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长,东湖讲述一部城市故事
再过几天,世界级东湖绿道将揭开面纱,串联起东湖四大片区,正式开启武汉都市慢游新生活,成为武汉千万市民幸福感的新来源。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成立十年,东湖也迎来持续发展的黄金十年。
2007年,东湖开始启动5A景区创建工作;随后经过数年努力,东湖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景区和全国文明单位;2012年,武汉欢乐谷开业;2013年,东湖以接近970分的高分通过了国家5A级评审;2015年,东湖隧道开通;2016年末,东湖绿道即将开通。整个大东湖提档升级,变身游客与市民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今天的东湖,光鲜亮丽,但十年间走过的路和经历的曲折让每一个关心东湖的人刻骨铭心。
十年前,东湖风景虽美,却乱而无序。东湖周边的餐饮业、养殖业泛滥,大量污水排入湖中;湖中游船宰客现象频出;各种违建填湖行为屡禁不止……
据了解,十年前,东湖风景区共有73.24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由于体制和权属的约束,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只有34平方公里的区域管辖权,周边陆地则分别由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等管辖。
2006年6月1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中科院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等旅游资源得到统一整合,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五大景区也终于“团聚”。有了“统一管家”的东湖,终于走上了保护与发展并进的道路。
此后,东湖铁腕整治,先后关停了区域内所有污染企业;采取补贴方式实现了禁止投饵养鱼;平均每年拆除违法建筑十万平方米;对湖边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了连片收集和处理……
同时,东湖在致力保护的基础上,也进行着适当的开发与利用:新建了武汉欢乐谷,扩展了“大梅园”,丰满了落雁景区,开通了东湖游船,对景区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也严格按照“5A”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东湖季季有花,月月有节,“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同城双星”龙舟赛如火如荼,“樱花节”、“牡丹花会”、“梅花节”、“观鸟活动”年年相约。
上周,西安的陈女士和闺蜜两家人相约来汉度假,就在东湖玩了3天。第一天在听涛和磨山度过,孩子们在儿童游乐区玩得不想走,坐索道鸟瞰东湖全景,大家对一湖碧波赞不绝口。第二天在落雁景区观鸟、喂小松鼠,带上帐篷等装备,在草地上野餐了一顿。第三天上午在东湖海洋世界看海洋生物,下午到欢乐谷体验刺激。陈女士说,没想到东湖如此之美,玩了3天不重样,还没玩完。
十年来,东湖在保护与建设上取得平衡,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令人瞩目。东湖也因有了这湖光、山色、云影、花鸟、故事,以及省博、欢乐谷、绿道、游艇、霓虹,才如此吸引人、留得住人,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2016年
绿道环抱 开启都市新生活
28.7公里的东湖绿道将于本月底开通
如果说十年前的东湖是一个含羞的女孩,如今的东湖则已出落成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梅花节、樱花节、牡丹花会、杜鹃花节、端午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一次次吸引游客慕名而来;国际名校赛艇赛、国际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的承办一次次将东湖推向世界。
今年,东湖的美景因武汉马拉松再次闻名全球,精心雕琢的世界级绿道也即将震撼问世。这一桩桩大事件为东湖提升着无尽价值,都市休闲新生活由此开启,东湖正全力走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大事记
1、入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2016年1月,东湖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选,入围2015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
