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环卫革新家”填补国际空白 获上市公司点赞
吴彪改装的清洗车喷射的水雾可自动清洗高架桥隔音板。记者李子云摄
昨天,武汉环卫司机周其斌和吴彪从上市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颁给他俩的“创新能手”荣誉证书,这是该上市公司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发给普通环卫员工的荣誉。
“武汉环卫工的点子多。比如我们的环卫高压清洗车‘巨无霸’每一代产品首先就投放在武汉试用,师傅们能很快了解车辆的技术特点,还根据使用情况改造,出的点子好。”中联重科股份旗下环境产业集团湖北省公司副总经理刘坚说,目前“巨无霸”第三代产品已投入使用。
据了解,8年前,硚口城管委就与中联重科多次商讨、实验,研制出了首台路缘清洗车,该产品设计填补了国际空白,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北京市朝阳区城管部门还订购了120辆,服务北京奥运保洁工作。。
周其斌(右)的创新成果得到中联重科的认可,并获得荣誉证书。
改造机器解决洗黄线难题成业界标杆
昨天凌晨三点半,36岁的环卫司机周其斌悄悄起床洗漱,来到硚口区水车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周其斌在清扫车队工作了11年,去年被评为武汉市劳动模范,他的一项项发明在全市推广,还多次被生产商采用,创造经济价值。
长期以来,城市机动车道上的黄线清洗一直是个难题,路面黄线要高出路面约0.5厘米,且比路面更光滑,路面清洗车攻克这道难关,2010年以前都是人工清洗,效率低,还不安全。周其斌说,水压不够冲不掉黄线与路面结合处积累的灰尘,方向不对也只能洗掉黄线一侧的污垢。
周其斌在高压清扫车“巨无霸”上动起了心思,“巨无霸”前端左右各有两个可伸缩的排管,当清洗的路面过宽时,展开伸张,平时就缩在里面。周其斌就在这个伸缩喷杆“做文章”,首先就是改装喷头加压,但加压过大,水泵的转速会承受不了,周其斌一遍遍试用各种喷头和泵的转速配比,总算解决了加压喷头与水泵承受力的问题。
周其斌将喷头调整向前喷,正好与黄线伸展的方向一致,但这样冲下来的污垢仍留在黄线附近路面上,还会存在二次污染。他又在车后端装了个喷头,这样车前端喷头洗下来的污染物,后端的喷头就能喷到路边。
“一线环卫工遇到新问题就是新市场需求,通过产品迭代,满足城市清洁的要求。”刘坚说,第三代巨无霸经过改造后,已能够清洗道路隔离栏下的黄线。而且具有水洗、清扫、吸污、喷洒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清洁的主力车型。
研发两用警示杆喷头填补行业空白
和周其斌一样,凌晨4点20分,硚口城管委城管一所环卫洗路班班长吴彪爬上亲手改装的“巨无霸”,开始清扫该所辖区6公里长的防撞板,还有8公里长的高架桥隔音板。吴彪自豪地说,他开的可是全区唯一能洗隔音板和防撞墙的“巨无霸”。
两年前,硚口区的隔音板、防撞墙还不是很多,洒水车不能够清洗,当时只能靠环卫工一点点洗。因市场需求较少,厂家也不会对专门清洗这些部位的车辆进行量产。吴彪把买回来的车进行改装,专门洗路边的防撞墙,吴彪先是焊接了跟防撞墙一般高的喷头排管,安装在了车的中部。“效果不理想”,这个喷头安在车的中部,清洗时,司机总要盯着后车镜向下看,很不方便。
“直接加装在车的前面,又不符合车辆规范。”吴彪对车辆前面的两根警示杆动起了心思,把警示杆改造成带喷杆功能,高度也刚好和防撞墙一致,也不会改变警示杆原貌。吴彪还给车辆加装了专门清洗高架隔音板的伸缩喷杆,使用时伸出来,不用时3米长的喷杆自动收进车颈部,“一台车6小时就可完成80名环卫工一天的工作量。”
“每个城市道路清洗需求不一样,吴彪这种改造非常有实际意义,公司也陆续采纳武汉环卫的理念开发多功能的道路清洗车。”刘坚说。
中联重科与环卫工经常切磋联手改造
“吴彪和周其斌是武汉环卫司机的一个代表,喜欢花心思琢磨。”刘坚说,中联重科是全国最大的环卫车辆制造企业。每年中联重科会对环卫车辆的保养和创新最佳的一线工作者进行评选,周其斌和吴彪对车辆进行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改进方案”。
今年6月16日,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与硚口区城管委环卫工进行业务交流,这种交流是经常的。刘坚说,拿“巨无霸”来说,这是常见的城市道路清洗车,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每一代的改进都将最新的科技与一线的环卫工的意见相融合,第三代“巨无霸”将以往的操作按钮改为了触屏,操作更方便,同时对地面“吸盘”轴进行改进,损耗更低。“以前,吸盘的行走轴是圆形的,使用方便但是容易磨损,武汉的师傅就将轴承改成方形。”刘坚说,在第三代巨无霸产品上,根据武汉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直接将轴承固定了。
中联重科售后服务工程师梁先生说,他在汉进行售后维修有6年了,“这几年,城市道路清洗要求多了,有时使用单位要对车辆功能进行改进,公司会予以技术支持,感觉武汉师傅的好点子很多。”
机扫工作量增加路面环卫工减少
“近3年来,城市清洁作业量增加五成,但路面环卫工人数下降了两成,脑力倒是用得更多了。”硚口区城管委副主任郭养和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对城市清洁要求更高更细了。这对环卫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只辛苦不行,要保证安全,要能解决每一个独特的难题,只能在机器、在创新方面想办法。
“环卫工人辛苦是社会共识。”郭养和说,环卫工作的技术化是趋势,不单要用手,更要动脑子,近些年来,高新技术在环卫工作中的使用比重不断增加,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路面环卫工的人力,也保障了路面环卫工的安全。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