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汉阳区精准扶贫江夏山坡街 "三个互动"力促脱贫见实效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6-22 08:1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汉阳区扶贫山坡街建国村的秸秆加工厂项目已经开始生产 

  汉阳区驻保福祠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研究脱贫方案

  本报讯(记者张延 通讯员张远见)21个扶贫工作队对口21个贫困村,812户贫困户有812名党员一对一联系帮扶……汉阳区在江夏区山坡街开展近8个月的精准扶贫以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机制。

  江夏区山坡街位于江夏区最南端,是武汉市的“南大门”,总面积296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42个行政村,389个村民小组,共5.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7.04万亩,山林面积7.44万亩,水面面积7.61万亩。

  去年10月27日,汉阳区开始对口扶贫山坡街21个贫困村。为落实中央、省、市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全区25名区级领导干部分别对口一个贫困村,负责指导和引领工作队开展工作。通过“大员挂帅,主官上阵”,提升了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等对自己负责的对口村特别是今年脱贫出列的三个村深入调研,干部带头激励全区扶贫工作队的信心和决心。

  汉阳区还通过派驻骨干、“一对一”的形式,确保精准扶贫在“点、线、面”层次上的有机结合。扶贫办组织全区66家机关单位组成21个工作队分别对口江夏区21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至少有3家单位负责帮扶,每个工作队明确1家单位为牵头单位,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日常帮扶工作。

  具体工作层面,通过“三个互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区街互动,汉阳区与山坡街在精准扶贫问题上思想统一,工作协调,形成了良性互动工作机制,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二是队村互动,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后通过调查摸底、建章建制、突出项目三项工作,核定了贫困人口,帮助村委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实地情况帮助村委会引进扶贫项目,通过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三是干群互动,工作队进驻山坡街贫困村以来,除了做好宣传政策,增进感情,问寒送暖以外,就是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子。目前,汉阳区工作队所在的66家单位的812名党员干部已经完成“一对一”帮扶对接工作,并立下帮扶承诺。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20日止,汉阳区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00万元,全区21个工作队的66家单位已投入433万元,共计733万元。通过领导干部牵头,党员“一对一”帮扶,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汉阳区目前已经为山坡乡确定了扶贫项目45个,三年脱贫计划正有序开展。

  建国村工作队:

  项目惠民 为村集体年增收十万元

 

  高建华自费给江仁忠老人送轮椅

  去年11月,汉阳区人大、永丰街、区总工会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山坡街建国村,工作队坚持“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用集体经济这个引擎带动全村按期脱贫”。考察村情后帮助村委会就秸秆加工、色块苗、油茶树、龙虾、土鸡等项目开展过可行性论证,最终立足于当地沙树种植多、劳动力不足的特点,确定了秸秆加工、色块苗两个项目。

  为了帮秸秆加工打开销路,去年11月,工作队先后赴湖北重阳、赤壁、通山几大新能源发电厂,接洽供销事宜。为了帮色块苗基地谋求发展,去年12月上旬,工作队请来华农专家考察土壤,指点市场销售,并赴全国知名的色块苗大基地湖南浏阳考察。今年3月,又请来园林专家考察树种,传授套栽、养护等种植技术。

  为了支持项目落地,汉阳区人大工作队筹集30万资金,在农历新年之前给付到位。为了帮助秸秆加工挑选设备,4月,工作队和村委会赴山东滨州与厂家洽谈合同,一天奔波近两千公里。秸秆加工厂去年11月开始场平,今年2月17日开始厂房主体建设,3月16日竣工。机械设备5月6日安装完毕并调试运行。厂设计日秸秆加工能力为120吨,面向农户的棉秆、苗干、沙树枝等收购价为130元每吨。今年3月26日,色块苗基地购进的8个品种50万株树苗也全部植栽完毕,目前存活率超过90%。色块苗基地劳动用工主要面向贫困户,实行用工工时登记制度,年底一并结算。

  截至目前,已经登记了7万余元的工钱,其中80%是贫困户。基地最多可解决30人长期务工问题,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同时,预计给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

  熊杰(山坡街湖岭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耐心化解矛盾当村支书的好参谋

  “扶贫工作队队长,这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个职务,更是责任。”汉阳区政协经科委主任熊杰,去年开始担任山坡街湖岭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成了村支书的好“参谋”,村里大小村务都要找他问问意见。

