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政商界共议:“双自”联动发挥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9-22 07:3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陈波

  沈玉良

  

  刘恩专

毛艳华

  

  朱孟楠

  (记者 张隽玮)除本地参会的政商学界人士外,4位外地专家分别是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玉良、天津自贸区研究院院长刘恩专、广东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福建自贸区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朱孟楠。他们分别从各自区域的实践亮点和湖北经济自身特点角度,对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建议。

  顺应经济全球化

  zara从报关到进入门店只需3小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跨境电商和中间品在不同关境区内流动。以最新发售的苹果7系列手机为例,因为全球经济的二次“松绑”,全球制造、全球同步销售。

  刘恩专教授表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完全与国际规则演进趋势一致,在诸如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体现出了积极、稳健的开放制度创新特色。

  “作为国内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顺应这一变化,改革了货物监管制度,实行先入区后报关。上周,zara从西班牙运送的货物,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过去5小时的报关—理货—运输。只要3小时,zara的市内门店就能收到来自西班牙的最新时尚。”

  这是沈玉良研究员在演讲时举的案例。他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部分核心问题上仍有不足,如果湖北自贸试验区能在货物监管的放行时间、货物状态分类管理上有所突破,“将成为湖北、武汉对全国自贸试验区的首创贡献”。

  一项数据显示,前两批获批的自贸试验区改革清单中,七成改革事项类似。专家们认为,改革并非易事,取得突破尤其难。

  朱孟楠教授不完全列举福建自贸试验区特色创新事项18项,比如厦门打造片区投融资平台,已为160多家国际货代企业办理收支业务近40.2万笔,金额4.625亿美元;中欧(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已与“一带一路”无缝对接;对台邮轮航线成为主打特色航线,实现台湾离岛邮轮班轮化运营,“只有深化了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自贸区才是成功的”。

  为国际人才提供便利

  解决外籍人才购高铁票问题

  沈玉良研究员在题为“湖北经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自贸试验区”的演讲中提到,现在外籍高端人才因为没有身份证,连高铁票都买不到。

  “武汉作为拥有巨大科创智力、金融市场优势的城市,我希望能率先解决这个问题,从基础点滴为国际人才服务武汉提供便利。”沈玉良说。

  硅谷人才,1/3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而目前国内外籍人才居留许可证时间,通常只有3年。业内专家说:“大门开了,小窗户没开。”

  在新加坡,专利审查时间约为三周,而在国内大部分地区,这个周期约为一年。

  来自广东的毛艳华教授表示,湖北自贸试验区的试点改革任务,就是要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集聚国际、国内高端要素,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平台;形成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机制,强化湖北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对接好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加快长江经济带相关规划政策的落地。

  要实现这些功能任务,他给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了两点意见。

  一是加快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包括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金融服务业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

  二是推动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更好发挥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从而推动武汉加快形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甚至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需求为导向,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倒逼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武汉可梳理产业政策确立优势产业

  刘恩专教授提到,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大特点,是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这带来了两个特点,一是自贸区里国企多,二是和北京的央企合作多。”他认为,武汉国企在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特定开放区和产业特色聚集本身就是个难题,但是天津已经历了借自贸区概念梳理产业政策的过程,确立了融资租赁、航空制造的优势产业。武汉可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参考这一经验”。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武汉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海陆双向开放走廊的关键支撑,又是“一带一路”战略明确的重要节点。多位专家建议,湖北、武汉应充分处理好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系。

  专家认为,湖北自贸试验区可联合长江沿线的上海、浙江舟山、重庆、成都等自贸试验区,突出各个港口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以此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的对外开放。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可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行“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智能化卡口验放等。

  华中科大教授陈波:以开放促改革以制度红利释放经济红利

  (记者 康鹏)“上海自贸区虽然只占上海市区面积的不到1/50,却创造了全市1/4的GDP,在上海自贸区内的外资投资占全国的7%,外资投资每笔平均额度在6500万美元。”

  昨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贸区具有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湖北自贸区可能会在年底启动建设,将为武汉经济发展带来强大推动作用。

  陈波曾担任上海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并作为咨询专家参与上海、福建以及湖北的自贸区方案设计。

  “过去,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都在沿海,这次,武汉要快速适应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国家对自贸区最大的期待,不仅是贸易自由化,还包括打造一套开放的市场体系,可供复制推广。与沿海相比,武汉在外贸方面并不占优势,因此,建设自贸区要以开放促进改革,以制度红利释放经济红利。”

  他建议,武汉建设自贸区,应在复制吸收其他地区经验的同时,突出自身特色。

  “武汉交通优势明显,有中欧班列(武汉)等国际货运通道,应大力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做中国的孟菲斯、法兰克福,做货物的集散地,而不是途经地,吸引企业到武汉来仓储、分拨、交易,赚取更大价值。”

  另外,湖北自贸区是我国11个自贸区中唯一地处重要农业区的,可以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生产放在江汉平源,而把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交易等放在自贸区,还可以做农矿产品现货、期货交易平台,提升农业附加值。“湖北自贸区可以在全国首先提出农业领域负面清单。”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每次经济遇到困难,都是靠开放倒逼改革,形成了新的经济繁荣。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就是新常态下我国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武汉三重战略叠加,肩负为国探路的重要使命。”陈波说。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