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想象画课上20多个孩子画出一样的画 谁夺走了想象力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2-23 08:01 来源: 长江网-武汉晨报
【字体:

  没有成品范例,也没有老师的步骤示范,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大班尝试了一堂“想象画课”。孩子们先是不敢动笔,而后互相“克隆”,20多个孩子的画几乎都一样。全国优秀教师童彦对此感到心痛:是什么夺走了这群5岁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失去了自由表达的能力?

  这堂想象画课开始,老师设计这样的互动话题, “你心目中最喜欢的动物是谁?你能听懂它的语言吗?”“假如有一天你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听懂心爱动物的语言,并能与它交流,它会告诉你什么秘密,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孩子们不知所措,5分钟后仍没人动笔。

  “发生什么事了?”“它对你说了什么?”……在启发想象力的同时,老师也小心翼翼地“打探”孩子们的思想。“不知道”“它根本就不会说话”“我们不可能听懂它们的语言”——“孩子的反应让我感到意外和茫然。”这堂课的老师童彦感叹,学龄前孩子的眼里,应该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如果孩子“拒绝”童话,不相信“青蛙会变成王子”,不相信动物会说话,他们还会有新奇幻想、浪漫思维的能力吗?

  最后,孩子们左顾右盼,互相“克隆”完成了作品:画面中,几乎都有相同的形象、相同的构图和情节。

  “学前阶段是儿童艺术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一阶段的绘画应该更加富有童趣和创意。我们是怎么夺走这些孩子想象力的?”童老师和园内教师团队分析,一是因为成人长期示范“正确”的画,没有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表达意识和能力就会退化。其次是,缺少童话故事的润泽,想象加工能力弱。童话故事接触少的孩子,不仅知觉材料会很贫乏,而且对信息加工改造的能力也会薄弱,童年由此少了很多童真和童趣,少了很多神秘和幻想。

  “现在,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呈现‘完美无缺’的作品,看重画面成效,面对孩子们的‘乱画’容易表现得‘惊慌失措’,进行干涉更正,把自己的‘绘画语言’强加给他们,孩子的绘画语言权利被剥夺,当需要他们自主表达时会不知所措、自信缺失。”童老师提醒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发展各有差异和特点,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学会欣赏和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发现童真童趣。(记者杨枫 通讯员钟华 邹丽)

责编:陈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