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详解历法历史
记者 高萌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浑仪制造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1900年,浑仪连同五件古代天文仪器被八国联军盗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于1920年将这批仪器归还中国
农历丁酉鸡年将至,天文专家表示,这一年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至2018年2月15日结束,长达384天,并且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
2017鸡年为何多出19天?农历到底怎么算?昨日,我国农历官方出版机构——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傅燕宁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为大家详解我国传统历法,以及农历幕后“推手”的秘密。不过对于“现代钦天监”的叫法,傅燕宁表示:“我们与钦天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不仅编写年历还预报大行星运行轨道
中国现行的农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编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是农历的官方出版机构。
“历算室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部门,部门成立很早了,目前工作人员有10个。编制农历其实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傅燕宁说,在推算农历前,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一架精密计算机必不可少。
“现在是用电脑模型推算农历。比如算天体的位置,是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标准模型。用模型来计算农历,过程很快。”他表示,现在的计算方法相对准确,误差还是有,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模型。
他们的工作除了编订农历外,大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标准升降时间,日全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小到科学计算出日照时间。此外,还有重要一项是观测天体运动,用来改进模型。
傅燕宁表示,现在,历算室不但可以独立编写年历,还能准确计算太阳、月亮等天体运动方位和速度,预报各类天象。历算室并且公布每年的24节气的具体时间(精确到分钟)、重要的天象(日月食等)时间、大行星运行轨道等信息。
正在编制农历计算的国家标准
我国历法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确立制定时期始于战国。战国时期的四分历都体现在《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六历,它们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
然而,傅燕宁表示,在现代天文学发展上,旧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1970年以前,我国出版的年历都以翻译“洋历”——苏联和欧美的历书为主。
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取得独立编算工作的初步成功。1965年,进一步提高了编算质量。之后紫金山天文台短时间内编算出1969年和1970年两本中国天文年历。在这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970年天文年历》中的序言写道:“中国天文年历的诞生表明,依赖‘洋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傅燕宁看来,农历对于中国人来说,必不可少,其现存的意义体现在文化价值。“农历涉及中国重大节假日的计算和确定,如春节、中秋、清明等,还是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他表示,历算室目前正在编制农历计算的国家标准,将编算方法统一确定。“不能说你算是今天过年,他算是明天过年,需要一个标准,即怎么算农历。”傅燕宁说,随着广泛的高精度天文观测资料的大量积累,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的工作不断扩充。未来,历算室将放眼国际,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工作,进行前沿性课题研究。
历算室不能与古代钦天监相提并论
傅燕宁揭秘,由于历法特殊的政治含义,常有历代统治者重新修订,以确立自己的统治权威。
“古代历法,并不单纯为了计算日期和指导农业,还带有重要的政治含义。这也决定了历算室并不能与古时候的钦天监相提并论”。傅燕宁介绍,按历史的职责研判,负责授时的机构即钦天监,钦天监是法定编历机构。
“我们与钦天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钦天监是为皇帝服务,我们是纯粹把农历编算出来就完了。”他说,在古代,皇帝被奉为天子,时令是天意,“皇帝要熟知天象的变化,如果天子都搞不清天意,那还怎么证明统治的权威?”
