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居民建村史馆留住乡情记忆 老物件都有劳作的印记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3-23 08:0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字体:

  “曾经,这里湖汊星落,荷叶飘香,曾经,这里蛙声一片,蝉鸣悠扬,萤火虫的倩影仿佛还在眼前飘游,鼻孔里似乎还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的芳香……”武昌三角路社区村史馆内的这段话,让不少居民感叹万千。昨日,该村史馆正式对外开放,引来不少居民参观。

  斑驳锈迹的煤油灯、打了补丁的蓑衣、浑圆的青石磨……推开三角路村村史馆的大门,一股乡土气息迎面扑来,馆内陈列最多的就是各式农具,锄头、扁担、木叉、竹扒……每一件老物件上,都有村民们劳作过的印记,有的用铁丝加固,有的做过修补、有的棱角已被磨平。

  70岁的李爹爹走进村史馆,感叹万千,他年轻时曾在村里劳作了几十年,“那个时候,怎么会想到几十年后,这里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原来的三角路村位于如今的沙湖至和平大道之间,有村民近千户。李爹爹介绍,2005年前后,武昌区启动三角路“村改居”,继而成立三角路社区。几年后,他们都已住进新的安置房。

  前来参观的居民周玉兰告诉记者,三角路村地势低洼,到处长满杂草,通往村里的泥巴路也是坑坑洼洼,当时村民主要靠种菜卖菜为生。经过几代人不断的耕耘和奋斗,这里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村史馆,大家可以忆苦思甜,“这个村史馆办得有意义”。

  “村史馆就是为了把大家劳动生产、生活的历史展示出来,让后代记住劳动精神和光荣传统。”三角路社区主任艾为芳说,馆内所有物件均为原来的村民提供,这里将长期对外免费开放。(记者李庆 通讯员王伟)

 

责编:龚晓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