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时代楷模":5岁才会走路 9年后成特奥会短跑冠军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9-01 08:3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字体:

图为:跑步是邵东最引以为傲的项目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首日,在武昌区培智中心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八年级学生邵东将作为全校唯一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几天前,邵东获评武汉市第三季度“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他是12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未成年人,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位。

  今年15岁的邵东,是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4岁时还不会走路。谁能想到,这个幼时连路都走不好的孩子,会站在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领奖台上。

  患先天疾病5岁才学会走路

  昨日,在武昌区培智中心学校,虽然还没有开学,父亲邵爱堂已带着邵东早早地从老家仙桃赶回,做开学前的准备。“你好,老师说到四楼。”看到记者,邵东伸出4个手指,很礼貌的告知去四楼。15岁的他身高已有1.7米,体格很好,看上去非常阳光。

  邵东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综合征)是在3个月大时,那时他总是生病,父母带他去检查,结果被确诊为“唐氏宝宝”。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令父母一时难以接受。周边人异样的眼光,也让父母一度感到很自卑,不敢带孩子出去。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邵爱堂夫妻俩很快接受了这个现实,并发誓要把孩子培养好。那时,邵爱堂还是一位军人,妻子在保险公司上班。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妻子辞了工作,邵爱堂也提前转业了。

  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往往存在生长发育障碍、身体协调性差等问题,邵东直到4岁还不会走路。为了训练孩子走路,邵爱堂每天带着他坚持训练,一步一步、一天又一天,一有空还带他到康复中心训练。在5岁时,邵东终于能独自走路了。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当地没有好的特殊教育学校,邵爱堂便将邵东送到了武汉就读。然后,邵爱堂把小儿子送到亲戚家寄养,自己则把工作调到了武汉,并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以便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邵东。

图为:邵东获得的多个证书和奖牌

  艰苦训练特奥会斩获两金

  都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虽然智力上不如正常孩子,但上学后邵东在音乐、绘画、运动等方面逐渐展现出天赋。尤其是在运动上,他多次在学校田径比赛中拿第一名。

  老师雷方丽发现他这个特长后,决定在运动方面对他进行专门训练。2014年,邵东被学校选中,代表湖北参加第六届全国特奥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集训,邵东取得了一金两银的好成绩。“他夺得金牌的项目是垒球,唐氏孩子的关节都很硬,无法很好的弯曲,为此他练抛球就练了两个月。”雷方丽说,邵东这么小就很能吃苦,让她很受感动。

   2015年6月,邵东入选中国代表团,将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特奥会。比赛前要在北京集训一个月,为了让他能够生活自理,妈妈花了半年时间训练他,教他洗衣、叠被、洗漱。

  在北京的集训非常辛苦,每天要训练5个小时,要跑将近1万米,但邵东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一句都没叫苦。后来,妈妈去北京看他,他才对着妈妈撒起娇:“妈妈,我跑不动了,你背背我吧。”“那你不去参加特奥会了吗?”妈妈假装生气地说。“我一定要去!我一定会拿个冠军回来。”邵东忙说不让背了。

  到了洛杉矶后,邵东基本都是自己穿衣、洗漱、叠被,而不麻烦别人。对于当地的饮食不习惯,他就吃从国内带去的方便面。

  预赛时,他的成绩一般,一度还有点沮丧。而在决赛前,爸爸给他打了电话,鼓励他要拿出最快的速度,把对手甩得远远的。爸爸的鼓励起了作用,决赛中邵东就像脱缰的野马,将其他选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最终,他获得100米和200米短跑两个项目的金牌。领奖台上,邵东骄傲地伸开双臂,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国内的父母知道后,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图为:邵东对于绘画也有很大兴趣

  希望将来找个工作孝敬爸妈

  到现在,邵东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共拿到了11块奖牌,其中7块金牌、4块银牌。这些奖牌,都被邵爱堂视作珍宝,经常拿出来向亲友展示,“儿子让我非常骄傲。”

  如今,妻子在老家照顾小儿子,邵爱堂一个人在武汉照顾邵东。单位也很关照他,允许他每天只上半天班,方便照顾儿子。课余,邵爱堂通常带着儿子去跑步、打球,“我不希望他闷在屋里,希望他能多和社会接触,不要和社会脱节。”

  渐渐长大的邵东,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在家他也会主动帮父母洗碗、倒垃圾,有好吃的好玩的,也会主动留给弟弟。而他除了喜欢跑步,还喜欢打羽毛球、剪纸、拼图、唱歌、跳舞。

  记者问他将来有什么愿望,邵东腼腆地低下头,用不太清楚的发音说:“我想以后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孝敬爸爸妈妈,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儿子能有这个想法,有这片孝心,我已经非常欣慰了。我对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他开开心心地成长就好。”邵爱堂说。(记者郭文杰 通讯员胡晓蕾 摄影:曲严)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