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变电所有手机没信号有电脑没网络 27岁小伙用孤独守护汉宜线
(长江日报)(记者鞠頔 通讯员靳涛 胡波)武铁西江变电所担负着汉宜动车武汉至仙桃100多公里铁路的供电任务。与一般变电所不同,该所方圆两公里内不见房屋与人烟,从15米高的动车专线向下看好像一座“孤岛”。所里没有宽带、没有数字电视,甚至连个能说话的人也没有,与值班员作伴的,是冰冷的变电设备和枯燥的数据。
27岁的张星,是西江变电所值班员,家住湖南湘潭市郊,2012年从湖南铁路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铁路局武汉供电段工作,已在这座“孤岛”工作了3年多。
跨省上班要乘5种交通工具转6趟车
近日,记者跟随武汉供电段车辆,从汉口出发前往位于汉川西江镇附近的铁路变电所。车子先走汉蔡高速,再上沪渝高速,约1小时后下高速折进西江镇的乡村公路。车再往前驶,由乡镇公路开进仅容一车通行的田间小路,穿过两个村湾,再开5公里才到达变电所,周围是望不到边的荒地。
“没想到你们还真来了,所里已经一两年没来过生人了。”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灰白色的水泥外墙和大型变压器发出的杂音。在门口等候的张星脸上难掩兴奋。变电所的建筑是一个带地下室的平房。走入室内,一间值班室、一间宿舍,就是张星的工作生活空间,除此之外,陪伴他的就是高大的变电设备和控制设备。
张星笑称,过年期间跑了这么远的路,能来看他的肯定是“真爱”。他说,来变电所的路有多不方便自己最有体会,因为每次上班,他要乘坐5种交通工具,转乘6趟车才能到单位——一大早先从家里乘坐公交赶到湘潭北站,乘高铁到长沙,再转车到武汉,到达武汉站后,坐地铁至汉阳客运站,此时已是晚上7点多钟,已经没有前往西江镇的客运班车,张星在附近随便找个小旅店对付睡一夜,第二天早8时准时乘第一班车前往西江镇。
10时左右到了镇上,张星便开始采购接下来一星期所需的食材,然后骑上租借的电动车40分钟,赶在11时前到达西江变电所接班。张星说:“晚到一会就会耽误同事下班,因为过了中午就没有回武汉的班车了。”
每天凌晨0时-4时,“望闻问切”10多组供电设备
西江变电所担负着汉宜动车武汉至仙桃100多公里铁路的供电任务,一旦发生问题,整个沪汉蓉专线的动车都会受影响。肩上的责任,张星时刻谨记着。
每天0时至4时,常人睡得正酣,他必须打起精神,因为这是汉宜动车的集中检修时间,也是一天最忙碌的时段。此外,按规定值班员需要24小时监控供电设备,每6个小时就要巡视一遍所有设备。
张星介绍,变电所共有10多组设备,检查时不能走马观花,要像中医看病一样“望闻问切”,为这些设备“把脉”。首先要仔细分析数据,每个设备都有引线、油位指示器、油温表、箱体散热片等10多组数据,加在一起就是100多组,均要抄写备案;同时,要闻是否有刺鼻气味,否则容易引发设备短路等故障;最后还要听声儿,将耳朵靠近设备,仔细听电流声,一般都是连续的,如发现时断时续、比较刺耳的声音就要及时上报检修,否则第二天动车就无法正常运行了。
张星所在班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小伙子虽然年轻,但工作认真、责任心很强。变电所那么远,平时也没人监管,很多时候完全凭自觉。
去年10月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张星给他打电话称,一组设备内的电流声时断时续,听着与往常不同,他初步判断设备故障,请同事立即来帮忙检修。检修人员来了打开设备,果然发现漏电情况。如没被张星及时发现,漏电将击穿设备箱体,不但损失近百万元,第二天整条汉宜线都将停摆。
“幸亏还有电视,要不真的与世隔绝了”
“我年轻,工作辛苦也无所谓,但一周没个人说话,确实很寂寞。”记者走进张星住的宿舍,虽然有电脑,但只能上铁路内网;虽然有手机,但没有网络信号。只有宿舍桌子上摆着一部电视机,因为没数字信号,他自己接了个卫星锅,能接收到中央一套、湖北卫视等几个频道,他就从这个屏幕了解外界。他说:“幸亏有电视,要不真的与世隔绝了。”
张星说,变电所最大的困难来自孤独,一个人在变电所里一住就是一个星期,他每次只能利用值班电话,趁着下午6时向总部汇报数据的机会,拉着电话那边的人多聊一会儿,但人家还有工作,也不忍心多打扰。
“我都27岁了,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结婚生子了,每天在这里连人影都看不到,更别说找女朋友了。”说到个人问题,性格开朗的张星有些无奈。
武汉供电段负责人告诉记者,变电所原本按照无人值守所设计,所以周围什么都没有,连自来水都是今年元旦才接上。但汉宜线客流非常大,每天几十对动车从此经过,线路发生问题再赶到这里根本来不及。2012年夏天,汉宜动车投入运行,张星刚好入职被分配到这里。单位多次想将他调回武汉市区的岗位,但其他同事不是孩子刚刚出生,就是父母有病需要照顾,张星得知后主动要求暂时不调动。
张星说,工作就要有点奉献精神,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坚守下去,有时想想,每天能守护成千上万的乘客,也很有成就感。
责编:王凯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