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每天带脑瘫双胞胎姐妹爬行 女子演绎大写母爱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6-11 08:2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字体: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昨日中午,汉口唐家巷长堤街的一栋阁楼里,双胞胎姐妹钰莹、钰玲和妈妈刘红珍、姐姐周思围坐在桌前,拍手唱起生日歌。小姐妹6月3日满4岁,第一次吃到了生日蛋糕,笑得合不拢嘴,妈妈刘红珍的脸上也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

  周思在黄陂一家工厂打工,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端午节她恰好有一天假,特意买了生日蛋糕,赶来给两个妹妹补过生日。

  吹灭蜡烛后,小姐妹开始许愿。“我希望早点站起来去上学。”“我希望妈妈以后别那么累,我要听妈妈的话,好好训练。”听到姐妹俩的话,刘红珍的眼中泪花闪现……

  双胞胎姐妹患脑瘫母亲决定坚持治疗

  今年41岁的刘红珍是洪湖市曹市镇吴口村农民,和丈夫靠种田为生,农闲时丈夫还会到镇上做泥瓦工补贴家用。夫妻俩感情很好,日子虽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1999年,女儿周思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更多欢乐。

  2012年6月3日,刘红珍生下双胞胎女儿钰莹、钰玲。由于是早产,小姐妹在保温箱里住了10多天。出院后,她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姐妹快一岁时,还不会爬、不会坐,就连主动翻身都无法完成。当地医院医生认为,早产儿发育稍缓属于正常情况,刘红珍和丈夫于是没太在意。直到姐妹俩1岁4个月大时,行动能力依旧没有改进,刘红珍带着她们到武汉的医院检查,这才发现两个女儿都患有脑瘫——智力正常但身体无法动弹,其中姐姐钰莹更是“四肢瘫”。

  医生告诉刘红珍夫妇,脑瘫患者的康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而且不可能彻底恢复正常,最好的结果就是生活基本自理。夫妇俩带着孩子,一路哭着回到老家,同亲友商量今后怎么办,有亲戚建议他们放弃孩子。

  “两个孩子一年的康复治疗要花10多万元,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给她们治疗就会拖垮这个家。”刘红珍回忆起当时自己内心的纠结,不禁泪眼婆娑。她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经过几天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最终决定,哪怕砸锅卖铁,也得给孩子治病,“如果丢掉孩子,我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

  花光积蓄借遍亲友姐姐辍学打工筹款

  刘红珍的决定,得到了丈夫的支持。2013年10月,她带着双胞胎女儿和家里全部积蓄5万元,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小儿脑病康复中心。

  由于康复治疗必须每天进行,刘红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和两个女儿安顿下来。去年,她的婆婆也来到武汉,一家四口的饮食起居都由刘红珍一人照顾。

  小姐妹的康复治疗费用,每月要1万元左右,加上生活开支,刘红珍带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她的丈夫在老家借遍亲朋好友,陆续筹了10余万元。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上初二的周思主动提出辍学,到武汉打工。

  初到武汉,周思先在一家鞋店当销售员,每月可以赚1500多元,她留下300元当生活费,其余都用于两个妹妹的治疗。去年,她到黄陂一家服装厂当制衣工,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月只能休息一天,包吃包住,月工资3000元,她全部交给了父母。“只要能让两个妹妹早点康复,我受的这点苦不算什么。”周思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她和曾经的同学仍有联系,得知他们大多已经升入高中,自己虽然非常羡慕,但对辍学救妹妹的决定无怨无悔。“这个家里,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老大,害得她读不成书,早早打工。但两个小女儿治病的开销实在太大,没办法啊!”提起大女儿,刘红珍的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自学康复训练技巧每天带孩子练爬行

  8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早早来到刘红珍的家,体验她一天的生活。

  清晨6时许,刘红珍被闹钟叫起,简单洗漱后,到附近菜场买了点鸡蛋、青菜和馒头。回到家中,她给孩子和婆婆煮了一锅稀饭,再把头天的剩饭菜热一热,当成自己的早饭。

  匆匆吃完早餐,刘红珍叫醒两个女儿,帮她们穿衣、洗漱,再一一抱到桌前坐好,桌上摆着馒头和稀饭。懂事的小姐妹不时用勺子舀起稀饭,送到妈妈嘴边,让妈妈一起吃。“家里条件不好,一星期只能买一次鱼肉,给孩子补充营养。”刘红珍说。

  上午8时30分许,刘红珍抱着两个女儿,步行10分钟来到医院。康复师给孩子进行按摩、针灸等治疗,刘红珍在康复室外默默地看着。

  中午12时许,康复治疗结束。刘红珍又抱着孩子返回家中,洗菜、切菜、做饭。午餐后,双胞胎姐妹开始午休。下午3时30分,刘红珍准时叫醒她们,开始了家庭康复训练。“钰莹、钰玲,跟着妈妈做,一步、两步、三步……”在房中的彩色泡沫垫上,刘红珍双手、双膝着地当起“车头”,绕着墙根慢慢爬行,小姐妹依次跟在后面模仿。在妈妈的声声鼓励下,她们练习爬行了一个小时。

  本来,这一康复项目也应在医院完成,但刘红珍为了省钱,自学训练技巧,在家帮女儿训练。她还自制了一副简易支架,让孩子练习站立。

  刚开始时,小姐妹经常累得不想动,哭着求妈妈“网开一面”,但刘红珍每次都“软硬兼施”,带着她们坚持训练。渐渐地,孩子们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体力也越来越强,训练中不时大喊“我要早点站起来”,以激励自己。

  母爱创造康复奇迹最感谢身边好心人

  经年累月、日复一日的坚持,小姐妹逐渐学会了自主爬行和独立坐起。三个月前,钰玲甚至能够自己站起。这些进步大大鼓舞了刘红珍,她带着孩子在家里爬得更起劲了。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小儿康复中心主任梁松表示,钰莹、钰玲入院时,已错过黄金治疗期,肌张力达到一级,必须通过康复训练学会爬、坐、站等动作。“治疗肌张力过高,通常需要注射肉毒素。但一针肉毒素要2000多元,刘红珍无法负担,只能靠她持之以恒帮助孩子康复训练。”梁松说,爬行训练对治疗有辅助作用,刘红珍的坚持非常不易,两个孩子能达到目前的康复效果,可谓创造了小小的奇迹。“孩子能恢复到这一步,多亏了医生和身边的好心人。”刘红珍说,医院的康复治疗师们给钰莹、钰玲治疗时,经常超过规定时间,还手把手教她如何在家训练。在汉期间,两个女儿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大部分是医生和左邻右舍送的;邻居们煨了汤或做了好菜,也常常给她们送来一份。

  虽然康复之路依旧漫长,但刘红珍越来越有信心。她最大的愿望,是两个女儿能在学龄前学会走路。“只要能让孩子早一天康复,我哪怕爬断腿也愿意。”她说。

  (动向新闻&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晗通讯员汤保华詹凡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责编:张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