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巧手奶奶给小学孙女织百件毛衣 重孙的也备上了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5-09 11:1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字体:

  (记者陈倩 宋枕涛摄)毛线帽、婴儿鞋、手套、连衣裙、毛衣,在青山大华铂金华府王凤兰的家里,20多件大大小小的“毛活儿”,铺了满满一床。

  而这只是她的一小部分作品。这个爱“操心”的奶奶,已经把“爱心毛衣”织到了未来几十年,甚至连孙女未来的宝宝那一份都织上了。

  孙女还在上小学,奶奶给她的毛衣已准备到了几十年后

  在孙女刘诗雨的印象里,奶奶王凤兰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打毛线。

  王凤兰今年62岁,退休前在青江化工公司工作,开货车跑过长途,办公室当过组织干事,还承包过食堂,2008年正式退休。王凤兰年轻时就会毛线活,不过因为工作忙,织毛衣也是断断续续。退休之后,她的这项技能开始发扬光大。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打扰,两天就能织好一顶毛线帽,一个月可以打两件厚毛衣。

  刘诗雨今年11岁,还在红钢城小学上5年级,可是记者发现,有几件毛线连衣裙的尺码,明显比孩子穿的要大不少,是奶奶弄错了?王凤兰拿起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说:“这条是准备给她上大学时候穿的,所以是照着大人的尺码打的。”还有一件红色的毛衣,上面还绣着时尚品牌“背靠背”的英文商标,这是给大学毕业以后的孙女准备的。她又拿起一件灰色的毛衣说:“这件是给她以后成家了在家里穿的,样式不是很时尚,中年也能穿。”如此算来,奶奶给刘诗雨准备的毛衣已经到了差不多30年后。

  爱心延续到第四代,连重孙的毛衣都打好了

  王凤兰的作品里,还有几双小巧的婴儿鞋,和婴儿帽,这也是为孙女准备的?

  拿起一顶小巧的婴儿帽,她对记者笑了起来:“都说我是爱操心,这不,都操心到孙女将来的孩子了。”原来,当时打一件毛衣后剩下了一些线,不够打其他的,王凤兰灵机一动就打了一顶小婴儿帽。

  从这次以后,她就有了一个念头:儿媳不会打毛衣,孙女更不会,将来等孙女也做了母亲,谁来给她的孩子打毛衣?于是,她打算趁自己身体还硬朗、眼睛还不花的时候,多打些毛衣,把第四代的那一份也备上。

  我没有能力给孩子们留下多少金钱,但是既然有这个手艺,也可以给他们留下一些念想,而且手打的毛衣,穿起来暖和。”记者数了数,两件连体衣,3双婴儿鞋,还有从小到大各个尺码的婴儿帽,足足有十多件。

  儿媳陈芳说,婆婆打的毛衣远远不止展示出来的这20多件,“衣柜里两个箱子都塞不下”。刘诗雨和爸爸妈妈还有好几套“亲子装”毛衣,也是王凤兰打的。她还根据季节的不同打了不同的款式,有长袖连衣裙,毛背心、高领毛衣等等,几乎没有重样的。即使不算刘诗雨小时候穿过的,后来又送人的大小毛衣,现在家里也有上百件毛衣,是出自奶奶的双手。除了毛衣,她甚至还打了几条马桶坐垫套,“冬天坐着就不冷了。”

  婆婆也是妈,儿媳给她准备了母亲节的惊喜

  手打的毛衣,遇上服装店里的时装,将来孙女会不会觉得它“老土”?刘诗雨说,现在她觉得奶奶打的毛衣很好看,穿着很暖和。也许将来,她也会觉得外面商场里卖的衣服更漂亮,但毛衣是奶奶辛苦打的,“一定要穿起来”。

  其实,王凤兰的“温暖牌毛衣”最忠实的支持者是儿媳陈芳。说起儿媳,王凤兰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在家里,她把儿媳看得比儿子还重,“我们都是女人,都是做母亲的人,我知道这有多不容易。”

  王凤兰说,确实有人劝她,打这么多毛衣,不一定合年轻人的口味,何必累着自己?可是打给儿媳的每一件毛衣,儿媳都高高兴兴穿上,这也让她有更大的动力。看韩剧的时候,她都会研究女主角戴的帽子,用什么样的针法可以打出来。

  而在儿媳陈芳眼里,婆婆也是妈。她说,在医院生诗雨那会,婆婆还在厂里跑长途,每次出差回家,顾不得休息就熬汤送到医院给她补身体,完了又匆匆赶回去上班。从和老公谈恋爱到现在,十多年了,婆婆每年都会送她一样首饰。当然,母亲节,她也给婆婆准备了一份惊喜。今天送女儿去培优时,她特意去给她挑了一对黄金耳钉,“我跟诗雨说了,到晚饭的时候再拿出来,给奶奶一个惊喜。”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