早在2014年,东湖风景区就成立了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对景区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持续进行深度改造。2015年9月,东湖风景区正式递交申报材料,完成省级旅游和环保部门联合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由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联合评定的,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
2、梅园荣获22项嘉奖,东湖梅花研究结硕果。
2016年1月17日,在河南鄢陵举办的第15届中国梅花腊梅展中,东湖梅园(即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展现了东湖风景区“大美东湖、楚韵山水”的特点,收获22项嘉奖。其中,展台布置获得7项金奖,盆景展示获得6项银奖、5项铜奖,“五角梅”、“变萼宫粉”、“粉红垂直”、“台阁垂枝”四个品种的梅花获得新品种奖。
3、首届武汉马拉松成功举办,东湖赛段成“最美”。
2016年4月10日,东湖、黄鹤楼、长江大桥、晴川桥,汉马赛道横跨了武汉两江三镇四桥五湖,备受瞩目的全马赛道后半段沿着东湖蜿蜒开来。
全马选手们穿越水果湖双湖桥,途经东湖磨山景区,在沿湖大道奔跑冲刺,最终到达终点欢乐谷。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向全世界展现出这段风光旖旎的“最美赛道”。
4、世界级东湖绿道即将开通,东湖掀开崭新篇章。
12月28日,全长28.7公里的东湖绿道即将开通,这条绿道如一条穿珠项链,将散落在东湖湖畔的四大核心景区和诸多不为人知的美景串联起来,也串起了“梅花”、“樱花”、“牡丹”、“杜鹃”、“山花”、“玫瑰”、“荷花”七颗耀眼的珍珠。届时,这条蜿蜒在东湖之上的绿道将能让游客享受“漫游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休闲慢生活。
东湖绿道分为湖中段、湖心段、湖山段和郊野段4大主题绿道。湖中段、湖心段、湖山段是对现有环湖大道、东湖东路等机动车道和磨山、落雁景区内部通道改造而成;10.7公里的郊野段中有7.6公里属新建绿道,让游人首次能接触到“藏在深闺”的东湖美景。
这条涵盖了“水道、花道、林道、夜道”的绿道共设有25个驿站,包括4个一级驿站、9个二级驿站和12个服务点,游客可在绿道上徒步、骑行,还可乘坐电瓶车一览东湖的无限风光,感受“人在画中游”的美感,累了则可在驿站中冲冲澡、喝喝咖啡。
这是一条世界级的绿道,其设计标准严格,未来可承办各类国际赛事;这是一条智慧的绿道,慢步其中,只需一部手机,市民就能实时了解周边交通情况、查找停车位、租用自行车;这是一条生态的绿道,“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措施使整条湖岸线犹如“海绵体”,使东湖最大程度发挥其调蓄作用,改良武汉的生态系统,也促进东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提升。
2015年
会节造势 精彩持续365天

东湖隧道正式通车
东湖是武汉的“城市花园”,是千万市民幸福感的来源。2015年,横穿东湖湖底的东湖通道正式开通,终于还这片闹市中的修生养息之地一片清净,使东湖周边环境与“5A”更相配。随着武汉“新花城”的打造,东湖的花也日益受到世界瞩目,香港、台湾等多地旅行团为东湖之“花”而来,又因赏得百花尽兴而归,东湖已成为武汉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
大事记
1、一年推出48个节庆项目,精彩持续365天。
2015年1月1日,武汉东湖风景区发布“2015年景区主要旅游产品活动预告”。全年有48项节庆旅游活动,其中元旦有东湖游船新春季,2月14日情人节东湖灯会再次展出。
同时,东湖梅花节、樱花节、杜鹃花展、牡丹花会、荷花节等“东湖赏花游”给游客带来月月有花的精彩。东湖落雁景区也将推出樱桃采摘节。而武汉欢乐谷风车节、东湖游船亲子乐园、东湖海洋世界等活动,给游客以新奇的体验。文化活动方面,还有“秋之韵”书画笔会和“夏之风”戏剧节。喜欢户外和徒步的朋友可以参加磨山登高节,7月“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将继续书写“名湖、名校、名赛”的传奇。
另外还有植物科普展、非遗艺术节、国际时尚文化节、“和海洋动物同居”、端午文化节等主题活动。
2、东湖樱花、梅花入选“武汉十大赏花名片”。
2015年,“武汉十大赏花名片”评选活动启动,经过两百余张选票评选、专家评选等方面考量,5月5日东湖樱花、东湖梅花问鼎“2015武汉十大赏花名片”前三名。
除了樱花和梅花外,东湖还有牡丹花、杜鹃花、荷花、玫瑰花和山花,七朵金花为武汉这座“新花城”增添了不少芬芳与色彩。
3、智慧旅游二期项目启动,“掌观东湖”查看景区实况。
2015年4月,东湖智慧旅游二期项目启动,现已顺利完工。目前,东湖风景区已形成“一中心、四平台、九区域、N系统”的智慧旅游体系,已在东湖磨山、听涛、落雁、吹笛四个重点区域实现了高清监控全覆盖,共建设了175个1080P高清摄像头和175个IP广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视频页面和“掌观东湖”管理APP,查看景区实况及历史记录。
