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机器人显神通为排污管道做“胃镜” 每套身价30万元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11-16 09:33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字体:

  

  机器人在排污管道内工作

 

  □楚天都市报记者吕锐通讯员何君张开元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

  进入漆黑的地下管道后,探照灯自动打开,然后灵活地进退、拐弯,发现管道有渗漏、破损,或是淤泥太厚,当即向地面的操作电脑发回高清照片,供工作人员据此设计整改方案。

  近日,武汉首次引进的智能机器人大显神通,短短一周,已给地下管道揪出了十多处隐患。

  为排污管道轻松做“胃镜”

  昨日上午10时,江岸区二七纪念馆附近的连城南路。这是一处新修建的路段,路段实施雨污分流,排污管道埋在路面下。

  江岸区水务局排水工人打开路中央的窨井盖,下到4米深之后,抵达排污管道口。但是,管道直径仅40厘米,排水工人根本无法进入巡查。

  这时,一台个头不大的机器人上场了。它有4个小轮子,高约25厘米,宽20厘米,“脑袋”及“尾巴”上各有一个高清摄像头,身体由一根拇指粗的电缆线连接着电缆绞盘。工作人员把它放入排污管道后,利用放在路面的电脑操作,遥控指挥它在地下作业。

  电脑屏幕上显示,机器人进入管道后,探照灯自动打开,并根据路面指挥灵活地进退、拐弯,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清晰地传回管道内的图像。哪怕是细小的裂纹,在电脑上也能清晰地看见。

  小小机器人身价30万元

  水务人员戏称,机器人在地下作业,宛如在给地下管道做高清“胃镜”。

  “一旦发现管道内有异常,我们可以立即指挥机器人打开红外装置,给异常部位清晰定位,将‘病灶’的情况、具体位置准确地记录下来,再据此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操作该款机器人的工程师赵艳飞告诉记者,除了发现管道裂缝、堵塞等隐患,机器人还可以在检测过程中实时获取管道的坡度曲线,以此判断管道内部沉积程度,检测完成后,可立即得到管道的全面检测报告。

  据悉,这款机器人由爬行器、镜头、电缆盘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为武汉一家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售价30万元一台(套)。它采用移动电源,充满电后可不间断工作8小时,电缆绞盘的电缆线长度1000米,也就是说,它一次性可为1000米长的地下管道完成体检。

  一周揪出十多处管道隐患

  目前,江城众多片区道路排水管网已实现雨污分流,大多排污管网的直径仅有40厘米左右。

  “管道太细,工人根本无法进入巡查,况且排污管道内一般沼气浓度高,工人进去作业隐患巨大。”江岸区水务局排水科负责人周庆告诉记者,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他们在全市率先引进智能机器人,用于新建管网的验收及管网的日常巡查,“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周庆介绍,过去一周,这个机器人对片区多处路段排污管道进行检查,结果它的“火眼金睛”揪出十多处隐患:有的新建管网里,施工时用的铁锹等杂物还留在里面; 有的管道已出现渗漏、破损;有的管网里淤泥已经堆了近30厘米厚,几乎将管网全部堵死。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全市排水设施建设日益迅速,新建管网的验收、老旧管网隐患的排查及日常检修,工作量大、难度大、要求高,智能设备必将大显身手,为地下管网的畅通助一臂之力。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