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老汉阳”眼中的晴川阁 传承大禹治水精神见证武汉力量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10-05 11:01 来源: 楚天金报
【字体:

    晴川阁素有楚天第一名楼的美誉,如今又是武汉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记者来到这里,辗转找到一名“老汉阳”、74岁的邹金宁,听他叙说他眼中的晴川阁。

    名楼曾仅剩两石柱重修时还挖出宝贝

    站在晴川阁远望,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尽收眼底。距离晴川阁景区数百米远的地方,就是号称“中国角”的南岸嘴。

    1942年,邹金宁就出生在南岸嘴旁的一个码头棚子里。“小时候,经常在那附近玩。”邹金宁说,“那时晴川阁可不是现在这样,被毁坏很严重,只剩两根石柱。”

    据史料记载,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所增建,取唐朝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该阁自始建以来,与禹稷行宫几经兴废。1935年,晴川阁因年久失修被大风吹倒,后又毁于战乱。1984年,武汉市政府组织修葺禹稷行宫,后趁势重建晴川阁。

    “重修的时候,还挖出了一个宝贝。”邹金宁说,1985年前后,工人从地下挖出了一块刻有“敦本堂”三个字的石碑。敦本堂是汉阳县绅商于1823年在南岸嘴捐资建立的善堂,石碑是武汉在世界上最早设立水上救生机构的重要证物。

    传承大禹治水精神见证现代武汉力量

    10月1日,记者漫步晴川阁景区,除了站上铁门关感受到的“雄”,登上晴川阁所见到的“秀”,踏入禹稷行宫所感受到的“幽”,更有扑面而来的治水精神。

    武汉因水而兴,但又临水而险,4000年前大禹导引汉江水在龟山入江,江汉朝宗于海。禹稷行宫始建于南宋,传说此处曾是大禹治水成功之地,也是历代武汉人纪念大禹的地方。而事实上,就连名楼晴川阁也是依附它增建而来。

    晴川阁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景点设有大禹文化博物馆,以展示大禹治水精神,目前已成为武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千年来,武汉人民继承大禹精神,与洪水斗争,战胜了1954年、1998年及今年7月的大洪水。如今,在“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面前,武汉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新机遇。因水而建的名楼晴川阁,也将是现代武汉力量的见证。(文/记者夏中华 实习生林炳昆 图/记者严斯林)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