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第一高楼将刷新武汉天际线
(记者李咏 通讯员刘金峰 张晨子)城市生活的新范本——以黄鹤楼及昙华林片区为抓手,打造“武汉文化艺术区”,体现“古城慢生活,艺术新天地,大美武昌城”的城市名片。
杨园新城
设计之都的新平台——围绕“设计之都、智慧创意、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创造一个“创新、文化、宜居”的新杨园。
滨江商务区
城市商务新标杆——以总部经济为统领,以金融商务为载体,凸显文化产业特色的集文化、商务、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型滨江商务区。
白沙新城
产城融合的新家园——以“现代宜居、和谐家园、产城融合”理念,探索“小街区规划体制”,打造相互融合、脉胳通畅的有机街区、宜居宜业的现代家园。
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功能定位
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涵盖滨江商务区、武昌古城两大区域,包含白沙洲和杨园两座新城,南至杨泗港大桥,北至二七长江大桥,东至白沙洲大道、中山路、友谊大道,西至长江,规划面积28.58平方公里。作为武昌的核心,这里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有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资源。
在武昌“三区融合,两翼展飞”发展战略中,滨江文化商务区是重要的发展引擎,这个功能区将成为武昌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古城风貌与现代时尚相互辉映的重要区域。
近日,“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华中第一”的武汉绿地中心主楼主体结构工程完成过半。目前正以4天一层楼的速度不断长高,以破竹之势直冲云端。
武汉绿地中心2011年7月全面开工,2014年7月底破土而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由5万平方米的服务式酒店、4万平方米的超五星级写字楼和2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群等部分组成。
机器人助阵,摩天楼4天长一层
中建三局绿地中心项目经理姚攀介绍,工程建设能达到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项目运用了众多世界领先施工技术。
超高层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如同给大楼套上一顶“金钟罩”。平台负载三台亚洲最大动臂吊和一台集成塔吊,工人在上面施工如履平地。
“徕卡TM50I”精密测量机器人,自动采集建筑测量数据,精度达亚毫米级,发现变形则会发出警报、短信、邮件等形式预警。全自动焊接机器人,提高焊接质量,降低成本近30%。
借助超高层砼泵送设备,混凝土可实现“一泵到顶”,送达垂直高度达586米。
“建筑信息模型”即BIM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明确电线电缆走向,1233公里管线不撞车。
采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最高的“钢骨架”,抗8级地震、17级台风,建筑使用寿命可达100年。
会“呼吸”幕墙也是一大亮点。项目整体幕墙面积约13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大。通过特有的通风系统,为建筑内带来自然风,并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大楼能够自由“呼吸”。据悉,天际幕墙将提前点亮,不用等到全部竣工,市民就可以一睹华中第一高楼的璀璨华服。
绿地高度,擎起长江天际线
“看着它一天天长高了,从一排排楼房中露尖了,如今鹤立鸡群了,心情真的很激动!”住在绿地中心对面小区的张先生感叹。
已在绿地国际金融汇置业的朱先生说,“以前来这里,只能说武昌车辆厂,否则别人不认识,现在说606,的士司机绝不会跑错路。”
站在武汉606高处向下俯瞰,整个城市尽收眼底,最为醒目的便是那条玉带般缠绕在武汉腰部的万里长江。
武昌区国土规划分局负责人介绍,武昌滨江(鹦鹉洲大桥—二七大桥)区段,是城市中央活动区内存量用地分布最集中,最能体现武汉江城特色的两江四岸区域,可以形成“W”形的天际线空间意向。计划2017年竣工的绿地中心,绝对是这段天际线的最高波峰。
地标建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形象,更是城市启动经济扩张的引擎。显然,606米高度已经跨越了建筑的领域,将延伸到产业、经济、城市格局等方面,真正成为武汉国际性的时空坐标。
责编:齐云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