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浇铸“天下第一钟” 成败只在几分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4-10 06:1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先在1100摄氏度下,将铜从固态熔为液态,然后在几百秒的时间内完成浇铸。”昨日,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艺术铸造公司艺术铸造班班长、36岁的铸造工高级技师汪明,主讲长江日报和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118期,分享他参与打造华西村145吨“天下第一钟”等一大批艺术铸造精品的故事。

  汪明从事铸造行业18年,有丰富的艺术铸造生产经验,擅长制模、造型、精整、着色等艺术铸造生产关键技术技能。他曾获得武汉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本期市民大讲堂是“工匠精神”主题系列的第4期。

  数百次试验铸成黄鹤楼“千禧钟”

  “可能我和铸钟之间,有一种缘分。”汪明说,1998年,他从技校毕业后就从事工业铸造的工作。

  1999年5月,武汉市计划铸一座21吨重的铜钟,于千禧之夜在黄鹤楼上敲响。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成立了专家组推进这项工作。专家组跑遍全国相关知名企业,却没有找到合适的铸钟厂家。回汉途中,一位老专家建议,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有个艺术铸造公司,专业制作工业铜制品,不妨去看一看。

  “专家们一下高速公路,就直接来到了厂里。”现场,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艺术铸造公司副总经理刘齐军回忆当时的场景说,专家组来到厂里时,已经晚上10时多,当时,厂里的各级领导还在坚守岗位工作,“专家们说,有这样的工作作风,不怕做不出来好的产品”。

  “千禧钟怎么做,厂里没人有经验,我们都是从头学起。”汪明介绍,工业铸造主要看尺寸;艺术铸造则不同,既要神似,又要形似,对外观精度要求很高。汪明的一番解释,让不少台下观众频频点头议论:“确实不容易,毕竟是铜铸。”

  当时,厂里成立专班,反复研究明代永乐大钟的制作方法,还请来武汉工艺研究所和湖北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帮助。“全武汉市民都在等着看这口钟,如果没做好,就是砸了招牌。”进厂不到两年的汪明,主要协助制模方面的工作,他坦言,那段时间,厂里上上下下都压力巨大。

  “在艺术铸造的领域,我们都是90后——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学。”刘齐军补充,在数百次试验后,铸造厂终于在1999年12月1日完成千禧钟。这一过程中,该厂还衍生出7个生产专利。“千禧之夜,黄鹤楼上也如约敲响21响钟声。”他一句感慨,引来台下观众自发的掌声。

  “天下第一钟”准备几月浇铸几百秒

  汪明说,从业18年,自己做的产品大概有200余件,其中最难忘的经历,当属为江苏华西村铸造“青铜洪钟”。

  2005年,华西村为庆贺建村45周年,想要铸一座145吨的铜钟及4口小钟。村里的负责人慕名找到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艺术铸造公司,汪明和同事们迅速投入这一项目。重达145吨的铜钟,造价高达2000万元,大钟最大直径为6.06米,是完整的世界第一大钟。

  “艺术铸造工序复杂繁多,设计、雕刻、制模、造型、烘型、浇铸、打磨、精整、着色等环环相扣,对厂里的设备都是极限挑战。”汪明回忆,那段时间,师傅们都是一早开工,一直做到晚上11时多。原有的工艺用不上,只有不停改进,汪明参与铸造145吨铜钟的同时,主要负责4口小钟的制作。他带领班组成员,先后解决大平面薄壁件浇铸困难等问题。浇铸时要求一次成型,有时候准备了10个月,浇铸才几百秒,而这几百秒,若出现一丝偏差,那上千万元的原材料就报废了。“比如华西村这口钟,前期设计到烘型要花费两个多月,后期打磨着色等还要两个月,但浇铸就在700多秒完成,还不能出错”。

  讲述过程中,台下观众一次次的掌声,让汪明不断打开“话匣子”。他说,铜钟造好后,运出去都是难题。从公司的青山锻造车间运输到青山一冶重件码头只有7公里,却整整走了一晚上。

  “这口钟送到华西村,当时老书记都竖起大拇指。” 刘齐军说,现在去华西村,只要说是武汉重工的,门票都不收。

  “在厂里铸钟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停不下来。”汪明说,工匠精神,首先要有兴趣。每次看到自己一个产品做成了,就特别有成就感,也正是这种热爱,支撑着自己一直坚持。

  互动>>>

  90后大学生提问“工匠精神”

  汪明:把所做的事情

  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去做

  “您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什么?”“我们90后的大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动力源在哪?”昨日大讲堂上,来自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学生频频发问。

  汪明说,自己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他解释,对于艺术铸造来说,不少工艺,都是在用现在的科技手段、新的材料来继续传承古人的制造工艺。做好一名“工匠”,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去做。

  “每次厂里的产品出厂,我们都有一种嫁女儿的感觉,心里很失落。”刘齐军补充,干一行爱一行,工匠精神,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要先满意,然后再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记者郑汝可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卢锦锋 方培)

 责编:李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