除此之外,在东湖各景区门前大屏、东湖风景区官方微信、“智慧东湖”APP上,游客均能查询到实时入园人数,以及景区实时温度、湿度、负氧离子浓度、PM2.5等气象环境指数,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景区花卉开放时间、观光车到站情况、景点介绍等,为游客玩转东湖提供便利。
4、东湖隧道开通,东湖完整性得到保护。
2015年12月28日,东湖隧道正式开通。东湖隧道是东湖风景区重要的过境交通分流通道,全长10.6公里,西起红庙立交,穿越东湖后,东止于喻家湖路,为目前中国最长的湖底隧道。
过去,市民驾车穿行于武昌、洪山和青山等地均需从东湖环湖路上经过。环湖路狭窄单一、往来车辆多,是出名的“堵点”。东湖隧道将穿行于环湖路段的车流转移至地下,让东湖真正“静”了下来,也让市民终于能安心徜徉在湖光山色中。
东湖隧道是武昌大东湖地区的重点道路交通工程,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与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同时,隧道兼具环境、景观、文化功能,对加强东湖风景区环境保护、促进东湖风景区利用与开发、凸显地域文化与彰显城市魅力有重大意义。
2014年
花开四季 助力武汉“新花城”
东湖“四季花城”一期建成,樱花节吸引国内外游客 王彬 摄
春有樱花夏有荷、秋有桂花冬有梅,在武汉全力打造“新花城”的背景下,东湖磨山“四季花城”一期工程竣工,东湖的花愈开愈艳,其“花”文化也逐渐享誉全国。
这一年,夜游东湖照明工程取得新的突破,一举荣获“中照照明工程设计奖”二等奖。每到夜晚,东湖沿岸亮起的一盏盏明灯,将一汪湖水点缀得更加迷人。
大事记
1、“四季花城”一期建成,以“花”为媒的大东湖震撼中外。
东湖四季花城项目位于磨山景区内磨山山南,主要规划范围包括磨山景区杜鹃园、荷花园、盆景园、七十八樱花亭、儿童乐园、樱花园一带,总规划面积约为63公顷,主要由异国花园、杜鹃园、蕴秀园、荷花园四大部分组成。
2013年1月5日,东湖四季花城项目开工,一年后,在梅飞樱舞的3月,东湖四季花城一期工程——“异国花园”和“杜鹃园”与武汉东湖樱花节同时拉开帷幕,喜迎八方来客。
每到杜鹃花开时节,全新的“杜鹃园”中各色杜鹃花与园区中的小桥、流水、雾森等景观相映成趣,仿佛人间仙境,让过去已有近30年历史的磨山杜鹃园脱胎换骨。“异国花园”则与东湖樱花园紧密相连,包含以童话童趣为主题的丹麦园、以法国皇家园林为蓝本的法国园和现有的樱花园,一到春季,磨山景区便是一派百花争春的热闹景象,以“花”为媒震撼着中外游客的眼球。
2、景观照明获“中照照明工程设计奖”,夜游东湖风光好。
白天的东湖山水清透、风光无限好,到了夜晚,湖岸亮起一盏盏明灯,将一汪湖水点缀得更加迷人。东湖沿岸重要景观节点照明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完工,2013年9月竣工验收,楚城、楚天台、23孔桥、碧潭观鱼、行吟阁、长天楼等经典建筑得以亮化。该工程大规模采用LED灯具,较普通节能灯节电约60%。
2014年9月12日,经过多方评选,中国照明学会颁给东湖沿岸重要景观节点照明工程“照明工程设计奖二等奖”。据了解,中照照明奖是由中国照明学会2005年设立,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准的中国照明领域唯一重要奖项。
3、“东湖旅游年票”发行量突破十九万张,市民与游客共享都市休闲魅力。
由于可以全年无限次游玩,东湖旅游年票自从2009年正式发行以来,深受市民喜爱,发行量节节高升。2014年,成人东湖年票销售130690张,学生东湖年票销售44088张,老年东湖年票销售17305张,全年销售超过十九万张。此后,东湖年票每年的总发行量均保持在15万上下,为市民游玩东湖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2017年东湖旅游年票正在热销中,市民可在中百超市、东湖各景区售票处购买。据悉,持2017年年票的市民不但可以全年无限次游览东湖梅园、樱花园、落雁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植物园、东湖海洋世界、东湖牡丹园等景区,还能登上楚天台免费欣赏编钟乐舞表演。
4、磨山首次进行网络售票,游客游玩更加便利。
从2014年10月1日起,东湖磨山景区开通了网络售票渠道,游客可在网上购买磨山电子门票直接入园游玩,成为当年磨山旅游的一大亮点。
4月15日,武汉市2014年度旅游工作会召开,东湖风景区获得“2013年度武汉市优秀旅游景区”称号,东湖风景区旅游局获得“2013年度全市旅游工作优胜单位”称号。
2013年
晋级5A “大美东湖”站上新高度
“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擂响战鼓 高宝燕 摄
在东湖风景区的历史上,2013年是最为重要的一年。经过几年沉淀、建设、发展,游客能真正感受到东湖的环境更优美了,景观更精致了,服务更细腻了,交通更舒畅了。
