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东湖隧道昨日正式通车 记者实测光谷至汉口火车站仅23分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2-29 08:0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昨日上午,全长约10.6公里的东湖隧道正式通车,随着团山隧道及光谷大道高架一期同步通车,极大地拉近了光谷与武昌、汉口中心城区的距离。记者驾车实地体验发现,从光谷创业街到汉口全程无红灯,只需20分钟,到梨园仅要11分钟。

    梅花吊顶造型缓解驾车疲劳

    昨日上午9时许,就有不少车辆在进入隧道的匝道口等候。10时许,东湖隧道正式通车,长江日报记者驾车从红庙立交东湖隧道入口出发。相比长江隧道和水果湖隧道,双向6车道令其内部看起来十分宽敞明亮,右侧墙面上还有大型标志牌提示驾驶员距离隧道出口的距离。同时,隧道多段变光、变色处理,梅花吊顶造型及中央植物防眩光绿化也可缓解驾车疲劳。

    记者行车途中发现,虽然东湖隧道限速60公里/小时,但由于通车首日隧道内车辆较少,路面平坦,稍不留神就容易超速,而隧道的出入口都有数台高清电子眼对准车辆“猛拍”,驾驶员行车需注意车速。同时,隧道及光谷高架各进出口、匝道设有高3米的限高架,大型车辆无法通过。

    驶出东湖隧道后,是两条长500米左右的小隧道——团山隧道,接着经长达2.4公里的光谷高架直抵创业街。

    随后,记者驾车调头,从光谷高架创业街匝道上桥,经光谷高架、团山隧道、东湖隧道、二七长江大桥及二环线,全程按规定限速行驶,仅用时23分钟即从光谷抵达汉口火车站。

    据了解,东湖隧道共设有3个常用进出口和4个应急进出口。3个常用进出口分别位于红庙立交处、鲁磨路处和团山路处。4个应急出口在湖心岛处,可直接通往沿湖路,4条匝道只会在紧急情况时开放。如遇危险,隧道内的社会车辆可以通过两条出口匝道,从两个方向迅速驶离,而相应的救援车辆,则能从两条入口匝道驶入。

    短期内不会收费 部分匝道仍在施工

    值得注意的是,通车初期,仍有配套匝道工程还在施工,市民尝鲜通行也可能导致相关路段车流聚集。如光谷高架创业街下桥匝道正在施工,仅一车道可通行,昨日车流不大,偶尔也会轻微滞留。此外,附近的珞喻东路、佳园路也容易形成新的堵点。

    光谷高架一期建设方负责人透露,早期规划中,光谷高架设计为双向4车道。但是考虑到东湖隧道为双向6车道,车流出隧道若遭遇“宽变窄”,势必导致拥堵,因此改为6车道,全面对接东湖隧道车流。

    中建三局东湖隧道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召坤介绍,东湖隧道因介于三环和二环之间,被市规划专家形象地称为“2.5环”。通车后打破了东湖对武汉市武昌区路网的分割状态,大大缓解珞喻路、武珞路的交通压力,并极大拉近光谷与武昌、汉口中心城区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东湖风景区内部沿湖道路的交通秩序,提升东湖风景区品质,为光谷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东湖隧道短期内不会收费,以后是否进行ETC收费暂不确定,目前市民可“岔着跑”。

    平时上班1小时 走东湖隧道节约一半时间

    体验>>>

    通车后的东湖隧道内,车辆疾驰而过,隧道顶部的梅花吊顶别具特色      记者胡九思 摄

    昨日是东湖隧道通车首日,晚高峰期间与水果湖隧道相比,东湖隧道内的车流并不密集,车行速度可以轻松达到60公里的最高时速。交管部门分析,通车首日市民对线路不熟悉,尝鲜车主不多在预料之内,预计元旦期间前往东湖游玩的车主会更多选择东湖隧道通行。

