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吨巨轮坐世界最大“电梯” 硬币都纹丝不动

船舶进入三峡升船机
10—12日,记者随中宣部、工信部组织的媒体报道组,奔赴武汉、宜昌两地,实地采访湖北省智能制造产业。今起,该报推出“探秘湖北智造”系列报道,向广大读者展现我省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向高端、智能阶段迈进的坚实脚步。
正在试运行的全球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是怎样让大型船只通过三峡大坝的?
1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乘坐“长江电力号”客轮,现场体验了一把千吨轮船坐“电梯”。
当天上午,三峡蓄水水位174.8米,坝下水位66.24米,落差约108米。重近千吨的“长江电力号”经引航道驶入承船厢,10时56分,客轮随承船厢稳稳下行,犹如乘坐一个庞大的电梯。10分钟后,客轮下降108米,与坝下水位平齐后停稳。
下降过程中,同行的记者将5毛和1元硬币立在客轮上,108米垂直下降,硬币纹丝不动。11时11分,承船厢门开启,客轮向下游驶去。
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副局长、三峡升船机项目负责人吴小云介绍,三峡升船机被称为“船舶电梯”。过船规模达3000吨级,最大提升高度113米,最大提升重量15500吨。40分钟即可完成3000吨级船舶40层楼高的垂直升降,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
记者现场看到,承船厢两侧有严密咬合的齿轮和齿条。吴小云解释,齿轮对称安装在承船厢两侧,与承船厢室两侧塔柱壁上的齿条相互啮合,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拉动承船厢升降。
此前,船舶经三峡五级船闸过大坝,需三四个小时,而现在只要40分钟。试通航完成后,三峡升船机将与三峡船闸一起,形成三峡大坝“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壮观景象。
>>揭秘
驱动巨大的承船厢
单节齿条造价百万元
要驱动巨大的三峡升船机承船厢,齿轮、齿条是关键。
齿条安装在塔柱结构上,单节齿条的制造成本高达100万元。工程论证期间,齿条热加工后的变形开裂问题成为“拦路虎”。针对这一问题,三峡集团组织国内外厂商进行了科技攻关和样品试制,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话语权的德国EMA公司也参与其中。
德方的第一个样件铸造完毕,没有裂纹。然而,齿条样件运回国内却出现延迟性裂纹。EMA公司高层感叹挑战前所未有。
为攻克这一难题,三峡集团组织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展开分析,对德方工艺中的齿条制造材质进行调整。最终,经过两年艰苦尝试,不开裂的齿条终于制成。
经过测算,三峡升船机齿条的运行寿命可达70年。(楚天都市报 记者宋效忠)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