这一年,东湖风景区也迎来了丰收的时节,“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让国内外优秀学子了解东湖,金灿灿的“5A”奖牌则让东湖风景区得以走向世界。挂牌5A只是开始,东湖的5A创建一直在路上。5A新东湖令人耳目一新,升级的不仅仅是景区硬件基础设施,其细致服务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更是感动了无数游客。
大事记
1、升5A成功,东湖发展掀开新篇章。
2013年10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一批5A级旅游景区整改意见反馈会,并为新一批5A级旅游景区授牌,东湖风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继黄鹤楼公园之后,我市第二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0年,东湖成功成为4A景区。2007年,东湖开始启动5A景区创建工作。经过3年努力,在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景区和全国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10年东湖创5A工作全面展开。
2013年,东湖成立创建专班,向市、省和国家旅游局层层申报,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暗访,最终,以接近970分的高分通过了5A级评审。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在实地考察后表示,东湖目前的基础设施可保10年不落后。
5A级景区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标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突出以游客为中心。
2、建设“智慧东湖”,为游客提供便利。
2013年3月,东湖风景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全省智慧旅游试点项目和武汉市智慧旅游示范项目,根本性改变了全区旅游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自2012年起,东湖风景区开始着手“智慧旅游”项目的调研设计工作,并将其作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亮点和加分项。
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东湖风景区开启了景区智慧化旅游系统建设,主要完成了视频监控、电子门禁、电子导游、远程浏览、体验中心和网站与电子商务等系统建设。
3、举办“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东湖国际化再上新台阶。
2013年7月25日,首届“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正式擂响战鼓,吸引国内外多支名校赛艇队“艇”进东湖。13支中外名校赛艇队集结在团湖湖域度过激情一夏。
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是世界高校间重要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自2001年以来,该赛事已在中国北京、上海、郑州、新津等城市成功举办多届,吸引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支国际国内名校赛艇队参加。
2013年,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来到东湖,在团湖湖域展开激情比拼,此后,该赛事连续4年在东湖举办,成为国家之间、高校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
4、樱园一日迎客6万创纪录,东湖生态保护再获肯定。
2013年3月24日,东湖樱花园花如海,人如潮,全天接待游客6万余人,成为当年赏樱季开始以来接待游客最多的一天。由于当年樱花节期间雨水较多,3月24日,正值东湖樱花园内中晚花开放,且是周末,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造成游客爆棚。特别是园中湖边溪旁盛开的300余棵垂枝樱花,深受游客喜爱,被赞为“瀑布樱”,与樱花园中的溪水和湖水一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3年10月16日,湖北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联合下发通知,东湖风景区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2年
体验旅游 东湖迎来欢乐谷
武汉欢乐谷游乐设施吸引国内外游客
2012年,在东湖风景区这片宁静之地上,一抹激情荡漾开来。中部地区唯一一座欢乐谷于4月在东湖北畔建成并开园。当年,八一路延长线的建成通车改善了城市交通,东湖隧道也于年底正式动工建设。
景区升级也在持续进行中。东湖老大门车行道路、马鞍山森林公园污水处理、磨山梅园扩建、新沟渠拓宽等各项工程加紧推进着,东湖正变得愈发精致动人。
