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100多位汉剧票友遍布武汉三镇 每周为孩子们上汉剧课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8-25 07:5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昨天,花楼水塔街里,又响起周围街坊们熟悉的唱段,武汉汉剧票友联谊会的会员们又聚在了一起。这个联谊会活跃着一批汉剧名家名角名票,100余名会员遍布三镇。这些老汉剧迷们,在安享晚年、自娱自乐的同时,也仍在为弘扬汉剧文化,传承汉剧艺术发挥光和热。

    “新家班”子女组建花楼汉剧社

    汉剧青衣名家新艳云有4个女儿1个儿子。新中国成立前,唱曲的角儿社会地位低下,新艳云在那个年代受尽苦头,她不愿孩子们再重走她的老路,就没教5个孩子唱汉剧。但也许是受母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一个偶然的机会,退休后的几个子女聚在一起,聊起母亲,聊起汉剧,就这样不约而同地唱了起来。

    这一唱就一发不可收拾,很快花楼“新家班”汉剧社成立了。59岁的王静萍在铁路系统工作了一辈子,凭着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上会长。二姐在香港定居,四姐在深圳,都对汉剧情有独钟。只要有两三天空闲,甚至会“打飞的”回来过过汉剧瘾。65岁的老三王秋志两年前,在胡琴老师的鼓励下,平生第一次开口唱出了声,还把爱好京剧的妻子带进了汉剧社。

    说到对戏剧的痴迷,王静萍最有发言权。“我从原来的退休家庭主妇,到现在每天排得满满当当。”听戏唱戏开展活动,样样都需要钱,王静萍今天贴钱印资料,明天贴钱请乐团的师傅们吃个饭,私房钱都贴完了。起初丈夫也有怨言,但看她唱得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充实,也改投赞成票。

    “破冰”让三镇汉剧社一家亲

    家住硚口的汉剧团名票刘德保和家住武昌的名票魏旺,都是80多岁的老人。由于一些原因,此前双方往来甚少。 

    “要想让汉剧发扬光大,就要改变这个局面。”王静萍主动开始她的“破冰之旅”。一天晚上,她从汉口赶到武昌,到魏旺老人家去说和,小到个人情感,大到汉剧传承。后来她又出面定好时间,约好双方老人碰面,又邀上一批有影响的名家名票作陪,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唱戏,让积压在两人心头20多年的芥蒂烟消云散。

    2015年4月17日,一个联络武汉三镇的武汉汉剧票友联谊会成立了,他们多次走访荆州、枝江、汉川及香港、深圳等地,与各地名家名票以及喜爱汉剧的人士进行交流。

    联谊会里有一群默默奉献的汉剧名家。喻传章1959年学习司鼓,后在市艺校当司鼓老师,从艺近60年;吴铁生拉京胡近50年,能教人唱汉剧,亦能作曲,在汉剧发扬和传承工作中功不可没;80多岁的老票友江师傅,自己虽不会唱,但联谊会每天下午一点半开唱,他12点不到忙着烧水、摆桌子,等大伙唱完后又帮忙打扫,俨然成了忠实的“老管家”。

    如今,汉剧票友联谊会坚持送戏进社区。每周二上午在花楼水塔街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排演,等开学了下午为华中里小学的孩子们上汉剧课;每周三、周五到老甫社区、花楼社区与戏迷交流;不定期举办多场名家名角联袂演出,让更多观众一睹汉剧风采。(记者 刘元聪 通讯员 朱素芳 熊汉华 夏惠秋)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