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建大河流域文化遗产 全球15个大河流域代表达成武汉宣言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9-21 06:2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记者欧阳春艳 实习生王志琦)昨日,在“大河对话”武汉论坛上,来自世界15个大河流域的相关城市、管理机构、博物馆、文化组织以及经济界代表达成《2016大河对话武汉宣言》。

  宣言指出,世界大河流域资源的管理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大河生态环境保护、大河资源利用等变得日益重要。

  根据宣言,大河流域各界将通过若干措施保护大河流域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促进文化与自然、生命之源与城市社会之间的和谐。这些措施包括:构筑大河流域城市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加强城际创新协作,促进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创意产业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大河流域城市之间的平等经济合作和共同繁荣;共享大河流域水土、水利、水能等资源的管理、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经验;签署《大河流域博物馆合作备忘录》,建立国际性的文化遗产合作和创新平台等。

  宣言还提出,建立大河流域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长江中心,以促进大河流域及邻近区域的生态保护,实现包容性、安全性、有弹性、综合性、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代表迈克尔·特纳宣读了该宣言:“我们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交流思想与倡议,让大河流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平有效的配置,从而促进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包容性以及可持续性,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

  中外嘉宾在汉共论大河文明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蔡木子 欧阳春艳)昨日,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大河对话”武汉论坛开幕。来自全球15个大河流域的专家学者,相聚武汉,共论大河文明的嬗变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代表及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特纳、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阿尔伯托·贾兰汀尼、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尤金·贝林出席论坛。市长万勇出席并致辞。

  本次论坛由武汉市政府、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将持续至今日。论坛共邀请了来自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组织机构的120余名嘉宾。

  迈克尔·特纳宣读了“2016大河对话武汉宣言”。参与对话的大河流域博物馆负责人还共同签署了《大河流域博物馆合作备忘录》。

  万勇在开幕式致辞时说,武汉是长江流域的中心节点城市,是孕育长江文明的摇篮之一。眼下,武汉又被国家赋予了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经济带超大城市及核心节点城市的国家定位,这些带有鲜明长江印记的城市标志,充分彰显了武汉深厚的长江文明底蕴。武汉将以论坛在汉举办为契机,众筹全球智慧,携手长江流域兄弟城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为传承长江文明、弘扬大河文化,贡献武汉力量。

  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郑载男、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卫亭瀚、俄罗斯民族博物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格鲁斯曼、英国大英博物馆分管负责人加雷斯·威廉姆斯、尼罗河委员会执行官约翰·拉奥·奈奥罗、上海美国商会副总裁魏连晟等参加论坛。

  开幕式前后,万勇分别会见了迈克尔·特纳、阿尔伯托·贾兰汀尼,以及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第一副市长扎尔雷科夫·艾尔尼斯·扎尔雷科维奇、乌干达金贾市市长马基德·巴坦布泽、秘鲁普卡尔帕市市长安东尼奥·马里诺·潘杜罗。我市与普卡尔帕市、金贾市签署了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协议书。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与长江文明馆签署了动物标本捐赠协议。

  副市长刘英姿,市政府秘书长彭浩参加活动。

  “被人类使用的淡水,其实只占到地球水资源的万分之三,而人类重要的文明,都围绕着这万分之三发生。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在大河之畔。比如塞纳河畔的巴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比如涅瓦河畔的莫斯科,哈德孙河畔的纽约,还有长江边的武汉。”昨日,“2016大河对话”名誉主席、88岁的美国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在“2016大河对话”开幕式上致辞,引发了与会者对“大河与城市”这一话题的高度关注。

  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都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洲,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塞纳河从巴黎城的中间流过,将巴黎分为南北两部分。

  “人的生存是离不开水的,所以,淡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必需品。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每一段文明,都离不开大河的哺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这些数千年前相继出现的文明,与其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如说是大河泛滥的成就。依赖着地势的走向一路蜿蜒奔向大海的大河,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泛滥,给河谷地区带去了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平原里生长着的万物。人类因此获益,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渔猎、繁衍后代,生生不息。随着人口增长和财富的积累,城市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制度出现了,于是便有了我们现代人口中所说的文明。”肯尼斯·贝林用形象、通俗的语言,阐释了河流如何影响着一座城市的诞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代表迈克尔·特纳也认为,城市因河流而诞生,文明随城市而勃兴。“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早期的城市,也都选择在有河流、有水的地方。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把河流比作自己的母亲,如中国的长江、印度的恒河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等。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起源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也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发展繁衍的。河流以其丰富的乳汁孕育了人类早期的伟大文明,并在河流两岸崛起大批的繁华城市群。凡是河网水系发达的地区,都是城市文明最发达的地区”。