大事记
1、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相继开园,东湖游玩体验全面升级。
2012年4月起,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在东湖之畔相继开园。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东湖北部片区脏乱破旧的面貌,也填补了武汉大型游乐主题公园的空白,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的关注。每逢节假日,木翼双龙、太阳神车等游乐设施便会排起长队,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的魔幻大秀更是吸引了11万游客前来游玩。“欢乐、自然、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丰富多彩的主题体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喜好人们的需要,让欢乐谷成为所有人的繁华都市开心地。
武汉欢乐谷占地约35万平方米,总共分为8个主题园区、100多项娱乐体验项目,包括30多项游乐体验设备、20多项主题娱乐游戏、40多处生态人文景观和10多台文化演艺精品。武汉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座引进欢乐谷项目的城市。
2、东湖灯会开幕,水上“黄鹤楼”灯组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2年3月30日,经过半年的筹备以及一个多月的现场制作、布展,第一届武汉·成都国际熊猫灯会在东湖听涛景区正式开幕,现场130余组形态各异的彩灯灯组,迎来近万名游客蜂拥而至。
此次灯会上,高21米、宽15米、长30米的水上“黄鹤楼”灯组在吉尼斯认证官的现场认证下成功打破“国内水上灯组最高”纪录。此前,我国最高彩灯保持纪录是20.48米。这座彩灯“黄鹤楼”是仿制实体黄鹤楼建筑,按照1:0.4的比例制作而成,仅灯泡用量就超过3000个,制作工期长达一个多月。
3、首届“同城双星”龙舟比赛激情上演,开创武汉名校间体育竞赛先河。
2012年6月17日,“同城双星”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首届龙舟比赛在东湖磨山楚城角下激情上演。两轮角逐后,双方各胜一局,以1:1结束赛事。如今,“同城双星”龙舟比赛连续举办5届,已成为每年夏天武汉市民最期待的体育赛事之一。
据了解,世界上一流名校间的文体竞赛活动由来已久。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赛艇比赛已举办158届,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也时常通过赛艇交流切磋。1999年起,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共同举行了10次赛艇对抗赛,2012年5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也通过龙舟赛一较高下。
4、“最美景观路”八一路延长线通车,大大减缓景区交通压力。
2012年8月22日,经过3年建设,全长3.86公里的“最美景观路” 八一路延长线正式通车。延长线上有长约900米的光谷大桥和750米的菱角湖大桥,“长桥卧波”,外形靓丽,与东湖水景巧妙融合。
为方便市民欣赏东湖景致,两座跨湖大桥上均设置了宽度为9米的“最宽”桥梁步道,并用颜色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行驶道进行区分,跨湖大桥上的隔离带则由一盆盆鲜花堆砌而成。八一路延长线通车后,这两座大桥也成为热门观景地。
八一路延长线通车后,有效缓解了珞喻路以及东湖环湖路的交通压力,让景区交通压力大大减轻,也大大缩减了市民驾车往返于东湖高新区和武昌中心城区的时间,若不堵车,驱车行驶八一路延长线全程仅需不到6分钟。
2011年
水上东湖 凸显“东方水城”魅力
东沙连通工程竣工,东湖游船正式运营
2011年1月31日,武汉旅联东湖游船有限公司(简称东湖游船)成立,开启“水上游东湖”时代。“逛汉街,坐游船,游楚河,赏东湖”是东湖游船的游玩标签,游客可在游船中感受“人在画中游”的休闲体验。
这一年,东湖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进展。继5月1日东湖磨山景区南大门正式开启迎客后,9月30日,东沙连通工程竣工,正式拉开“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序幕。大东湖生态水网的建设对武汉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今年夏天,武汉迎来特大强降雨,一周时间,东湖通过大东湖水网为长江分担3000多万立方米的雨水压力,为缓解城市渍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该建设也能使东湖水系恢复自净能力,减轻武汉入江污染负荷。
