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绿道和中山大道建设的启示:全神贯注方得杰作

雕塑“融”映衬着中山大道斑斓色彩 长江影像网胡军 摄
记者黄师师
12月28日,武汉奉献给市民6件城建作品。东湖绿道和新开街的中山大道吸睛最多,成为6大城建工程中的代表。这两个工程,尚在建设之中就获得联合国人居署和国际规划大奖的垂青。“十三五”开局之年,武汉验证了创造城市杰作的实力。
高点谋划,城市重大决策就是面对历史和未来作出抉择
环绕东湖开辟绿道,这样的城市想象何时开始,恐怕难以了解具体日期,但2015年3月17日,东湖绿道的两套初步规划方案在一次专题会议上露面,这就是今天现在这条东湖绿道最初的直接描画。
这次专题会议研究的是绿道、停车场、路网,“让城市安静下来”。“漫步湖边,走进森林,登上山顶”“城市名片、市民水岸、人才磁铁”,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绿道的构想,表达得如此清晰,但同时又是那么厚实:向世人展示武汉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的全新建设和管理理念,“跳”出绿道建设本身,高站位深化顶层设计。
从此,东湖绿道快速推进,直到去年12月23日,东湖绿道宣布开工,又一年零几天后,市民们得以流连徜徉于这条世界级城市绿道。
开工前,是多次调研、推进,使规划得以完成。东湖绿道不只是一条路,绿道本身是系统性建设,绿道周边是水生态维护、原生态风貌、最严格建设审批、湖岸线天际线管控。毗邻世界最密集的大学城、世界最大的城中湖、最具书香气质、最具大美神韵、最具人文生态……东湖绿道以世界级滨湖绿道定位。此后,东湖绿道的定位进一步被明确为“千年之作,传世经典”。
汉口中山大道,是武汉作为中国近代繁华工商业城市的城脉。让这条中国最早的“中山马路”停止车水马龙的节奏,进行长达两年时间的改造,本身可以证明武汉追求城市升级的决心。地铁6号线穿越中山大道,是再造中山大道的时机窗口,短期的“两痛合一痛”换取长远的城市发展。
2015年9月9日,又是一次专题会议,中山大道景观整治工程方案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再现历史风貌,彰显武汉特色,以百年大计态度面对历史建筑,还原建筑历史,升级商业业态,传承历史文化……一系列决策在此作出。今年1月底,改造已进入“每幢建筑要逐一审定保护方案”的阶段,中山大道工程被定义为“复兴大武汉的点睛之作、增强武汉自信之作”。
高点布局、深远谋划、规划严谨、谋定后动,这些在东湖绿道和中山大道两大工程都体现得清晰。
推进,远不像字面意义那样容易“推”和“进”;置身其间,任何人都得身体力行
东湖绿道开建的那一天,开工了六大城建工程,汉江大道、青山长江大桥,以及地铁5号线、1号线延伸线、蔡甸线也同时开工。近年武汉,重大工程都处于“同时在建”之中,每一个工程都需要“推进”。
今年2月26日,东湖绿道工程现场,多位市领导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与志愿者们一起“促进东湖绿道建设”。今年4月22日,市政府推进东湖绿道建设,要求东湖绿道景观意象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沿线不可大拆大建,拆迁居民要妥善安置。6月12日,推进东湖绿道建设开始涉及更多部门,交通组织、海绵城市施工、配套服务、智慧系统、景观工程、环保系统、湖中村改造、历史文化注入、整体运营布局等等。9月6日、10月17日、11月29日、12月3日、12月14日,市委市政府都在东湖绿道建设现场进行了“推进”。
东湖绿道是“新画美景”,中山大道改造是置身“历史现场”,推进起来更加复杂。
4月22日,在中山大道改造现场,市政府提出的推进要求有:各区按时交出地铁施工断面,地铁确保工期,地面建设同时以“百年工程”标准做好地下管道升级,每一栋历史建筑都请专家全程参与,沿线临街标志性建筑修缮专门设计。这次推进中,还提出了“做好应对今年雨量偏多情况预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今年夏天发生了“98+洪水”,而武汉预定完成的6大重点建设全部按期完成。
星期六是我市城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例会时间。9月24日,星期六,中山大道建设又成主题,这次研究的是综合保护与改造工程专项方案,推进措施包括适应功能升级、防止碎片分散,追求画龙点睛、防止画蛇添足,体现历史积淀、防止刻意复古。合理布局公交线路,因地制宜布置装置艺术,开发周边停车行车诱导系统,做好杆线集成工作,推进雨污分流和地下管廊建设,实施“招商负面清单”管理……
这样的“推进”,在东湖绿道和中山大道还有不少;全市重大建设还有很多,每个重大建设,都需要这样去“推进”。每一次“推进”后面,无数的劳动在将推进落到实处。从这里,能够看到一座城市上下齐心谋发展的图景。
落实不是一个号令,而是深入在每一个细节中的精心
12月28日,东湖绿道开放第一天,3.6万游客涌入,或骑行、或徒步、或休憩,人们对于城市慢生活的美好期待变成现实。同日,中山大道“新生”回归,从太阳初升到灯火阑珊,数十万尝鲜市民漫步街头,寻老字号、进老房子、看博物馆、逛书店……“记忆中的中山大道回来了”。
市民的喜悦,该会让多少人为努力和付出而感到欣然!
大美令人陶醉,细节令人心怡。武汉有大美,但越来越多地,人们还将习惯在武汉体验神妙的细节。
“里面居然有淋浴房!”昨日,在东湖绿道湖光序曲一级驿站的女士卫生间外,市民刘敏非常惊讶。“以后跑步,再也不怕一身臭汗了。”她说。
绿道座椅分两种,有靠背的让人放松休憩,无靠背的方便人随意品味哪一侧的风景。
细节靠设计,靠工人们手作温润,也靠所有参与其间的人作为市民去事先“感同身受”。细节总是如琢如磨的,越到建设接近完成,越是如此。
“不留遗憾”,市委市政府对东湖绿道和中山大道要求如一。像选用怎样的路面材料、哪里设置停车地点,这样的“大细节”,早在建设之初就已安排。在建设收尾期间,做好收边收角细节检查,步行道走起来硌不硌脚,公共自行车设置多少,上网稳定不稳定,标牌明白不明白,窨井盖牢不牢,变电箱、通讯基站怎样美化,都在市委市政府关注之中。12月14日,东湖绿道卫生间有的入门处石墙局部有棱角,市领导发现后提醒进行打磨处理,避免有孩子划伤。
在东湖绿道和中山大道,人们找回失去已久的都市宁静,体验武汉人的自豪。人们共享城市的发展,品味城市的美好。一茬茬、一代代,人们担当责任和使命,抉择、推进和落实这座城市的进步,武汉的未来让人有信心。
责编:刘思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