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探访东湖绿道生物通道 13处爱心通道只能让动物知道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11-29 10:14 来源: 武汉晨报
【字体:

  

 

  ▲为让人们不打扰到动物活动,东湖绿道的“动物通道”都做得十分隐蔽。

  本版摄影 记者苗剑

  

 

  ▲东湖绿道郊野道段,在草坪下的“动物通道”与周围融为一体。

  

 

  ▲东湖绿道郊野道段,一处“隐藏”在水下的“动物通道”。

  记者汪健 龚萍

  东湖绿道13处“动物通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奇妙之处?建得如何?11月下旬,与东湖绿道建设、施工方沟通并获准后,记者多次进入绿道工地,走完10.63公里长的郊野道,细细探寻了这13处生物通道。

  发现不了“动物通道”

  11月22日,记者沿着落雁路来到郊野道一处在建绿道,在现场工人的指点下,记者在湖岸边找到一处正在建设中的“动物通道”。不过初见之下有点失望,从外形上看,就是一段普通的管道,大约一米粗,横穿过绿道,在路两边的土坡上各留有一个出口。据悉,这处通道可供东湖鱼类、两栖类和鼠、兔等动物通行。

  负责现场施工的中国一冶环东湖绿道施工总承包项目部部长占涛介绍,“动物通道”确实没有多少高精尖的东西,其工程技术要求比普通的市政管网难不了多少。“因为通道建设难点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规划、设计匠心。”

  据介绍,13处“动物通道”全部分布在郊野道上小动物迁徙的地段,功能又不完全相同,有为水生动物预留的,有为鸟类预留的,有为陆生动物预留的;有的在湖边,有的在山坡上,有的在丛林中,有的是在没有遮挡的开阔地。

  用石头、草皮作掩护

  “动物通道”建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隐蔽”!占涛介绍。以这处“动物通道”为例,该通道要高于东湖普通的水体连通管道,以保障在低水位期,湖中和岸上的动物能从通道进出东湖,到周边的湖汊产卵、捕食等。汛期或遇上大雨时,沿岸汇集到湖汊的雨水能通过通道排到东湖,以防内涝。

  同时,通道的出入口都要进行遮挡处理,与周边环境融合成一体。如这处通道通往东湖的这一端,后期将会摆放几块大石头,在洞口前堆砌成一处人造石景,另一端则修成一个“蓄水池”,上面再用灌木草坪装饰,与路边的草坪融为一体。

  用芦苇、人工湖隔出

  11月25日,记者再访生物通道。经过落雁景区湖东岸时,施工人员指着一片芦苇较多的湿地说,这里是一片保住鸟类栖息的区域,也是过境候鸟的“通道”之一。不过在记者看来,只觉得这个地方除了芦苇、杂草长得茂盛些,并不比东湖里其他景区更特别。

  工作人员介绍,秘密就是这片看似杂乱的芦苇丛。她说,这片湿地在枯水期时,水很浅,深的地方仅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浅的地方完全露出水面,非常适合鹳、彩鹬、秧鸡这些吃鱼的鸟类栖息。因绿道修通后,把游人引到这片湿地区来。为不让人类干扰鸟类栖息又不破坏周边环境,施工方根据园林、动物专家的构思,就地取材,移植了一批芦苇、野生高粱、苦草等植物,将湿地与绿道分隔开来。她说,到了天气回暖时,这些植物会比现在长得更密集,游客如果不借助工具,是很难进入湿地区的。这样既保护了湿地,又美化了这片景区的环境。

  类似鸟类通道在汤菱湖东北角的湖岸也有一处,只不过设计得更巧妙。汤菱湖这处湿地如同一个半岛,向东湖中心延伸出一两百米远,在冬季,多数地方水深只有几厘米。记者到达现场时,正好有一群鹳、鸬鹚、鸳鸯等鸟类在此觅食。在枯水期时,这片湿地也是与湖岸相连。如果只种芦苇隔断游人进入湿地,一则面积太大,会影响游客观赏湖景的视野,二则到了丰水期,种在水深区域的芦苇会淹到水下,影响水质。这才想出了在湖岸与湿地之间挖一个人工湖,使得枯水期湿地与湖岸也不能直接连通。

  让动物轻易找到入口

  让动物轻易找到入口

  “动物通道”如何让动物知道并愿意通行呢?

