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为出走少年减压支招 培养兴趣用忙碌冲淡不开心
(记者 刘嘉 汪洋)近日,本报连续报道的13岁少年离家出走事件,牵动了众多热心市民的心。万幸的是,孩子被找到,回了家,而他出走的原因——学习压力过大,也让家长们揪心,引起更多思考和议论。
怎样才能避免更多的“小龙”离家出走?面对各种压力,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去舒缓、平衡?长江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学霸”,请他们支招,介绍减压方法。
给自己写封信舒缓压力
武汉市七一中学九(8)班的女生陈一诺对缓解压力很有自己的办法。她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平时成绩多半都在年级前10名,但有时波动比较大,像今年9月的起点考,成绩就一不小心掉到了100多名。
“那段时间我感到压力特别大”,陈一诺说,成绩和以往相比有落差,她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前那个自己了,对未来感到非常害怕。当时,身边只要有人说到升学、录取分数线之类的话题,陈一诺甚至会感到头晕、胸闷。
为了从这种情绪里走出来,她把苦闷、担忧全部写进了日记本里,像给自己写了封信一样,把压力倾泻出来。写完之后,陈一诺读了几遍这封信,自己都笑了出来,轻松了不少。
和家长、朋友聊天也是很好的缓解渠道。“现在很多同龄人都不愿把心事讲给父母听,其实是低估了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力。”成绩退步后,陈一诺跟父母说了很多自己的迷惑和担忧,父母也一直在安慰、开导她,告诉她只要学习尽力了,下次能超越自己就行。老师和朋友们也帮她找出她不足的地方,给她鼓励。很快,陈一诺从压力过大的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下一次考试就又恢复了“学霸本色”。
培养兴趣保持学习激情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迫于升学压力,要求孩子上培训班,各种补课占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武汉市七一中学九(8)班的张昕阳,小学时就被家长逼着在校外一直上数学、语文课。
升初一后,看到周围同学都在上培训班,父母不放心,想给他继续报名。课外补习多,张昕阳很心烦,觉得浪费时间又浪费钱,不愿再报名。为这事,家里开了个会,张昕阳跟父母商量,这学期先不上培训班试一试,看成绩是否会下滑,根据变化再做决定。
不上培训班后,父母更加关注张昕阳每一次的学习变化,每周的测试成绩都会了解。一学期后,他的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一直保持在班里的前3名。“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去学习,自身的问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不懂的地方学校的老师也会讲解。”
张昕阳觉得,学习之余,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喜欢足球,如果学习累了,他就会去看场球赛放松一下,或者约上好友踢上一场。这个爱好也让他对学习保持着激情,觉得解出一道难题就像打败一个对手一样有成就感。他建议同龄人多走出教室,去体验更丰富的人生。
用“忙碌”冲淡不开心的事
从武汉外国语学校毕业后,今年9月,赵歆苑被报送进入北京大学。她告诉记者,今年武汉外国语学校共有11名学生被保送进入北大。“我平时的考试成绩在年级前20名。爸妈对我也没有特别的要求,考上北大对他们来说也是个惊喜。”
回忆自己的中学时光,赵歆苑略作沉思后说,高中生活非常丰富,学习上比较开心。“其实不开心的事情也有,不过更多的是来自生活中的。比如喜欢的乐队突然解散,就会让我难过一阵子。”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赵歆苑听到开幕式上单向乐队的演奏,瞬间便喜欢上了。后来便时常听他们的音乐。“尤其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听他们的歌我就像充了电一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学习。”然而,2015年初,赵歆苑阅读英国《太阳日报》得知,单向乐队将修整一年,很可能要解散。“这一消息让我难过了好一阵子。”赵歆苑说,那段时间恰逢自己申请报送北大,很多事情要忙碌,不自觉地便忘记了这段不开心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自己挺善于调解心态。”赵歆苑说,她对于压力的态度是让自己尽量忙碌起来,“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学校的课余活动也很丰富,便没有时间感受压力了。”
不过,赵歆苑也坦言,自己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自我排压,尤其是遇到学习上的阻力,她时常与老师交流。“成绩上的起伏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把成绩看得很淡。我觉得成绩只是一个分数,而学习和成长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必介意某一次成绩的好坏。”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