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一些不知道的古代过年小节俗 古人也会“微信”拜年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1-08 05:51 来源: 武汉晚报
【字体: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朱冶

  再过不到20天,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就要来临。对国人来说,节日期间的各种娱乐能释放天性,遗忘日常生活的紧张感,古时春节也有摆脱浊气、瘟疫和魔障,重新塑造万物的意义。昨天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朱冶老师来到武汉“名家论坛”,带着听众“‘穿’回古代过大年”,讲解各种节气和节俗。

  古时春节拜年也发帖

  在古代,腊月初八以后就是传统年节的开始,需要祭祀先神,扫尘、沐浴、理发、送神回天庭。春节到来时,贴年画和福字、包饺子、礼神祈福类的活动非常丰富。

  流传至今的拜年,也有一些讲究。“古代有‘初十之后不拜年’的习俗,否则会显得怠慢了对方。而拜年的方式除了亲自上门,古人也会发帖子,类似于现在的“微信”拜年。这种帖子在西汉叫‘谒’,在东汉叫‘刺’,也可以称为年帖、片子、名片。”和今天一样,在古代,拜年也是一种繁琐的人情走动。

  在中国古代,元旦是农历新年第一天,而现在每年1月1日的元旦节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制定的。当时人们对1月1日元旦新年的认可度并不像今天这么高,曾有民国对联是这样写的: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古时某些节日比春节还重要

  讲到春节,朱冶提起古时在有些地方,某些节日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春节。“比如目前已经消失的人胜节、中和节、上巳节。”人胜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在这一天创造了人类,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在初一到初六的时间里,女娲创造苍生,按照每天的顺序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所以古老民俗中初一不能吃鸡肉,初二不能吃狗肉,以此类推。”

  中和节在每年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一般这个节日处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这天,人们有剃喜头的习惯。”三月三是上巳节,此时春回大地,水边宴饮、郊外春游都是此时的习俗。(记者钟磬如 记者熊波 通讯员陈默

责编:李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