    昨日早上,家住关山大道的徐先生准备走东湖隧道去中北路上班,得知要到上午10时隧道才能开通,他转头上雄楚高架走二环线去单位,花了近1小时。下班时,从单位走欢乐大道进入东湖隧道,不到20分钟就到了光谷大道创业街口,一路畅通回到了家。

    徐先生说,东湖隧道比长江隧道多一股车道,车流量却少了很多,不知道以后车会不会多起来,至少目前很畅通。往光谷大道、关山大道方向的车辆,直接绕过“习惯性堵车”的水果湖隧道、街道口以及鲁巷转盘,可以节省一半时间。

    昨日17时40分,记者从光谷大道虹景立交的匝道处上东湖隧道,由于上桥匝道只有一股道,等待上高架的车辆在光谷大道上依次排队,但由于车流量不大,很快就通过匝道进入高架,一上高架就能迅速提速,隧道内的车辆并不密集。

    此时,从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监控视频上可以看到,水果湖隧道往街道口方向的车流排起了长队,而从水果湖隧道往梨园方向则通行正常。

    交管部门表示,从东湖隧道通车首日的交通状况看,对水果湖隧道的分流效果暂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不少市民对东湖隧道的路线还不熟悉。预计经过一两周适应期,东湖隧道将能明显分担水果湖隧道的通行压力。

  生态故事:

    56万立方淤泥

    制成“泥饼”再利用

    昨日,东湖隧道项目负责人透露,长达10公里的隧道施工期间共挖出260万立方土。其中,东湖隧道围堰区域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淤泥处理量约56万立方。这么大体量的淤泥既不能投入湖中,也不能乱扔乱倒,56万立方淤泥何去何从,成为困扰工程建设者的难题。

    为了不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最终确定对东湖隧道湖中段围堰中的淤泥,根据其所在不同区域,分别采用脱水固结和原位固结两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其中,脱水固结约36万立方,原位固结约20万立方。50余万立方湖底淤泥,经过泥管绞吸、筛网沉淀、化学均化、脱水固结、泥水分离多道工序,最终形成泥饼。

    项目负责人介绍,固化处理后的疏浚底泥成为填方材料,可代替砂石和土料进行使用。

    优化施工方案

    减少六成杉树移栽

    东湖的美,除了湖光山色,还承载着千万武汉人的美好记忆。然而,东湖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总计需要苗木移栽12078棵,全部位于东湖风景区内,树龄较长,移栽难度大。

    为最大限度保护杉树,一方面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垂直开挖沿湖路,微调通道走向后,减少了近六成池杉的移栽,通过梅园交通疏解便道的绕行,减少了近400株花木的移栽。另一方面,与园林部门沟通,根据全线不同规格的近7000株苗木区域分布,采用专业移栽技术,进行就近移栽。

    对于珍贵苗木及大型苗木,如池杉、枫杨等,研究制定专项移栽保护方案,优化施工组织,严格把关苗木移栽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地保证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为鱼儿留嬉戏空间

    增加2000万元投入

    在挖隧道时,主要过程是用围堰以钢板分开湖水,以重型机械掘开湖底。隧道建成后,围堰撤出,湖水回灌,如仅以混凝土作为盖板,水草不能复生,鱼虾不能觅食。如何避免施工对湖底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为给水草生长和鱼类繁衍提供环境,设计师们专门在压重土层上方加了一层1米高的种植土层,以重塑水生环境,还鱼儿嬉戏之地。为此,设计隧道整体深度下沉1米。整体下移意味着增大土方开挖量,按照120元/立方土的施工成本计算,项目需增加投入近两千万,“这还不包括土方运输的费用”。

    东湖隧道项目负责人吕锦刚称,东湖水流较缓,如不在雨季,大多时候风平浪静。工程完工后,湖水覆盖,湖底究竟什么样没人知道。然而城市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因此比预算多增加了两千万投入也是值得的。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