  来帮扶是“客”,怎么取得村民信任是第一要务。熊队长常说,村与队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彼此,说两家话,干两家事。因此,熊杰要求队员们参与村务处理的方方面面。

  一进村,熊杰了解到村委会为改善村湾环境,为贫困户住房周边种植树木。哪知一姓张的农户不理解,认为会影响自家蔬菜种植,一时没控制住情绪,用铁铲打伤了村支书,致其住院。“这样的事看似小实则大,处理不好,影响村民一条心”。熊队长多次上门给张某做工作,查阅相关资料向他讲解科普种树的好处。最后,这位农户主动认识到错误,熊队长还开车送他到纸坊医院看望村支书,取得谅解。这一事件的处置,在湖岭传为佳话,也为工作队接地气开展脱贫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

  随后,熊杰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一户一户调查实情,了解贫困户生活现状。因户而异,对症下药,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以及全村46户贫困户116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他根据全村土地结构,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务。他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湖岭村土地流转200多亩,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同时对在2016年将要脱贫出列的20户贫困户筹集到了6000元资金。

  自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熊杰和队员们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村两委会落实脱贫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把情况反映到工作队所在单位。目前为止共筹集资金60万元,为湖岭村4000平方米的养鸡场、100亩的小龙虾池和村湾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高建华(山坡街陈六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细心帮扶温暖特困老人

  “关爱贫困户,更要关爱他们中的老弱者。”高建华是汉阳区地税局工会副主席,基层工作科副科长。去年11月到陈六村扶贫,他用自己的耐心帮扶温暖了不少特困老人。

  陈六村村民江仁忠,年近90岁,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现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晚景凄凉。刚一进村,高建华就听说了这一情况,到江爹爹居住的地方看后,不禁红了眼眶,“不能让这样为国流过血的人再流泪!”他多方奔走向民政部门反映情况,提高其补助;联系江爹爹的子女谈心,讲国人的孝道……他先后6次上门,自费为老人购买了轮椅和棉毛衣裤。得此汇报,汉阳区有关领导和汉阳区地税局领导也多次上门慰问,送去了慰问金和米、油、水果等生活用品,为其购置了全新的床、垫、被、褥等,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今年1月,村里86岁的汪江红老人反映自己行动不便,想在屋内见太阳。老人住一间破旧房屋,双目失明,睡的是4条破板凳支撑着的绷子床。高建华立即把老人的请求上报,和队员一起帮老人修整房屋,在其南边墙上另开一扇窗户,这样老人早上就可以在屋内晒太阳了。高建华和工作队员还给老人买来席梦思、新被子、新帽子和一辆崭新轮椅,时常陪老人谈心,方便老人出来晒太阳。

  短短半年,陈六村9个组270多户1300多村民,都和高建华认了个“脸熟”。每个星期,高建华都要一一走访:猪长势如何?鸡有多少存活?种子浸泡得怎么样?饲料和肥料还能否跟上?今年年底前陈六村按要求需要脱贫的18户家庭,除一户去世,其余17户帮扶措施已于3月底全部到位。

  汉阳扶贫工作队进驻贫困村

  812家贫困户结下812名党员“亲戚”

  本报讯(记者张延 通讯员张远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中央、省、市对于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汉阳区严格把握“精准”的标准,在准确为贫困户和人口建档的基础上,派去21个工作队常驻山坡街,812名党员和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的帮扶“亲戚”。

  精准扶贫,必须首先做到知根知底。由于人口迁移等因素,原有的贫困人口数据已不再准确。汉阳21个工作队走村访户,对江夏区山坡街提供的1094户贫困户和2649个贫困人口进行逐个排查、对标审核。确定实际贫困户数为812户,比原来减少282户;贫困人口实际人数为1853人,通过公示和征求意见,精准地确定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数。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21个工作队对口21个贫困村,为加强与工作队的联系沟通,汉阳区将区扶贫办一名处级干部派驻山坡街长期驻点。每个贫困村至少有3家单位负责帮扶,每个工作队明确1家单位为牵头单位,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日常帮扶工作。

  扶贫要发展集体经济,但是这不能代替“一对一”的帮扶。今年春节前后,21个工作队又组织812名党员干部分别对口联系和帮扶一家贫困户。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深入对口帮扶的贫困户家中见面对接,联系沟通,并与贫困户签下帮扶承诺书。既宣传相关政策,也真诚帮助贫困户首先从思想上脱贫,为他们解决实事、难事。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在“点、线、面”三个层面上的有机结合。

责编:刘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