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启动“四大”兜底救助工程 实现新增就业70万人
昨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的湖北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洪山礼堂举行,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翟天山说,2016年全省人社部门将精准发力,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努力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培训城乡劳动者30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亿元,扶持5万名城乡劳动者创业。”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五项社保参保4945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49万人;发放社保待遇1339亿元(不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同比增长14%。
应对高校毕业生历史峰值,我省去年帮助近2万名应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实施楚天同创工程,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亿元,为2313名大学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1.88亿元。
今年将出台小学生托管实施意见
“小学生下午3点半放学后,父母都没有下班,能否采取托管的方式?”
省教育厅副厅长徐雁冰说,目前小学生晚托有三种方式:学校托管、社会机构托管、社区及村委会托管。三种托管都有利弊,学校托管,涉及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收取额外费用,如果不收费,老师加班报酬又是个问题;社会机构托管,涉及没有部门审批和监管,无法保证食品、消防及学生安全等问题;至于社区及村委会托管,由于社区及村委会经济条件各异,参差不齐。
徐雁冰说,如果不托管,学生放学后如何管理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教育部门主张以学校托管为主,到底最后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还是学校收费的方式,教育厅正在调研,准备在今年拿出实施意见,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
教育
“十三五”期间让所有学龄期孩子都能上学
“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薄弱学校全面达标。”徐雁冰介绍,湖北省今年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让所有学龄期的孩子都能上学。
徐雁冰介绍,去年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541所公办幼儿园,实现了一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园。全省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81.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作为全国唯一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全省91%的中小学(教学点)实现宽带接入,83%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2016年,将优先新建、改扩建300所左右农村幼儿园,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去年我省率先将计划生育与上户口脱钩
“去年我省率先将计划生育与上户口脱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省卫计委副主任朱惠民说,我省去年还全面推行生育证件办理制度改革,取消纸质婚育证明,取消两孩生育审批,下放再生育审批权。
2015年,我省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6%,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住院患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6.5%,重大疾病保障实际补偿比达72.9%。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救急难”和“兜底线”作用初步显现。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朱惠民还介绍,“十二五”时期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75.86岁增长到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16/10万下降到10.23/10万,婴儿死亡率从9.99‰下降到6.36‰,均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人口
我省“十三五”将比“十二五”多出生50万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产科医疗资源基本能满足需要,儿科医生相对不足。产科医疗资源也有结构性问题,主要是优质资源,大医院、好医院相对缺乏。”朱惠民介绍。
“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妇幼保健能力的建设。2018年实现在全省所有县市建立妇幼产科医院。还要加强妇幼产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拿出120万元做全科医生和转岗培训,引导其他专业的医生转向妇幼产科。”
朱惠民说,据预测,我省“十三五”期间将比“十二五”多生50万新生儿,每年平均10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2016年至2018年,尤其是2017、2018年。到“十三五”后期,生育趋势将显示出一个下降趋势。
启动“四大”兜底救助工程
“去年我省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已达到全国和中部平均水平,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已超过全国和中部平均水平。”省民政厅副厅长赵显富介绍,去年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民政事业发展资金200余亿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兜底救助,多措施并举保障困难群众民生。
目前,全省244万名城乡低保、25.4万名农村五保、2.7万名孤儿、48万名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200万生活困难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赵显富介绍,今年将着力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等,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启动“四大”兜底救助工程: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工程、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工程、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建设工程。
保障
我省首次建立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
赵显富介绍,从今年1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两项补贴制度。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是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是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
两项补贴由残疾人提供居民身份证、《残疾人证》等,填写申请审批表,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残联提交书面申请,不需向村(居)委会申请,也不需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残疾人只跑一次路、只办一次申请手续”。
这是我省首次建立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也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创新。
据统计,我省目前共有残疾人380万,已纳入城乡低保的生活困难残疾人有32万,残疾等级达到一级、二级的持证重度残疾人有55万。
取消部分类别职称评定的学历外语限制
省人社厅厅长翟天山介绍,下一步,我省将采取更多措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出台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如清理职业资格、降低就业门槛,政府购买创业就业服务、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等;启动新一轮创业型城市建设,带动更多群众创业,推进民间技艺传承人大赛,如剪纸、汉绣等,营造“楚天同创”氛围;出台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促进人才转化为湖北发展优势,吸引更多人回湖北创新创业;改变以往的人才结构中,一般人才、教育卫生人才比较多,缺少高级研发人才、技能人才的状况;改变以往职称评审只重学历的做法,对部分类别的创新创业人员,可以取消其学历限制、考外语的限制,重点衡量实际贡献;鼓励一批人才去一线创新创业,对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收入分配上给予倾斜;加大人才服务业发展。
其他
推进“日间手术”降低病人住院天数和费用
省卫计委副主任朱惠民介绍,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
如推进“日间手术”,降低病人入院等候时间、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据了解,日间手术最早源自欧美发达国家,是指选择一定适应征的患者,在1至2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的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患者不在医院过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
还将推进预约诊疗服务,使患者少排队、少等待,方便患者就医;开展“过度医疗专项整治”,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