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陈一新参加两场代表团联组审议强调“抓落实”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1-24 07:3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陈一新参加两场代表团联组审议强调“抓落实”

  今年工作重点务必成为未来几年亮点

  本报讯(记者郑汝可)“以重塑汉正街历史辉煌为共同使命,江汉区要重点对标上海黄浦区,打造中部时尚之都,硚口区要重点对标金华义乌,力争成为中部电子商务之都”;“重振‘武汉造’雄风,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昨日上午,陈一新先后参加了江汉和硚口代表团、工业1和工业2代表团的两场联组审议,为两个中心城区争当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标杆、坚持推进工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分别确定重点工作目标。

  “工作重点一旦确定,就一定要确保落地。”与代表们热议各项拼搏目标的同时,陈一新反复强调要“抓落实”:务必通过努力奋斗,使今年的工作重点成为未来几年的亮点,而绝不能成为难点,失信于市民群众。

  每到一个代表团,陈一新都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资料,包括该场联组审议所涉及的各区各行业基本特点、去年工作亮点、自身工作弱点、发展中的难点、下步工作重点。

  “去年有效投资增长多少?”“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是怎么安排的?”审议现场,他还多次插话,向发言代表询问更详实的数据情况,并补充记录。

  陈一新指出,搞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各项预期发展目标的制定决不能“拍脑袋”,一切都要建立在现实可能的基础上。这个现实可能正基于客观数据,只有对自身现状充分了解、对发展形势有准确研判,才能科学、准确研究和制定各项重点工作和主要发展指标,这样的工作指标也才可以真正得到落实。

  他同时强调,对于重点工作要重点投入。党委政府一旦确定某项工作是一段时期的重点,就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选优配强干部,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把手”挂帅亲力亲为,紧盯每一阶段督查推进,确保重点工作在未来几年变成我市的发展亮点,而不是落实不了的难点,真正兑现承诺、取信于民。记者郑汝可

  “武汉重视对外招商引资,但希望也能继续大力支持既有企业。”昨日,工业1、工业2代表团联组审议现场,多位来自武汉龙头企业的市党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建议。

  “老企业就像‘儿子’,新企业就像‘女婿’,市委市政府都会真心实意地对待、一视同仁地支持。”陈一新当场为大家给出“定心丸”。

  昨日,陈一新先后参加两场代表团联组审议,与江汉、硚口以及工业战线的代表们热切互动、妙语连珠。针对现场热议的一个个党代会报告热词,他诚请代表们“不仅要抛问题,还要一同找答案”。

  谈长江新城——

  对标但要超越浦东新区

  接连两天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启动规划建设的“长江新城”,成为刷屏热词,引发广泛关注。

  硚口、江汉的代表们都期盼,本区能够凭借临江优势,成为“长江新城”选址地。

  “‘长江新城’是要打造成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规划选址必须经过反复论证。”陈一新希望代表们共同为打造这一武汉精品建言献策,让武汉能在世界城市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他进一步深入阐释了“长江新城”的构想——对标的是上海浦东新区、广州珠江新城、天津滨海新城;谋求的是引领未来发展,敢代表武汉在世界上“叫板”;承载的是“高效产业、高端经济”,不是最好的东西绝不引进来。

  陈一新同时对长江新城的未来充满信心:“武汉的长江新城虽然对标上海浦东,但未来一定能超越浦东。”他分析了后发优势和天赋条件,“我们现在才开始启动规划,当然会比20年前浦东新区规划时的理念更先进、规划更一流、眼界更开阔、定位更高端。而且,武汉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完全可以打造成世界一流宜居城市。”

  他指出,长江新城是在复兴大武汉的目标指引下,当代人为武汉未来做出的谋划设想,“长江新城”的规划瞄准的是30年乃至更长的远期目标,太仓促的建成只能是粗制滥造,必须坚持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我在任期内只开好头,做好规划、定好标准、划好红线,但功成不必在我。”

  谈招商引资——

  招自己的商也是招商

  “在座的工业骨干企业都是我市的经济支柱,武汉的发展过去离不开你们、现在离不开你们,将来还是离不开你们!”昨日,在工业1、工业2代表团联组审议现场,陈一新向多位来自武汉龙头企业的代表们诚挚致谢。

  几位发言代表均呼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既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新鲜血液”,也要对内挖潜,加大我市既有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力度,激发新活力。

  “招自己的商也是招商!”陈一新明确表示,我市将一如既往鼓励和支持既有工业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培育新动能、产生新效益。“你们扩大投资,享受和招商引资一样的政策。”

  陈一新说,“老企业就像‘儿子’,新企业就像‘女婿’,‘女婿’‘儿子’都一样亲,市委市政府都会真心实意对待、一视同仁支持!”

  谈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武汉要培育更多名企名家名品

  “低质产能才会过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下最大力气抓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培育产生更多的‘百年老店’。”郑先平代表围绕报告中的“加快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提出建议。

  “武汉有高原却少高峰,大力推动‘品质革命’特别重要。”陈一新道出自己的遗憾:“我们的制造业这么发达,名企、名产品却不多。”

  他还与大家分享了前一天参加江夏代表团审议时的感受。“梁子湖部分水域达到了城市湖泊中难得的一类水质,取水、运输也都方便,我们却没有好好开发利用,打造出武汉的‘娃哈哈’‘农夫山泉’。”

  陈一新提出,要开展名企、名品、名家“三名工程”,有意识地支持和培育一批武汉名企、名品、名家,担当标兵引领全市工业升级发展,把武汉质量、武汉标准、武汉品牌打造成武汉最亮丽的“名片”。

  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让老百姓能傍上混合所有制“大树”富起来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我市国有经济占比一直相对偏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写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对张新等代表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建议,陈一新都认真听取并记录。他指出,武汉民营经济不够发达、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高,老百姓中创业者少、打工者多,这也是城市居民人年均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下一步,既要优化经济生态,打破隐性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让民营经济有更大生存空间;又要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带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让老百姓也能傍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棵‘大树’富起来!”陈一新的话音未落,代表席传出叫好声。

责编:刘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