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小学“换阅空间”新添1800本童书

昨天中午,武汉晨报的送书车抵达蔡甸区龙王小学,孩子们开心地前来搬运着图书。记者詹松 摄

孩子们在图书角里看书。记者詹松 摄
记者舒翔宇
1800本童书,载着满满的爱心。昨天,晨报记者驱车30余公里,如约抵达蔡甸区龙王小学。这所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的学校,辐射周边大型社区和工业区,一批爱读书的孩子在这里学习成长。这次学校新增千余本爱心童书,孩子们都十分欢喜。13日,晨报启动为农村孩子捐书公益活动以来广受关注,截至27日,武汉晨报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书5552本。此前,第一批爱心童书已于20日送达黄陂区十棵松小学,备受孩子喜爱。
孩子们欣喜迎书
昨天中午,晨报采访车刚到学校。听说有爱心图书来了,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渴望的眼神,就像要拆开圣诞礼物。
拉开车门,看到满满一车的爱心童书,孩子们欢呼着,争先恐后地拥上来要帮忙搬书。他们大多只有10岁,别看年纪小,热情来了力气可不小,20本一捆的书,有的小个子女生竟能拎两捆。
孩子们纷纷把书放到学校的“图书换阅空间”。看到书架上满满的书籍,他们格外高兴,围着老师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借阅。四(1)班的陆曦喆说,他恨不得能马上就开始看了,很感谢捐书的地铁族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们。
有了这么多书,又能长知识了
“以后有更多的书读啦,真是高兴!”10岁的李佳璐说,她大概浏览了一下捐来的图书,发现好多本她很感兴趣的书,决定列入她的读书“心愿单”啦。
李佳璐从四五岁就开始读课外书。那时候爸爸给她买带拼音注音的画册,经常陪着她一块读书,爸爸有时讲故事还爱扮演角色,她也常被爸爸逗得笑作一团。不过爸爸在外工作,每周才回来一两次,看书的时候就很想爸爸。由于阅读起步早,她又爱读书,现在已经可以独自阅读无注音纯文本的书籍了。
她说,看书让她看到更大的世界,在书上见到了从没见过的花朵和果实,“目睹”了它们如何从小幼苗长成熟的样子,真的很神奇。现在又收到了这么多图书,她又能“长知识”了。
爱读书 成了“小学霸”
四年级的郭景龙是班里的“小学霸”,成绩时常排第一。 学霸也有平凡的过去,郭景龙说,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经常要扣十几分,每次写作文他脑袋都是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只好胡编些生活的琐事紧紧巴巴地凑字数。那时候,他不爱读课外书。
“全是字,不爱看。”这是郭景龙对课外书的初始印象,起初妈妈不太给他买“闲书”,以教辅为主。
三年级时,漫画里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图画,他对课外书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很快他就把漫画全集看完了。从漫画书到插图书再到自然科普,他不断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兴趣也更加浓厚。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鲸,以前还有恐龙,我最喜欢霸王龙。”郭景龙说,现在他不害怕写作文了,课外书给了他很多灵感。
换阅站让更多孩子读好书
为了能让孩子尽早看上新捐来的课外书,龙王小学的老师们从中午就开始整理图书,给图书盖章,分门别类放到书架上,一直忙到下午5点。
“刚刚整理好,孩子们明天就可以开始换阅了!”副校长喻志东高兴地告诉记者,从中午到下午5点,光顾着整书他还没歇过。喻志东说,为了能让孩子们随时取阅课外书,除了学校阅览室外,学校又将教学楼楼道两侧的空间利用起来,安上书架,开辟为“图书换阅空间”,以此开展“好书来交换,你看我也看”的主题阅读活动。
此前图书交换,多是同学们把自家课外书带到学校来交换阅读,此次1800余册爱心书籍,无疑为他们的交换书籍活动充实了书源。
每个班级设有“换阅交换站”,每次可以从班级换阅站带书,到学校交换空间换取相等数目的书籍带回班级,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换阅站始终有书,也使书籍充分流动阅读起来。
学生们读课外书还会做阅读成长手册,记载阅读的书名、心得、感想,年末学校还会评选“读书小明星”和“我最喜欢的书”,让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
责编:李志翔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