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培优“起跑线”不断前移 一年级小学生超前学方程式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2-11 08:0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见习记者邓小龙 记者黄洁莹

  ···《连考九个奥数 培优费十二万》追踪···

  本报昨日报道《“小升初”还在给孩子和家长添负担——连考九个奥数 培优费十二万》,引发读者热议。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起“如何看待疯狂小升初”的调查,众多网友参与投票,其中近半数认为:“虽然不支持,但也很无奈,升学压力摆在那,没有办法。”不少网友留言表示,不能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早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给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门也一再推出“减负令”,但孩子的“起跑线”近年来仍在不断前移。

  一年级学方程

  所有人都懵了

  内容超前>>>

  这个寒假,广埠屯小学一年级学生灿然(化名)一直在武昌一家机构上数学培优班,内容包括数式及计算、平面图形的拆分,还有简单的应用题。一次课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中间只有10分钟休息时间。

  昨日,灿然和其他14位同学要学习“图文代换”,也就是用几个立体图形代替字母组成的方程式。记者在灿然上课的班上看到,老师将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形等图形组合成三个不同的方程式,让同学们从中解出三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课堂上,老师不断用动画等方式调节课堂气氛,但在知识点讲解时,仍有不少孩子神情涣散。

  课程末尾,老师出了一道练习题,15个孩子全都解不出来。几分钟后,老师只好再次讲解,引导孩子们解答。记者查阅人教版数学教材发现,原来小学三年级才学习《等量代换》,五年级才学习《简易方程》。

  多家培训机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数学培优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一家培优机构负责人介绍,该机构在武汉有9个教学点,即便寒假是培优淡季,每个教学点也要开两个一年级的数学班,几乎全部满员;而在春秋两季和暑假期间,每个教学点要开4个班。总部位于汉口三阳路的一家奥数培训机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在该机构上课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人数已达近千人,比两年前翻了近一倍。

  孩子数学考98分

  家长焦虑难接受

  比拼满分>>>

  周女士的孩子目前读小学二年级。孩子读一年级开始,她就在自家附近的培训机构连着报了寒假班和春季班。周女士始终认为,“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在奥数竞赛上获奖”,但孩子一年级时数学几次考98分,让她难以接受:“那么多同学考满分,他一定是没学扎实。”对此,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地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再简单的考试也会因粗心等各种原因丢分。

  市民赵女士的儿子豪卓(化名)去年升入常青花园内一所初中。尽管是对口入学,但为了让儿子进入该校国际班,赵女士仍然给豪卓施加了不少压力,不仅每天盯着写作业、做练习,还经常和几位同龄家长约好,周末将孩子们送到培优班“集中托管”。“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读好书肯定没出路。”赵女士说,那段时间豪卓也经常向她叫苦,但一想到周围的孩子都在培优,她还是担心豪卓从小就被拉开差距。

  网友“@风景”看了本报报道,在留言中谈到,部分家长的焦虑源于过多的比较:和班上同学比,和邻居的孩子比,和同事的孩子比,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学霸”,更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认为,这部分家长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了自己的炫耀资本,反而会破坏孩子的成长规律。

  以为学过就都会了

  听课马虎成绩下滑

  得不偿失>>>

  本报昨日报道中,“培优学生排队在快餐店吃午饭”就引发不少热议。多位网友在超级云课堂微信公众号留言表示,孩子培优不是一天两天,中午饭靠快餐解决,培优有没有效果不说,健康肯定得不到保障。

  汉口某初中一位班主任也谈到,培优时或多或少都会超前学习一部分知识,从短期看,这会让孩子在刚入学时具备一定优势;但有的孩子会因此产生“这些知识我都会”的浮躁心理,从而难以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听课效率低下,导致后劲不足,成绩逐渐下滑,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武汉六初校长殷静表示,校内教学吃不饱的尖子,可以适度培优;校内教学吃不了的学生,可以配合学校教学适度同步补差;而作为每个学校中大多数的“中等生”,其实并不适合培优。殷静认为,在学校里,老师们为每天的教学和作业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是针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中的重难点,特别是根据作业和考试中的易错题整理出来的,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生只要每天坚持预习,认真听课,把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成绩就一定会有提高。

  被民间捧为武汉奥数培优大王的刘嘉认为,越来越多一年级甚至更小的孩子走进数学培优班,折射出家长焦虑带来的“起跑线”不断前移。刘嘉说,孩子三年级以前不存在“奥数”一说,参加数学培优只是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兴趣培养,但近年来随着家长们“热情高涨”,有些机构不但扩班招生,还选拔一二年级孩子参加奥数竞赛,这一做法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