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5万市民赶赴“头伏贴”盛宴 老外也来领略中医神奇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7-18 07:08 来源: 武汉晚报
【字体:

  本报记者王恺凝 武叶 刘璇 通讯员万凌翔 张智 温红蕾 姜颍

  昨天是头伏第一天,“武汉晚报·现代健康报2016年冬病夏治节”迎来首个敷贴日。受五轮“暴力梅”影响,武汉仅以气温33℃“低调”入伏,但仍挡不住市民敷贴的热情脚步。据统计,截至昨天下午6点,超过5万市民“赶集”武汉市各级医院敷贴治疗。

  昨天,本报记者兵分三路探访武汉各大医院敷贴盛况。上午7点不到,省中医、市中医医院及省妇幼、市儿童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六医院、普仁医院、武昌医院等医院中医科的候诊大厅就被打了围,不仅有全家组团敷贴,还有老外特地来感受中医的神奇。

  专家:今年湿气重 敷贴有作用

  今年雨水多,头伏最高气温只有33℃,敷贴效果成市民最关心的问题。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田正鉴教授说,不是高温也不会对冬病夏治造成太大影响。“今年湿气重,敷贴尤其对寒湿性有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敷贴患者中,最多的是呼吸道疾病患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和易感冒人群,约占了总人数的四成。另外今年闰二伏,共有40天,是不是要贴四次?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周凤认为,敷三次、四次不存在绝对界限,有人将其中一次叫做“加强贴”,也有一定道理。她提醒,如果患者头伏没赶上,从闰伏时开始,间隔10天,任选三天敷贴即可。

  由于武汉今年在入伏前已经历五轮“暴力梅”,并即将迎来第六轮,因此今年“冬病夏治”相较往年略有不同:调方、分流、坚持成今年敷贴三大关键词。

  调方:针对天气调整配方

  昨天早上,省中医风湿科主任杨德才教授一早接诊了上百名病人。他说,今年的天气对不少风湿患者不利,所以今年的配方做了一些调整,更有利于祛湿。他提醒,除了敷贴,患者还应根据医生建议,内服药物,一同作用才能起到最好效果,而不是一贴了之。

  在东湖磨山风景区沙湾村的东湖医院,专门针对老年人防病治病的特点改良穴位敷贴的药物,村民们7点就到医院排起长队。市儿童医院则在敷贴前会根据患者体质进行“扶阳罐”治疗;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邓玉萍说,今年湿气重,来医院敷贴的患儿80%都是肺寒、阳虚、气虚合并特敏体质,敷贴前进行“扶阳罐”可加强效果。市六医院康复科则首次推出了“温针灸”诊疗,对颈肩腰腿痛、脾胃虚寒、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通过针灸将艾条柱燃烧深入作用于穴位,效果更加显著。

  分流:社区医院参与敷贴

  昨天上午,普仁医院的肖长江医生趁着敷贴间隙,站到一边喘了口气。“今年我们把人都分流到下面的社区了。”他告诉记者,普仁医院今年在10个社区同时开贴,来本院敷贴的人比去年少了一半。

  与往年相比,今年社区医院敷贴量增加不少。武汉市中心医院在南京路院区、后湖院区、谌家矶院区、花桥门诊部同时举办了冬病夏治义诊活动,场面十分火爆。记者从市中医医院、市五医院、武昌医院了解,其下辖共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敷贴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两到三成。

  另外,今年硚口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启冬病夏治敷贴专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根据居民需求,增加了女性痛经敷贴和过敏体质的“温和灸”敷贴。

  坚持:70%都是“回头客”

  “头伏贴做完之后,症状就明显减轻,到末伏第三贴的时候效果就非常明显了。”去年冬天,54岁的陈阿姨贴完后咳嗽基本没有发作,今年她特地来院敷贴,进行巩固。

  昨天,三路记者在各大医院现场随机问了近百名市民,70%都是“回头客”。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丁念说,三伏贴根据病人的体质以及病情的不同反应也会不一样,部分患者会见效非常快。但是一般来说,三伏贴的一个疗程是三年,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或者本身体质不敏感的患者,可能需要坚持更长时间。他建议,三伏贴最重要的是坚持,病情出现好转,也可以继续敷贴巩固,以加强治疗效果。

  昨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赶赴市儿童医院接受“头伏贴”治疗。记者杨少昆 摄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