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城市每天不一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中的这句古铭,成为武汉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完美注脚。新世纪以后,城市更新的速度尤为明显。除却黄鹤楼、江汉关等历史留给我们的馈赠,会发现这些年来武汉的城市地标和城市名片总在刷新:武汉市民之家、武汉会议中心、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中山舰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等。这一系列新时期的城市公共建筑,涉及文化、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生活的每个层面。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建筑的背后是同一批大城建设者:武汉地产集团。
武汉地产集团及其前身,有三十八年的市政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房及商品房开发建设历史,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城市空间作为社会与经济活动的中心,承载了复杂转型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这座城市徐徐放飞的梦想,被每一座建筑、每一项工程忠实地记录,尽管它们可能深埋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之下,掩藏于交通指示灯和纵横交错的交叉路口之中,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自成立以来,武汉地产集团一直是武汉市城市更新背后的“无名英雄”:从武汉大道汉口段、二环线汉口段、长江大道、东湖隧道到沙湖大桥、东沙连通工程,一系列城市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让城市有效提升了交通条件;从大江园、玉桥新都到锦绣江南、同安家园,数十个大中型居住区荫及千家万户;商品房开发之外,还完成了约4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涵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双限房等各种保障性住房类型,在全国位居前列。
今年3月,国家发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对社会福利与人民幸福生活投入了更多关注。相对于一直以来对土地开发的经济层面关注而言,这是一种显著而积极的转变,以武汉为代表的国内大都市,其城市更新的关注点,将逐渐从土地和楼盘的硬件升级,转移到公共生活方式的更新换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武汉地产集团投资中山大道保护与改造和东湖绿道项目,正聚焦在此:商业开发以外的公共生活升级。
中山大道曾经是承载历史的百年老街,如今它在完善功能、业态提升、文化回归后,将再续辉煌。由地产集团主导的中山大道综合保护与改造工程,将之前的交通系统置换成一个步行友好的区域,进行景观更新、建筑立面更新、公共空间再生以及道路重新连接。重新开街后,区域内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活动将提升一个档次。
世界级东湖绿道的建设,让城市慢生活来到了我们身边,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它做了示范案例。联合国人居署高级人居官员布鲁诺·德肯说,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用绿道的形式,将这一城市最大公共空间还之于民。
城市的本质是人的性质,“每天不一样”应始终围绕着人的需求。人们享受着桥梁隧道、电梯公寓的便利,为什么一些老城区还是会让人感觉亲切?因为它们公共空间尺度合适,不是宏大而单调;空间没有被宽阔的机动车道割裂,联系紧密;公共空间多元,各种人群融合在一起,更有生机。人们对某些城市更新项目的负面观感,怀念的并不是旧城的脏乱逼仄,而是新城改造过于简单粗暴,将历史与人情一并抹去。武汉地产集团建设的这两个项目,正是城市建设从商业开发回归人本价值的标本,这也是许多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
大国筑城,大城筑梦。无论是中山大道还是东湖周边,都积淀着武汉的历史文化与城市梦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它们的更新与成长,是城市改造与城市文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最好证明。在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下,在武汉地产集团的不断努力下,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参与者给予了城市更新和变迁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让市民在享受经济进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重温古老、自由、温情的城市人间关系,拥有亲近自然、井然有序的慢行生活,更多地关心每一个市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思想,“每天不一样”。 (蒋哲)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