  武汉是长江流域现代文明超级重镇

  此次参与“2016大河对话”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都是第一次来到武汉。因此在谈论到城市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对武汉这座长江流域的超大城市充满了兴趣。

  台湾学者陈珏在论坛上,主动向外国嘉宾们推介武汉:“今日在长江流域有三大现代文明超级重镇,他们享誉世界。在长江上游有重庆,下游有上海,在长江的中游有武汉,他们都是现代化的城市,和纽约、香港、伦敦相比也不逊色。”

  迈克尔·特纳也表示:“水为人类的文明化提供了能源和灵魂,大河边的城市因此而格外繁盛。长江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概念,武汉在近代非常有名,而现在这里仍然是中国经济很活跃的地方。”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阿尔伯托·贾兰汀尼则提出了大型城市所面临的新挑战。“2016年,全球大概有2.37亿的人因经济、政治等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其他的国家、城市去居住,有不同血统、不同文化、种族、语言、宗教的人来到某个地方,就会对这一地区的城市博物馆等文明生态形成挑战;武汉也正在越来越国际化,这里将可能涌入更多的外国人、外地人,我们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变化,将是每个大型城市需要考虑的问题。”

  武汉向世界呼吁大河对话

  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用英语发表了题为《长江呼唤对话》的演讲。他说: “世界几乎所有的大江大河毫无例外都是文明的发祥地。武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3500年前建成以来,依托长江、汉水不断发展壮大,武汉已经成长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大河这个题?因为大河是地球系统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人类家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大河还需要对话呢?因为每一条大河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独特性融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多样性,这个世界的基础便是多样性的和谐工程。独特性本来已经存在,但是要达到和谐共存和相互补充,我们还需要对话,武汉就利用了这个机会来向世界呼吁去开展大河对话。”殷鸿福表示。

  迈克尔·特纳也盛赞了武汉举办“大河对话”的开阔胸襟:“我们认识到,世界大河流域资源的管理关系到世界生态、经济、文化,大河流域文化遗产研究、大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大河资源的利用变得日益重要。如何让世界大河之水‘活起来’以造福社会?关键是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交流思想与倡议。很显然,武汉在搭建世界范围的合作网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相信,无论刚达成的《大河流域博物馆合作备忘录》,还是《武汉宣言》,都将在国际文化、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形成良好的合作示范效应。”阿尔伯托·贾兰汀尼认为,开放、合作、包容的武汉,已经在国际合作方面成为了榜样。

  链接>>>

  河流孕育城市

  数千年来,人类各具特色的城市几乎全部起源于伟大的河流。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流域汇聚人口和财富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此,目前影响的国家有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

  亚马逊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流经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滋润着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流域周边汇聚了大量人口和城市。

  密西西比河全长为6020公里,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是北美大陆第一长河。密西西比河每年为流域各地提供35.1万个工作岗位,支撑着价值126亿美元的航运业。美国一半的谷物和大豆都经由密西西比河上游运出。

  大河往往是各国文明源泉

  在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黄河及长江流域出现了由大型聚落发展而来的城邑。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也影响着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文明。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在俄罗斯的经济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罗斯人将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

  印度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流经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区。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总长度3000公里左右。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

  河流是现代工商业“动脉”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是德国的摇篮,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能源、化工、机械等产业发达并高度聚集,波恩、科隆、法兰克福等许多德国重要工业城市也分布在河流两岸。

  多瑙河在欧洲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泰晤士河是英国最大的一条河流,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工业革命兴起后,大量工厂沿河而建,泰晤士河哺育了伦敦繁华和英国工业文明。 (记者李少峰 整理)