  规划专家介绍,依据东湖绿道周边的生态条件,规划提出,“动物通道”采用小型涵洞式路下通道,连通被割裂的生态区域。通过生态改造小型的地下空间,如排水箱、排水道、泄洪道等,形成适合小型动物,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迁徙的小型涵洞式路下通道。

  “动物通道”设置有五大原则: 小型涵洞,结合涵洞中、涵洞外的排水沟设置,构造水路及陆地步道。重点供雨天大量活动、行动能力弱的两栖动物;在涵洞入口处,在排水沟上架设板、盖,形成陆地步道的连接;在入口处的排水沟需要设置动物脱离斜坡,通过深度、坡度等指数的设置,保证动物能通过自身力量进出;涵洞的视线必须保持通透性,方便动物们“看得见”;现阶段最适合作为诱饵食物同时又不会遮挡动物视线的,布置于涵洞周边的,应该为产浆果的小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如火棘、板栗等。

  东湖到底

  有多少野生动物?

  每年10月底都有大批冬候鸟由北方迁至南方,途中停栖于东湖湿地。

  数据来源:东湖风景区官网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描述:东湖风景区鸟类涵盖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季节性迁徙、旅鸟等五大类型。雁、沙鸥、白鹭、野鸭等水鸟出没于芦苇间,盘旋湖面,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奇妙画面。

  猛禽也开始来此“歇脚”

  记者从东湖绿道规划及林业部门等相关部门获悉,若将短期过境野生动物也包括进来,在东湖风景区能发现的野生动物就远不止这些了。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动物专家、武汉动物园总工程师高燕鸿介绍,作为一个特大城市,武汉其实并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但武汉水系发达,气候适宜,又特别适合动物迁徙觅食。如果把过境的候鸟也算在内,仅在东湖区域观测到的鸟类就超过200种,再加上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东湖区域的野生动物应该远不止154种。

  东湖风景区磨山景区相关负责人冯先生介绍,东湖水域面积广阔,保存着原汁原味的郊野自然生态环境和完整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经常会有野兔、野鸭、水龟等动物出现。同属东湖风景区的九峰森林动物园负责人赵晓敏透露,他们近期在园区还发现过野猪这类体型较大的野生动物。武汉野生动物保护站介绍,该站设在九峰的观测点曾在这个月发现了苍鹰、大鵟这类猛禽。

  高燕鸿介绍,迁徙类猛禽一般分夏候鸟和鹭科候鸟,除九峰森林公园发现的苍鹰、大鵟这类冬候鸟外,近期观鸟爱好者还发现了雀鹰、金雕这类夏候鸟。这说明东湖景区完整的生态链形成,猛禽也开始在东湖“歇脚”觅食了。

  制图 张莉

  猛禽也开始来此“歇脚”

  记者从东湖绿道规划及林业部门等相关部门获悉,若将短期过境野生动物也包括进来,在东湖风景区能发现的野生动物就远不止这些了。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动物专家、武汉动物园总工程师高燕鸿介绍,作为一个特大城市,武汉其实并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但武汉水系发达,气候适宜,又特别适合动物迁徙觅食。如果把过境的候鸟也算在内,仅在东湖区域观测到的鸟类就超过200种,再加上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东湖区域的野生动物应该远不止154种。

  东湖风景区磨山景区相关负责人冯先生介绍,东湖水域面积广阔,保存着原汁原味的郊野自然生态环境和完整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经常会有野兔、野鸭、水龟等动物出现。同属东湖风景区的九峰森林动物园负责人赵晓敏透露,他们近期在园区还发现过野猪这类体型较大的野生动物。武汉野生动物保护站介绍,该站设在九峰的观测点曾在这个月发现了苍鹰、大鵟这类猛禽。

  高燕鸿介绍,迁徙类猛禽一般分夏候鸟和鹭科候鸟,除九峰森林公园发现的苍鹰、大鵟这类冬候鸟外,近期观鸟爱好者还发现了雀鹰、金雕这类夏候鸟。这说明东湖景区完整的生态链形成,猛禽也开始在东湖“歇脚”觅食了。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