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80后迷上绘制古典星图辞职 为看透亮的星星攀爬雪山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9-01 06:3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80后资深天文爱好者熊玉雷

  记者蔡欣星

  混迹知乎,熊玉雷给自己的标签是古典星图绘制者,去年他的手绘星空图,曾在江城壹号展出。

  得知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天文观测后,长江日报记者近日决定见见这位资深天文爱好者。本以为会是位睿智老者,谁知见面后发现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穿着一身印有拉格朗日点的蓝色T恤,一脸无辜地说,我真的是从小就喜欢天文。

  枯燥的中学课本里

  开始天文启蒙

  在一堆看似枯燥的中学地理、物理课本上,5岁的熊玉雷对天文产生了兴趣。父亲当年是黄陂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每到农忙时学生们就自发到老师家帮忙,下地干活,学生们留在家里的地理、生物、物理课本,成了熊玉雷的天文启蒙书。“我智力开发算比较早,5岁看这些中学课本,字虽认不全,但图片看得懂”。

  熊玉雷属于从小就聪明的小孩,记性也好,当年32开本的地理课本上,有关天体运动的图片至今都刻在他脑子里。初一寒假时,学校里一位正在念初三的学长,让他帮忙代考期末物理考试,他不仅去考了,分数出来还是最高,“后来这学长送了我好多吃的”。

  也是在那一年,熊玉雷用攒了两年的压岁钱,买了人生第一台望远镜,花了635元,这台望远镜一直伴随着他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后,才换了更专业的设备。毕业后,熊玉雷做过光学机械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收入不错,工作之余还兼职做国际货币分析的副业,比正式工作收入更高,“不然哪里有钱买望远镜”。

  熊玉雷目前拥有的七八个望远镜,全都属于专业装备,每一个价格都在三五万元,但这还不算顶级的。除了买,熊玉雷也自己制作望远镜,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他自己做了个1∶1的同款,“制作过程本身并不麻烦,但你根据前人的描述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时,就知道他们的厉害”。

  熊玉雷每次观测都习惯带上纸和笔做记录,从第一次观测开始便是如此,直到现在。因此家里随处可见他记录下的天文数据,或者绘制的星图。

  除了观测工具,购买天文资料花费也不菲,为了尽可能地读懂国外早期作品,熊玉雷自学拉丁文、希腊文,“中世纪的天文著作都是拉丁文、希腊文写的,我也在教我女儿认,她两岁已经会读所有希腊字母了”。

  负重爬5300米雪山

  只为看透亮的星星

  但凡发自内心喜欢什么,就会为这件事,做出最极致的努力。为了更好地观测,熊玉雷曾负重爬雪山,也在武汉的低温夜里冻得手麻了一个月。

  熊玉雷的天文观测,没有什么规律,只要晚上天气好,就会进行。什么叫天气好?云量少,空气透明度、宁静度高,天太热或是太冷,完全不会阻碍观测。

  说起印象最深的一次观测,熊玉雷说是2001年11月18日,那天有狮子座流星雨,他和同伴相约,在一所中学的体育器材上,躺一整晚,看流星。“一共记录了2635颗流星划过,那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多的流星了。”11月的武汉已经是深秋,熊玉雷就在操场上,从晚上10点一直躺到第二天5点,记录下所看到的流星的轨迹和出现时间,结果把手冻麻了一个月。

  要说冬天观测冷,夏天观测麻烦也不少。武汉的夏天即便在晚上九十点,温度也降不下来,望远镜会因温度过高,影响观测数据。为了保证观测准确,熊玉雷经常是下午四五点就开着车,去山里找一凉快的地儿,观测到第二天三四点。

  雪山,是天文观测者的圣地,与地面相比,那里空气清新,看到的星星更亮。为了更清晰地观测银河,熊玉雷曾经登上位于云南的白芒雪山,在海拔5300米的地方观测,“看到的星星跟灯笼一样,特别透亮,在地面上,根本看不到这样的。”为了登顶雪山,熊玉雷说他们常常是背着几十公斤的水、食物以及帐篷,负重爬上一两天,才能达到理想观测位置。今年年底,熊玉雷还收到邀约,去加拿大,观测北极光。“天文观测,其实挺艰苦的”。

  两年前,熊玉雷辞去了全部工作,琢磨着创业做天文科普教育。今年暑假,他带着对天文感兴趣的孩子,去参观各地的天文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他亲自讲解,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青少年接触天文,热爱天文。

  责编:李志翔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