快抢险速度。
“香港路站涉及3条线路的交会,工期压力大,场地很紧张。连接的隧道又出现了险情,更是雪上加霜。”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温裕春说,抢险期间,每天项目部都要开会,把当天施工数据统统分析一遍。业主、设计方、监理单位、施工方一起参加。“那段时间精神压力很大,每天都很担心。”温裕春说,发生险情后的5天5夜,他24小时都待在工地,不敢离开,“晚上累了就在隧道里睡”。当时正值春节,温裕春大年三十在福建老家吃个饭,就又赶回了工地。当时,涉及项目的各单位工作人员,都取消了过年休假。
一站路下穿7铁路
设数十个观测点准确控制地面沉降
3号一期工程途经6个城区:汉阳区、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穿越的城区数来说,这条线路排在第一位。也正因为如此,地铁与其他工程有了大量交集,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在兴业路至二七小路站短短约1.1公里的范围内,需要在地下十多米处下穿7条铁路线的16股轨道,其中包括合武高铁、京广线等重要线路。工程总体设计负责人黎明说,无论是从设计还是施工单位,都非常担心地铁下穿引发沉降,进而对铁路运营造成影响。事实上在国内一些城市,这种事情就曾发生过。盾构区间掘进之前,施工人员都紧张不已。
实际上,合武高铁的沉降标准要求确实很高,以毫米为单位进行考察。这是一条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高标准铁路,它在此处是高架通过,桥梁距地面约有6米。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3号线307设计标段项目负责人刘昌说,为了获取沉降的最准确数值,在合武高铁的每一个断面的高架桥面、桥桩和地基部分,设置了一二十个观测点,配合工程施工。施工方还首次使用小环半径管片,保证了在拐急弯的位置,管片能整齐对准。
盾构机在地下推进时,不赶工期,一步一个脚印,在充分灌浆后,继续向前掘进,从兴业路至二七小路站,3号线由北向南、在地下12.3米至16.7米的范围内,先后穿越了京广线、京广汉口联络线上行、合武线上行、动车维修基地线、(汉口站)动车运用所专用线、合武线下行和京广汉口联络线下行共7条铁路线,其中动车维修基地线有4条股道,其余线路均2条股道,共计16条股道。
黎明说,这个区间,最终的结果出奇好,让人感到意外,更让人感到欣喜。地面沉降准确控制在3毫米以内,同时在一个区间内,在地下穿越的铁路群数量之多,排在全市在建和建成线路中的首位。在保证地上和地下铁路和地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地铁如此大规模穿铁路群全国罕见,相关工程水平属全国领先。
除在地下穿越铁路外,3号线一期工程还在地上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密切配合,达到共赢。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院副总工陈梁说,线路出宗关站后,穿汉江去汉阳区,中间要经过江汉二桥附近。
地铁3号线在江汉二桥下游30多米处穿越汉江,由于江汉二桥有扩建的预期,根据规划要求,地铁隧道与江汉二桥的距离应超30米,同时,江汉二桥是二环线过汉江的必经通道,王宗区间隧道穿越汉江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江汉二桥的运营安全。陈梁说,这些要求,在设计和施工时均一一得到满足,地铁穿江而过,同时还为其他工程留下了发展的空间。(记者 张晟 郑汝可 通讯员 刘丹丹)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