傅燕宁说,除此之外,古时候很多天文现象,诸如日食月食之类,都被认为是上天对世人的警示;王朝的重要典礼和祭祀仪式,通常也要参照着特定的节气进行。
他表示,古代历法,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统治权力本身。皇帝颁布历法,昭示着其政权的合法性;子民接受历法,代表其承认政权的合法性。
解读>>>
农历并非阴历
而是“阴阳合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事实上并非如此。”傅燕宁介绍,农历又称华历、夏历、国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它实际上属于阴阳历。
大家熟知的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依据太阳的变化,即地球绕太阳运动时,人在地球上所观测到的太阳的变化来编订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设定为一年;阴历,就是“月亮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编订的历法,以月亮经历一次从圆到缺的循环为一个月;农历则兼顾了太阳和月亮的双重变化,属“阴阳合历”,是我国古代人民独创的历法。
农历之所以又“阴”又“阳”,傅燕宁说,这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农历是随着农业生产实践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钦若昊天,敬授民时”的记载,这说明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洞察自然界现象,以发现规律,编成历法,指导农事活动。
“古代中国人可能先观测到了月亮的变化,因为月亮的圆缺更加直观,信息更易于捕捉。但同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的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需要严格掌握气候变化的年周期,而这极大依赖于太阳的变化规律。”傅燕宁说,因此,古代人需要制作一个既包含月亮变化又包含太阳变化的历法。
“农历也有年月日,只不过它们的算法比较复杂。不像公历每年固定,农历每年一算,且每年都有变化。”傅燕宁说。
(记者 高萌)
农历
·························· 知道 ··························
阴历
+
依据
月亮变化
现行农历前身是
明末清初编制的《时宪历》
望月
(十五)
朔月
(初一)
阳历
依据
太阳变化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百多种历法,我们讨论的农历限于现在所使用的历法。现行农历又称夏历,它的前身是明末徐光启编制的《时宪历》。在此基础上,它又经过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修正,所以现行农历也有《紫金历》这个称法。
纵观中国古代历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说来包括推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安置闰月以及日月食和行星位置的计算等。当然,这些内容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逐步充实到历法中去的,而且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员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
周代在继承和发展商代观象授时成果的基础上,将制订历法的工作推进了一步。到春秋末至战国时代,已经定出回归年长为365日,并发现了19年设置7个闰月的方法。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诞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历法——《四分历》。在欧洲,罗马人在公元前43年采用的《儒略历》中,也用365日这个数据,但比我国晚了大约500年左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
汉朝中国历法出现了大变革,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不仅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但《太初历》的原著早已失传,西汉末年,刘歆基本上采用了《太初历》的数据,据《太初历》改为《三统历》。它被收在《汉书·律历志》里,流传至今。
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
中国古代历法的第二次大改革,与南北朝时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祖冲之有关。祖冲之编制了《大明历》,其中首次引用了岁差,虽然数值精度不高,却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唐以前历法,都用平朔,只知月有一大一小。唐高祖武德二年傅仁均造《戊寅元历》,才用定朔,为我国历法史上第三次大改革。
元十三年,世祖忽必烈下令由郭守敬设立太史局,召集南北历官修订新历,经过4年的努力,新历告成,被命名为《授时历》。《授时历》中提出365.21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年的周期只差26秒,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
《授时历》虽然是优良的历法,但是还是有许多天体运动规律未能被充分认识和掌握。因此,日子一久,仍有差错出视。在明代的200多年中即出现过多次日、月食推算上的误差。徐光启和李天经明末先后受命领导修历工作,徐光启提出的改历方案是“参用西法”,编成《崇祯历书》,未及正式颁行而明已亡。《崇祯历书》正式采用定气。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五次亦是最后一次大改革。
