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地为纸书为媒 80名地书爱好者江城同场竞技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11-19 18:5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记者 周惠明)平日在公园或广场散步时,你是否留意过拿着大毛笔在地上写写画画的人们?他们以地为纸,以水为墨,洋洋洒洒、任意驰骋,挥挥手便是一地隽秀的字迹。

  11月19日上午,由武汉地书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武汉第四届地书大赛”决赛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举行。都说“高手在民间”,比赛现场80位参赛选手,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6岁儿童,“挥毫泼墨”一争高下。

  石灰水书写经典名句 比赛作品将保留一周

  早上8点半,80名参赛选手按篆隶、行草、楷书等字体分成四组,在江滩地书步道至五福路一侧依次排开,进行为期半小时的激烈角逐。

  据主办方介绍,大赛初赛于本月13日举行,从500余名武汉参赛者中选出了56位选手。此次决赛,他们与来自昆明、长春、哈尔滨、北京等地的24名外省选手进行角逐。赛制由初赛时的自由书写变为命题书写,所写古诗词大部分选自《习近平用典》,具体由现场抽签决定。

  用水在地上写字很快痕迹就会消失,怎么评比?现场工作人告诉记者,比赛用的“墨汁”是石灰水,写出来呈白色,不会马上消失,还能保留一段时间。“如果不下雨,比赛作品将会保留一周左右,供市民观赏。”

  师徒齐上阵 6岁徒弟闯进决赛

  6岁的小姑娘张琳桢是本届地书大赛中最小的选手,家住黄陂,18日一早,张琳桢在父母和书法老师杨耀南的陪同下参加决赛。

  事实上,张琳桢学习地书还不到半年,“今年6月才开始跟着我练字。”说起这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徒弟,杨耀南直夸有天赋。

  “我经常在黄陂今古城内的场地上写地书,小丫头见了非常感兴趣,说要跟我学。” 杨耀南介绍,自己是黄陂地书分会副会长,曾在2014年武汉地书大赛中获过三等奖。

  6岁的小孩子字都不认识几个,何况是练书法,杨耀南决定考考张琳桢,便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小姑娘提笔一写,横竖撇捺有模有样的,很是那个事。”杨耀南当即决定收下这个小徒弟。

  有趣的是,此次张琳桢和68岁的杨耀南同来参加比赛,张琳桢进了决赛,师父杨耀南却止步初赛。“她进决赛我最高兴了,做师父最欣慰的事就是徒弟能超过自己嘛。”杨耀南笑着说。

  75岁老人双手齐写空心大字 书法贵在坚持

  为了让前来观战的地书爱好者和市民过足“地书瘾”,在江滩地书步道至一元广场一侧,还组织了大型地书表演。现场邀请到历届获奖选手以及百步亭、江滩、黄陂、中山公园等各地书分会的地书爱好者现场书写。在外地选手表演区,75岁安徽老人胡青誓表演绝活——双手齐写空心大字,赢得阵阵叫好声。

  江滩步道上,胡青誓写得起兴,脱下外套,双手各持一杆两米长的大毛笔,蘸饱石灰水,在地上挥毫而就“龙飞凤舞”四个大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空心字、正反字、倒写字,各种字体,只要围观者想看,胡青信手拈来,真正“心中有字”。

  “写字得先练好基本功,横竖撇捺点笔笔到位,不过最重要的是坚持,得一直练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胡青誓是安徽明光市地书协会会长,练习书法已有六十余年,今年是第三次带队参加武汉地书大赛,除写字外,老人家的工笔牡丹图也堪称一绝。

  书写结束后,评审组从书写章法、创意、神采等方面对80副作品逐一进行评比,最后评选出了10个优胜奖、29个优秀奖和4个最佳组织奖。其中,优胜奖获奖选手将2000元现金奖励,同时,他们的大赛书法作品还将被铭刻在江滩地书步道上。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