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换肾”村支书摸索出脱贫三字经 一心一意带村民脱贫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1-18 07:53 来源: 武汉晚报
【字体:

 

  

 

  不做年入百万的“个体户” 一心一意带村民脱贫

  “换肾”村支书摸索出脱贫三字经

  面对因病致贫或其他原因致贫,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又怎么扶贫?

  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余良忠,和村委一班人,用自己常年在基层摸索出的三字经:“一定二帮三带”,带领高峰村309户1120人,在国家启动“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的帮扶政策下,正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阳光下,走在苗木散发着清香的高峰村,你会看到一个1.75米的中年男子在匆匆忙碌,或在与村民商量项目,或在询问村民家中情况。高峰村村民黄义大充满感激地说,“那一定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余良忠!”

  找准机会

  走上绿色财富之路

  53岁的余良忠是个忙碌的村支书,也是在任15年的“老书记”。

  任书记之前,他承包着4000多亩的大湖养鱼。勤奋、好学、吃苦,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赚了数百万元。这对当时江夏一个偏远贫困乡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此时,高峰村的老百姓生活困难重重,村集体负债累累,村委会也只剩下老书记和妇联主任。当地村民形容,“集体穷,人心慌,村委会三间破公房”,是一个典型的“烂杠杠村。”

  在村民的极力推选和原山坡乡党委的盛情邀请下,余良忠放弃了继续承包大湖,走马上任高峰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村里欠着的18万元债务,余良忠没有言退。“既然大家相信我,我总要做点事,对得住大家。”有着商业头脑的他,在与村民商量后,果断决定利用高峰村地理优势,种植苗木,养殖鱼苗。

  一个偶然机会,余良忠在报刊上看到武汉法雅园林公司,有意在郊区发展苗木种植基地。而此时,他也正在为村集体200亩荒废农场犯愁。“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凭着报刊上留下的地址,余良忠找到了法雅公司,可对方嫌弃其面积太小,需要流转1000亩土地,形成连片基地。

  余良忠连夜赶回家,做村民工作。土地是农民的铁饭碗,当时村民很是犹豫。他耐心做工作,78户村民终于签字同意流转土地。

  挖掘机轰鸣声中,法雅园林公司基地破土动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50余户,种植花卉苗木600余亩。

  此后,“绿色财富”之路,在高峰村形成气候,一直到现在。

  创新“扶贫”

  给村民无息借款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去年11月,高峰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所有的贫困户开始“定性”:哪些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哪些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排除政策上给予帮扶的贫困户后,筛选出第二批贫困户41户124人。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小额借款帮扶。即村民找村集体打借条借3万元,三年内免息。“起初,我们还有困惑,担心说扶贫,借款给村民不合政策。后来一想,只要结果是帮助脱贫,做法肯定不会错。”余良忠说,这一举措吸引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

  28岁男子易有德,和妻子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和奶奶相继去世,父亲一个人在农村务农,赡养着90多岁的爷爷。打工的收入,夫妻俩一年到头也只能落下1万余元。

  得知村集体可以借支3万元后,易有德夫妇回到家乡,开始承包15亩地种植苗木。苗木两年就可以出手,而且利润比较高。村里花16000元,帮助他将喷灌设施和道路修好。如今,他家的苗木已全部插栽下地。

  如果贫困村民需要超过3万元以上的扶持,村委会则积极与区和街道联系,利用扶贫政策,采用信贷等形式,取得帮扶资金创业或入股。

  寻找买家

  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种植了苗木和农产品,怎么销售变现?

  对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余良忠和村委会一班人也有一套。

  对农副产品,如鸡、鸭、猪等,与市内一些企业联系,负责供应到单位食堂。如长江证劵公司等单位食堂的农副产品,就是高峰村定点供应。

  “我们的农副产品,不打农药,是纯绿色产品。”余良忠说,村民也希望自己种植的是纯绿色无污染的农副产品,又安全又卖得起价格,“我们刚刚又向市内一家单位送去了三头散养的肥猪!”运送的路费由村里负责,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则归村民所有。

  另外,如果农副产品实在卖不出去,江夏区委办则会伸出援手,积极协调区内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帮助销售。

  养植的猪和鸡等牲畜,万一发生瘟疫怎么办,贫困户不白忙了?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中杰介绍,目前,已经给牲猪买了保险,有了保障。而对于散养的鸡,由于不是数万只大规模养殖,可能只是几百只,现在向区和街道反映,与保险公司洽谈,想办法最大限度给村民作好后勤保障。

  方便就业

  家门口成立务工平台

  在余良忠和村委一班人努力下,村里引进7家企业,另外还有2家村办企业,并成立了5家合作社。

  前天下午,武汉晚报记者来到高峰村,没有见到余良忠,听说他去了纸坊。直到昨天下午4点,记者才终于见到风尘仆仆的余书记。原来,他去了江夏供电部门,联系给即将于本月底试投产的武汉高峰和瑞秸秆专业合作社安装两台变压器。

  这家合作社主要是针对农村一些废弃桔梗、玉米杆等进行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料,实现环境和经济上的双赢。已有两户贫困村民在这里就业。

  余良忠说,高峰村很多村民都采取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大家一起共同富裕。村民李田英,由于心脏手术,因病致贫,但她采用自家土地入股合作社。马上春节来了,她又可以分红,“这将大大改变她家的贫困局面!”

  另外,高峰村还让有技术或比较富裕的村民,用“能人带”的形式帮助贫困者。49岁的村民董大义,掌握着“焰火香樟”的种植嫁接技术,并已申请国家专利,他就帮扶带着一户贫困户。“大家愿意带,是因为他们也曾得到过村委会的帮助,也是一种感恩。”余良忠说。

  面对村里这些企业、合作社,高峰村以此成立务工平台,方便村民就业,尤其贫困村民就业。在这一点上,余良忠更是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高峰村村貌呈长方形,余良忠将12个小组,分成4个点位,每个点有一家合作社,“方便大家在家门口就业”。

  身患重病

  村集体工作仍未停歇

  高峰村,从村民年均收入不到1000元,到如今的1.4万元,从村集体负债18万元,到现在村集体年收入32万元,少不了村党支部书记余良忠流下的汗水。然而,他并不满足,“谁不希望村民过得更好呢?!”

  放弃年收入数百万元的“个体户”,挑起了一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值得吗?余良忠笑笑,“大家一起富裕了,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走到村间采访,村民对余书记感恩的同时,都对他的身体捏了一把冷汗,原来,2013年4月,由于余良忠长期劳累,患上糖尿病综合征引发肾衰竭,做了肾移植手术。

  “身体可以生病,村集体的工作不能停歇。”有时实在不能独自行走,老伴就搀扶着他外出到村头看看。

  昨天采访时,天气有些寒冷,在村委会门口,余良忠将外套拉链拉上,他最怕自己感冒。在他的心里,惦记着另外一件大事:村里一个4岁的小女孩,遭遇车祸,左下半身都没了,家中因此致贫,孩子正躺在协和医院治疗,医生说后期治疗费用至少100万元。

  “太可怜了,太可怜了。”说着说着,余良忠眼睛红了,现在要想办法救这个小女孩,也是帮助这个家庭脱贫。

 

责编:陈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