明崇祯十七年五月清军进入北京,11月,清廷任命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将《祟祯历书》作了删改称为《时宪历》,用了98年。之后钦天监根据法国天文学篆卡西尼的计算方法和数据,于清高宗乾隆七年完成《历象考成后编》,从乾隆七年用到清朝亡。
(整理 欧阳思陨)
·古代中国人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
·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
·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暑
制图/方磊
链接>>>
世界上还存在
约40种独特历法
历法是推算和记录年月日并使其与相关天象对应的手段,古今中外的历法有很多,可以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历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法,而每种历法的背后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当今世界,虽然格里历,即现行的公历,是国际通用历法,但是很多国家还存在其他纪年方法,大约有40种历法作为记述国内日期、宗教和科学重大节日的正式历法,其中主要有夏历、伊斯兰历、印度历、希伯来历、伊朗历等。
玛雅历 年底有5天幽灵日
号称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玛雅历在秘鲁等中南美国家至今仍有遗存。危地马拉有一个一直使用玛雅历的部落,他们就是玛雅人的后代。关于玛雅人这种太阳历的来龙去脉至少有10种说法,比较可信的是公元前3114年8月开始启用的太阳历,不过它又分为民间历和宗教历两种,民间历把一年分为365天,也叫哈布;宗教历则只有260天,通称左尔吉。玛雅人出生时都从左尔吉那里受赐一种命运,与每人的生日对应的神就是他在天上的教父。
玛雅人的太阳历有18个月,每月20天,年底多余出来的5天作为幽灵日,因带有背运成分深为人所避忌。另外,这5天又是进入新一年的过渡期,对于其中某一天的祸患程度,玛雅人通常按左尔吉与哈布两种日期的位置关系来推算。
印度历 一年6个季节
印度国定历简称印度历,是印度政府为统一在印度各地的五花八门历法,于1957年制定的印度官方统一历法。
印度历是一种太阳历,每年日子数目和公历一致,闰年设置也和公历一致,但月份设置以黄道十二宫为准,一年设6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两个月,季度设置先后为春季、夏季、季风季、秋季、冬季、露季。
纪年以公元78年为印度历元年。平年以格里历的3月22日为一年的开始,闰年以3月21日为一年的开始。
埃塞俄比亚历 每年13个月
埃塞俄比亚人采用从先祖亚历山大手里继承过来的另一种阴阳历,月的划分按阴历进行。为了补偿与阳历的偏差,每年9月末要相应增加几天。埃塞俄比亚历法规定每年都有13个月,其中12个月为30天,还有一个月是5天(闰年为6天,每四年计一次闰年)。这个只有5天或6天的月在埃塞俄比亚称为小月。在浏览埃塞俄比亚旅游小册子时,人们有时会看见“欢迎来埃塞俄比亚享受13个月阳光”的语句。
虽然埃塞俄比亚也是将一天划定为24小时,但它却是以日落和日出来区分两天的分界,而不是以午夜12点来划分。因此,我们的上午7点,在埃塞俄比亚是白天开始的1点;而我们的晚8点,在埃塞俄比亚则是夜里2点。如果不了解埃塞俄比亚时间上的这一特点,就可能会在约会时闹出笑话。
埃塞俄比亚历法比西历(公历)要晚7年8个月,或者晚8年。在公元20世纪和21世纪,埃塞俄比亚历的新年均会在公历9月11日或9月12日开始。
伊朗历 每周从星期六开始
伊朗历,又名波斯历,是目前在伊朗和阿富汗使用的阳历。在伊朗历里,每周从星期六开始并在星期五结束。
波斯人很早就了解历法的重要性,并持续改良。他们是最早采用阳历的文化之一。伊朗在1925年3月31日立法采用了伊朗历,追溯公元622年为伊朗历纪元元年,并以春分为每年的第一天,且指定月名和每个月的天数。
阿富汗在1957年立法采用新伊朗历,两者除了月名不同,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主要的差别在,阿富汗沿用在1925年之前伊朗使用的传统阿拉伯语月名,而不是伊朗在1925年采用的新名。
希伯来历 新年是七月初一
希伯来历也称犹太历,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古老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月以月相为准,和伊斯兰历一样,以新月初升为一月的开始,但设置闰月,使每年和太阳周期一致。以每年春分后的第一个月为一年的开始,设置闰月之方式和傣历一样,采用十九年七闰,但闰月统一放到闰年的第六个月之后。
犹太新年是犹太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新年的开始是希伯来历每年七月初一,一般在公历9月到10月之间,所以这几天是犹太新年的假期。跟我们的春节一样,犹太人的新年也是祈求来年的幸福和顺意,也是阖家团聚、充满美食和快乐的日子。
未来公历 多出一天作国际公休日
且不说历法的多样性,仅就目前通用的公历而言也并非十全十美,有关改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在众多的方案中,12月世界历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
12月世界历把一年划分为四个季度,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为31天,其余两个月为30天,而且固定包括13个星期,每个季度的第一天固定为星期日,最后一天固定为星期六。这样的四个季度一共有364天,多出的一天不属于哪个季度,也不排在哪个星期,而把它排在年底作为国际公休日,供全世界的人们同时休息。若逢闰年,这种国际公休日就增加一天,排在6月30日和7月1日之间,同样它也没有季度、星期。
与目前的公历相比,12月世界历避免了日期与星期的无序排列,每年的季度、月份、星期都一样,再也不用每年更换年历,充其量单独准备一份闰年年历。它的最大不足在于,因两个世界公休日被排除在正常日序之外,给社会活动和历史事件的记录造成极大不便。
尽管如此,在更完善的方案出台之前,12月世界历仍是公历改革的首选方案,联合国历法修订委员会已初步决定在本世纪的某一合适年份开始试行。
(整理 欧阳思陨)
责编:张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