  昨日,在2016大河对话分论坛上,各国专家学者畅谈大河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并为大河文明“正名”。以往有观点认为,大河文明代表的是一种陆地文明,相对于整个人类的福祉而言,作用地位不如海洋文明。专家们指出,这种观念“是时候纠偏了”。不管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是人类杰出的文明成果,都曾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它们各美其美,未来有着无穷演绎的空间”。

  重大文明都是在大河两岸发育

  过去40年,牛津大学教授大卫·格雷一直致力于水资源研究,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认为,正是淡水遗产而不是海洋遗产造就了更多人类,大河文明是人类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带。

  格雷去过非洲赞比西河和奥卡万戈河,他的第一篇论文就是研究“非洲的水”——他从一个巨大的古湖泊岸线上发现了人类祖先制造的石器工具,“有些是在水浪的作用下被打磨成功的”。最新科学研究纷纷提出,正是剧烈的气候变异和突变,以及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湖水平面的起落变化,促进了大约200万年前早期人类物种的形成以及他们的大脑发育,并促使人们向非洲之外的地方扩散。

  非洲是现代人类(智人)的起源地。赫赫有名的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尼罗河长6000公里,被认为是早期人类从非洲向肥沃新月地带和前方迁徙的主要路线。尼罗河流域几种古代文明中,最广为人知的,埃及法老王朝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格雷说,两河流域,“肥沃的新月地带”,更是属于水资源管理的遗迹和奇迹。两河为距今6000年的世界首个“文明”提供了基础。在那里,有公共艺术和纪念碑、运河和贸易网络。人类已知最早的书法——苏美尔楔形文字诞生在那里。

  人类规模最大的古老文明,格雷认为非古印度文明莫属。这个文明始于8000年前,渐渐发展为覆盖了1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文明。迄今,人们对古印度知之甚少,因为印度河文字还有待进一步破解。“我们知道的是,水在他们的生活和生计中起着核心作用”。那里有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城市有相当先进的建筑、网格型式的布局、饮用水“阶梯井”、自来水、公共厕所、浴室和下水道。

  格雷表示,所有大河文明之所以在几千年前得以发展,是因为管理水资源所需的技巧使得社会变得强大。如今,“从河流起源至大海沿岸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大河文明要有足够的自信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发言表示, 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大河文明,都是通江连海的文明,今天的我们,既要强调海洋文明,也要强调大河文明,“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足以让人等量齐观”,不能厚此薄彼。

  他指出,所有的大河文明都是通海的文明,而所有的海洋文明从来也离不开大江大河的滋润,离不开广大内陆腹地的支撑。也许一些规模较小的文明会表现为纯粹的内河文明,或者海岛文明,但是一旦上了一定规模,必然是二者的结合。“我们要看到他们的差异,更要看到他们的相同之处。我们必须有宏观的大历史、大地理眼光和观念”。

  曲金良还提出了一个“金腰带”的概念。他指出,古代最发达的那些大文明,都位于地球的“金腰带”上,而这根“金腰带”就是由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构成,均位于地球一定的维度区间内。这些大江大河冲积形成了广大的平原腹地,浇灌了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这些大河文明都是“有腹地的文明”,都是大文明,是中心文明体。

  在这些大河文明中,中国文明有着鲜明特色:这个文明,是世界上历时最长、唯一江河湖海连通、海陆兼具、海内外协和统一的大文明。中国从秦以来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发展出深具东方特色的文明体系,锻造出特异而坚韧的民族品格。“这其中,长江起了关键而重大的作用,长江文明参与塑造了中国文明的品格”。

  曲金良指出,在我国近现代,长期有一种观念认为,内陆文明不如海洋文明。“尽管这种错误观念受到了批判和纠正,但它的影响仍很大,到现在很多人还在认为,我们的内陆文明和江河文明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封建文明,是故步自封的、不开放的,是小农经济的文明。只有海洋文明是开放的、进取的、先进的。”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完全可以各美其美。在曲金良看来,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在人类历史上也可能是一个偶然现象,是一次意外的“逆袭”,放在更久远的时间坐标中看,评判远未尘埃落定。

  “总之,大河文明要有足够的自信。”他说。

  大河如何既保护生态,又保持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昨日举行的2016大河对话“大河流域城市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各国专家总结了一些大河因修筑大坝、发展经济带来环境、生态问题的教训,同时也介绍了各国在保护大河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

