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26名少数民族的学子载歌载舞 逛园博园像回到家乡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3-28 06:4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少数民族学生们在湖北园合影 记者许魏巍  摄

  26日,由武汉市园博园和长江日报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学子游园博”活动启动,来自布依族、哈萨克族、普米族、畲族等14个民族的学子来到园博之城,寻访故乡。

  此次活动也是“百万大学生看武汉”系列活动第二次进园博园。此番,26名少数民族的姑娘小伙们均来自中南民族大学。听说园博园占地2平方公里、拥有四大主题建筑、117个大小展园,其中有不少便是自己的家乡,同学们都提前穿戴好了自己的民族服饰,用少数民族独有的方式向游客讲述家乡风情。艳丽的装饰成了园博一景,仿佛一个流动的少数民族风情园。

  新疆学子游乌鲁木齐园“感觉回到自家院”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风光……”,看到乌鲁木齐园的绿洲家园,新疆姑娘排泽来提情不自禁哼起了这首歌。

  排泽来提来自哈密。在这位维族姑娘一袭墨绿色长裙的映衬下,园内更增添了维族小院的气氛。当长江日报记者随着同学们的足迹,来到园内的坎儿井时,她已开始滔滔不绝地向同学们介绍这里的一切。

  “这是坎儿井,是我们吐鲁番、哈密特有的。坎儿井在我们家乡仍在使用,灌溉着大片绿洲良田,也被利用为居民用水。”当大家近观坎儿井的地下渠道时,排泽来提自豪地说,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她向记者描述,胡杨树、红柳、沙枣这些家乡楼前院内最常见的树,红砖铺成的小道,路旁边的葡萄藤、木棉,还有维吾尔族地方色彩的平顶红墙装修风格,葡萄凉房……“我沿着坎儿井往里走,看到这些,就像是进到了自家的院子”。

  布依族学子查得张之洞小名为“小六洞”

  贵阳园门口的一块巨石上写着“乡愁”两个字,沿着小径走进去,几处简朴的土屋、一派农家庭院景象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经导游介绍,大家才知道,“这是张之洞故居的景观,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边一个官宦家庭,中年才任湖广总督。贵阳园选取这个景观,体现了湖北和贵州的历史渊源”。

  来到园内的半山亭,大家得知,年仅11岁的张之洞,一时兴起,疾笔而书《半山亭记》,被众宾齐称“神童”。这件趣事发生在贵阳,但此次参加游园的学子中,有6名来自贵州,却对此无一知晓。他们对张之洞的认识只停留在办学校办实业上。布依族男孩谢尧来自贵州宁德,游园结束后,他特意查找关于张之洞在贵州的资料。

  他说,据贵阳民间传说,张之洞的乳名就叫做“小六洞”。他还向记者介绍,张之洞18岁才离开贵州。晚年的张之洞非常怀念贵州,1904年在北京官居商务大臣时,还特意让专人给贵州安龙高等小学送去几千册图书。

  各族学子争相载舞园博园添浪漫风情

  昆明园中,别致的镂空景墙相互映衬,加上盛放的月季,诗情画意的氛围吸引着靓丽的苗族、朝鲜族、侗族姑娘们。哈萨克族的四位学子不禁踩着“冬不拉”的欢快节奏,跳起了“黑走马”舞蹈,迎来同学们阵阵掌声,不少游人驻足欣赏。

  此时,土家族的两个小伙也不示弱,灵活而整齐地变换着一连串挖地、撒种、插秧、割稻谷、打谷子、打粑粑等动作,让大家对土家人的舞蹈过了把眼瘾。

  随后,云南丽江小伙曹智也露了一手普米族的打跳舞。昆明园广场上围拢了一圈圈参舞者,舞场顿时一片欢歌笑语。现场不少游客惊呼:“园博多了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园。”(记者黄哲 通讯员梁羽)

  责编:陈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