东湖风景区旅游收入持续攀升,2011年旅游总收入突破一亿元,强势带动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2010年
古梅盛放 一园风情引热捧
东湖磨山古梅园开园,梅花节迎八方游客 何连远 摄
2010年2月6日,东湖磨山景区古梅园开园,乃全国首创。古梅园中植有百年以上古梅、古腊梅近200株,其中有18株梅树树龄达三百年以上,最老的一株古梅树龄达800年。如今,梅花节已成为东湖众多节庆活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成为武汉的文化品牌,年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品鉴。
东湖的游船业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几条小渔船,发展到千余艘各色船只,游船将东湖点缀得更有诗意,但分散经营的游船也为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水脏、船乱、服务差”一度成为东湖的标签。
2010年9月8日,东湖风景区内首家村级游船公司——渔光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东湖水上经营走上规范道路。随后,湖光雁栖地旅游公司挂牌成立。两大公司的成立,打破了东湖游船分散经营的模式,正式收编了这批“水上游击队”,实施“正规军”管理。
2009年
山水佳丽 文明东湖享誉全国
2009“国际旅游小姐湖北巡游”首站在东湖磨山景区拉开帷幕
东湖的2009年是收获的一年。经过几年沉淀,东湖向世人呈现出它的变化:生态向好,景区设施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2009年3月24日,东湖风景区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成为当年华中地区唯一入选的国家级风景区。2009年8月11日,“2009国际旅游小姐湖北巡游”首站在东湖磨山景区拉开,近120个国家的佳丽与东湖磨山相互映衬,共同绽放美丽。2009年11月1日,东湖端午文化节荣获“节庆中华奖”最佳文化传承奖。同时,东湖这一汪美丽的湖水也被《行游天下》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湖泊之一。
当年,东湖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400万,居全省A级旅游景区之首。收获荣誉,东湖继续前行。
2008年
生态湿地晋升国家级
东湖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 王彬 摄
2008年11月2日,东湖听涛景区举行“苍柏园”开园仪式,“东湖之父”周苍柏先生的女儿周小燕为“苍柏园”揭幕。占地60亩的东湖“苍柏园”自此免费迎接八方来客。
2008年12月17日,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开展试点建设。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隶属东湖风景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丰富的地质资源、随处可见的野生湿地动植物等生物资源使东湖在全国众多湿地中脱颖而出。在此契机下,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大力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水质越来越好。2014年,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
2008年11月25日东湖首次以“年票”的形式推出“2009年东湖旅游年票”,给市民游览东湖风景区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
2006-2007年
免费“听涛”开创全国先河
东湖听涛免费开园 何连远 摄
2006年6月1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正式揭牌,东湖正式摆脱了“诸侯割据”的尴尬局面。
2007年2月19日,东湖听涛景区试行免费开园。听涛景区是建成开放东湖大景区之一,也是市民口中的“东湖公园”。东湖听涛景区试行免费开园后,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中免费开放的景区,市民无需购买门票即可入园游览,试运行期间,寓言园及碧潭观鱼两大景点收费。2010年1月1日,寓言园等收费景点均取消收费,常年免费开放。
2007年7月26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当年9月29日正式获得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强有力地推动了东湖的生态保护和发展。
本版撰文:王成勇 晋晓慧
通讯员:彭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