  水利设施对河流环境影响复杂

  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叶甫盖尼·布尔丁说,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相当于德国的莱茵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黄河与长江,伏尔加河流经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地区,有高产肥沃的土地,美丽的菌类和浆果产地,沉积的泥煤、石油和其他矿物。

  1957年,古比雪夫水库建成,乌里扬诺夫斯克地区19.6万公顷的土地被水淹没,占区域总面积的5%,对86个定居点造成影响,1.2万个家庭从淹没区域撤离。

  尽管古比雪夫水电站产生的巨大发电量,能提供给更多企业和居民使用,还提升了航行条件,为旱地灌溉提供了可能,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发展,但它同时也带来大量土地下沉、森林砍伐、沿岸居民的传统经济生活方式被淘汰的问题。

  上海美国商会的副总裁魏连晟则谈到了一个相反的例子,拉斯维加斯曾是一个贫瘠的沙漠地带,正是由于胡佛大坝的修建,那里的土地开始能长庄稼,人口增加,城市拔地而起。可以说没有胡佛大坝就没有拉斯维加斯。

  乌干达金贾市市长马吉德·巴塔姆布兹表示,建造在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淹没了一些地区,对生态是有影响,但它储存了水资源,建造前他们评估了对环境的影响,实际情况是,大坝的建成,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河流治理和经济发展可以相结合

  在快速工业化时期,世界上许多大河都遭受过工业污染。魏连晟介绍,在工业革命阶段,美国临大河的城市经济发展非常快,这些城市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空气、环境的污染。但是好的是近25年来,它们有非常成功的治理经验,经济发展非常快的同时也做到了环保。

  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科学助理艾德礼里安·施密德·布雷顿说,1870年前后,因为工业的发展,莱茵河成为了“下水道”,整条河一度只剩下3种鱼,人们也不愿意居住在莱茵河附近。莱茵河的鲑鱼是水质量的象征,当水质量非常好的时候才会游回来,“由于我们共同的治理,如今鲑鱼又回来了,说明莱茵河水质量在好转”。

  如何治理一条大河的污染呢?艾德礼里安·施密德·布雷顿说,无论工业还是生活用水,人类都要学会节约,用更少的河水,“我们想办法提高水的质量;莱茵河沿岸所有国家能制造下水系统,分清哪些是污染物,并把污染物去除;大家可以一边谈经济发展问题,一边谈河流治理问题。河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可以相结合的”。

  “我们的经验是,要实现很好的跨国合作,我们必须在合适的时间迅速行动,同时我们需要有政治的意向加强合作,可以是两个政府之间,也可以是省市之间,也可以是地区社区之间合作,相互尊重,加强合作。这样才能够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合作,不同领域的合作,不同的部门合作,找到正确积极的解决方式”。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认为,莱茵河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河流、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借助不同河流的治理经验,相信世界各个大河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武汉是“海绵城市”先锋

  由于气候变化,今天,全球不少大河周边的城市正面临夏季突发洪水的威胁。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代表处首席代表朱迪表示,荷兰和中国面临同样的问题。荷兰的地势非常低,60%的地域在水平线以下,但荷兰已有很多成熟的水治理方案。荷兰在1993年到1995年有一次大洪水,政府开启了水治理方案。

  “我们欢迎这些水,而不是抵抗这些水,我们建立一个更好的城市系统处理这些水,给它们更多的空间。有很多的传统方法解决泄洪,比如说像海绵城市,武汉就是这样一个先锋。”朱迪表示。

  中国工程院郑守仁院士介绍,目前长江干支流上已经修建起5万多座水库,水资源利用率20%,水能资源利用已经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50%,内河航运货运量连续10年处于世界第一位,2015年达到了21.5亿吨/年的水平,长江水资源基本满足了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已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郑守仁认为,在肯定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航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服务功能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水污染、水土流失、过度岸线利用、水生态系统衰退问题凸显,特别是珍稀特有鱼类生存困难,野生鱼类资源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就需要在深入了解长江自然和社会属性基础上,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抗旱、航运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提出生态保护优先,我们国家明确提出,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

责编:江尚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