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名楼画鹤第一人推展览 去黄鹤楼看“鹤”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09-30 06:5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记者宋磊

  余楚民画展现场

  28日,“鹤鸣九皋 仙姿翩翩——黄鹤楼中画鹤人·余楚民写意鹤作品选展”在黄鹤楼公园白云阁开展,60余幅作品尽显鹤的百态。

  据悉,这是黄鹤楼复建以来,首次举办鹤主题画展。展览将展至10月26日。

  余楚民在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做了30多年职工,昨日,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一门心思画鹤已有26年,“我喜欢鹤,与鹤楼结下了一世因缘,一生画不够。”

  与鹤结缘是他最大精神财富

  余楚民今年58岁,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理事。1984年,余楚民来到正在重建的黄鹤楼,投身文化建设工作,“从此我的工作岗位不再有过变动,与鹤楼结下了一世因缘,鹤画也由此发轫。”

  余楚民17岁学画,师从书画名家黄松涛。那些年他总有心头困惑:术业有专攻,有什么东西值得人为之画一生?

  1990年,黄鹤楼公园南区发起大型室外雕塑《九九归鹤图》创作活动,几位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画家被邀请来汉创作,余楚民有了与前辈交流的机会。一天,当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著名画家任义伯时,任义伯脱口而出:“你在黄鹤楼工作,不画鹤,画什么?”余楚民茅塞顿开。

  “黄鹤楼因鹤得名,鹤与楼的关系,是灵与肉、质与形的关系。”余楚民说,在黄鹤楼工作,让他慢慢对鹤文化产生深刻感悟:“鹤是中国历代生民极为喜爱和信奉的文化生灵,被寄予无穷的想象,经过几千年无数创造,衍生出朴素自然、自由洒脱、福瑞忠贞、美满和谐等文化精神和象征意义,源远流长的鹤文化令我对鹤着迷。”

  他的鹤不是“画”而是“写”成的

  为了画好鹤,余楚民搜罗古今中外佳作,并走出家门实地观鹤。

  但湖北地区很难见到鹤,1998年、2004年,余楚民两次远足,深入丹顶鹤聚集区,夏天去黑龙江扎龙,冬天去江苏盐城,近距离观察鹤的身体结构、习性动态。在脑海贮存大量视觉印象,令他画中的鹤特征精准、传神。

  “画鹤不能出现常识错误,不然,画得再好也是低级艺术品。”余楚民说,中国画不求写实,但低级错误不可犯。“很多画家画丹顶鹤,尾巴是黑色的,其实画错了。”经过观察,余楚民发现,丹顶鹤尾部的黑羽其实是翅膀根部的羽毛,翅膀收起后,那些黑羽自然重缀、覆盖了尾部的白羽。此外,飞行的鹤,腿一定是笔直的,不可能是弯的。

  “我的鹤不是画出来的,是‘写’出来的。”余楚民说。虽然观察生活仔细,但余楚民笔下的鹤绝不写实,鹤形夸张、硬朗,充满棱角感,他用如同书法行书般的用笔,勾勒鹤的外形,那些鹤往往显得灵气十足、仙气袅袅。余楚民说,他不画真实的鹤,而画文化精神的鹤,画中用笔看似随意,其实提按碾转都有讲究,追求气韵生动。夸张、变形的鹤形,让鹤变成文化符号、精神象征,更能表现孤傲高洁、朴素优雅的气质。“每次画鹤,都是内心洗礼,我不画客观之鹤,而画心中之鹤。”

  名楼画鹤:“这是我的责任”

  虽然余楚民在黄鹤楼公园工作,但他坦言,画鹤不可能占用工作时间,而是业余挤时间在家里画。

  26年来,余楚民画鹤作品超过千张,他的鹤画也渐渐成了黄鹤楼的一道风景,成为名楼文化的一部分。央视曾以“黄鹤楼里画鹤人”专题报道他的创作,省美协原副主席贺飞白盛赞他为“名楼画鹤第一人”。

  “我是黄鹤楼人,画鹤如同责任。”余楚民说,画鹤26年不知厌倦,支撑自己的是画家的文化自觉。“黄鹤楼一定要有鹤文化,现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黄鹤楼,还不行,我们还要有一个文化黄鹤楼。”余楚民认为,当今人们对鹤文化的挖掘不够,黄鹤楼的鹤文化内涵不太丰满,需要他笔耕不辍,多画佳作填充这座名楼。

  “楼以鹤起,城以楼兴,鹤代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这与武汉的城市精神内核一致,这个时代性主题我会一直画下去。”余楚民说。

 

责编:张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