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拼搏赶超 武汉人这样动起来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3-13 02:58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全媒体讯(记者刘功虎)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武汉“一留一回,两个百万”计划、长江新城等亮点设想,引发代表委员关注建议。

  亮点撬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生态互动,作风促动。进入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发展方略逐渐清晰。

  动,不仅体现在战略上,更迅速地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实干和行动,拼搏赶超的武汉形象一次次进入全国视野。

  周末,市民在东湖绿道上骑行,大家期待东湖绿道二期早日建成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亮点撬动

  思路: 打造百年亮点区块,提升武汉大都市功能、品质、形象和竞争力

  行动: 东湖绿道二期初步勘察完毕

  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大都有自己的亮点区块,既是发展成就的展示、城市的标志,更是发展的引擎。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打造武汉的百年亮点区块,即“一个主轴,一个新城,一个绿心”。

  武汉长江主轴。将把长江作为城市中轴来打造,使“长江天堑”变成“靓丽画轴”,真正成为城市的交通轴、生态轴、功能轴、文化轴,推动武汉大都市向“长江时代”跨越。

  长江新城。预计在四环内、靠近长江处,建设一个20至4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对标上海浦东新区、广州珠江新城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不是最好的东西绝不引进来”。

  东湖城市绿心。传承楚风汉韵,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市党代会和“两会”期间,三大亮点区块成为代表、委员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上,100多万网友参与互动,热议“选址”长江新城。

  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地产集团获悉,东湖绿道二期前期探线工作于2月初启动,目前已初步勘察完毕,工作进入下一阶段。东湖绿道二期建设中,过去众多藏在大东湖水系深处、不易进入的景点,也将由绿道串联而出。

  3月7日,武汉市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李涛上门为长芯盛科技有限公司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改革推动

  思路: 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党的凝聚力

  行动: 今年90项具体改革任务已经确定

  改革是“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武汉承担着40项国家改革试点使命,是明确的改革“前哨站”“侦察岗”。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主要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排在首位。

  2月7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月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确定了今年我市90项具体的改革任务,涵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六大领域,提出“争当全国改革排头兵”。

  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是影响武汉经济活力的一大短板。市委提出,要最大限度降低民间投资门槛,降低民企生产经营成本,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在武汉集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型、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

  3月6日,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企名单公布,全市千余名市管局级干部与企业结对,“一对一”对口联系服务1026家企业,支持企业克难攻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使武汉成为发展软环境最优和最适宜创业兴业的城市。结对原则是:企业有事随时到,企业无事不打扰。

  2月10日,汉欧国贸全球首家进口商品直营店开业,市民选购进口小麦粉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开放带动

  思路: 坚持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武汉国际化水平

  行动: “武汉—哈萨克斯坦—伊朗”铁海联运线路将开通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国际化大武汉,使武汉成为联贯长江经济带、联接“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重要枢纽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构大武汉开放格局,从内陆城市再次走向开放前沿。

  2月22日晚,法兰西共和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抵达武汉参观访问。在汉期间,卡泽纳夫参观了汽车制造、生态、货运等中法合作项目。

  经过20多年产业合作,武汉已成法国在华投资密集城市,目前已有87家法国企业在武汉投资发展,约700名法国人在汉常住。

  在卡泽纳夫抵汉之前十多天,汉口民权路4号的汉欧国贸进口商品直营店正式开门迎客。该店负责人介绍,目前店内在售有20多种进口民生用品,今后可能达近百种,让武汉市民在家门口即可逛遍大半个欧洲。这些商品都是通过中欧班列拉回来的。

  今年,“武汉—哈萨克斯坦—伊朗”的铁海联运线路,预计也将开通。大量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运抵伊朗后,可与波斯湾、印度洋海运对接,形成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大环线经济带,实现陆海资源互换。

  2月28日,“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宣讲活动进高校首站走进武汉理工大学, 大学生现场提问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创新驱动

  思路: 推动各领域创新发展,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

  行动: 创新创业宣讲团走进高校 百余支“新青年下乡”服务队进村

  武汉科研实力雄厚,创新潜力巨大,理应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市委市政府瞄准了武汉突出的资源优势——在校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市党代会提出,要拿出最好的地块、最低的租金、最优的政策,建设更多“创谷”,将武汉打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圣地”。

  随即,“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梦想之城请你共拼搏”的武汉声音传遍全国。

  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武汉立即端出了“走进去”“走下去”“留下来”“干起来”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

  2月28日,“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宣讲活动第一站走进武汉理工大学,1400多名大学生坐满宣讲会现场。2月13日,“新青年下乡”活动启动,20天后,百余支“新青年下乡”服务队成立,将迅速奔赴新城区的107个村(社区)。

  留住百万大学生的气魄和诚意,得到了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的热烈响应。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等高校校长纷纷为此提出建议。来自安徽的大学生殷楚,在武汉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他预感自己的公司会迎来更好的“生长环境”。

  100多万人点击,千余位网友在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晒自己留在武汉的100个理由,“再也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像武汉一样,留下了我这么多第一次”。

  全市招商引资大会上,代表扫码关注“招商武汉”公众号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投资拉动

  思路: 抓好招商引资这个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让武汉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行动: 首批招商大使确定 全国率先出台总部经济政策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当前最直接的生产力。世界各国和国内许多城市,都把招商引资作为重大战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招商引资是武汉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

  2月28日,全市召开招商引资大会。会议提出,围绕全产业链、城市功能链、创新链招商,发挥“四支招商大军”独特作用,创新完善“五大机制”,努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会议确定,今后武汉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特殊作用,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武汉知名校友第一时间响应“资智回汉”,卓尔董事长阎志等校友表示要当好联络员,为武汉招商引资提供助力。陈东升、陈宗年等校友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都为当年曾在武汉求学感到自豪。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夏宇红、全国人大代表张晓东等参加全国两会的外地武汉校友也给予热切回应,愿当武汉招商大使,愿为更多校友、合作伙伴来汉投资牵线搭桥。

  启动月余的“招商大使”计划,已确定首批招商大使,他们不久即将正式上任。

  记者从市招商局获悉,武汉已在全国率先出台总部经济政策,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武汉。

  受武汉招商气氛的感染,法国施耐德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计划将更多生产能力转移到武汉,比亚迪公司要在武汉建设生产基地二期和三期项目。

  生态互动

  思路: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建设滨水生态绿城

  行动: “四水共治”划定作战路线图 力争今夏不看海

  “水优势是武汉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像武汉这样天赐好条件的城市,实在是太少见了!‘金饭碗’放在我们面前,关键看我们怎么用”……

  在多个场合,市领导大赞武汉的水资源,强调要做足做好水文章,加快建设滨水生态绿城。

  3月1日,武汉部署“四水共治”作战路线图。市“四水共治”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为突破口,实施“八大工程”,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让武汉人民共享治水改革发展成果。

  会议开始之前,市领导用半天时间,前往平湖门水厂、江南泵站工程建设现场、南湖连通渠综合整治工程现场、二郎庙污水处理厂实地了解治水项目进展情况。

  “把水治理好,就是最直接的转型发展、就是最基础的城乡建设、就是最重要的民生幸福、就是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今年的重点,首先要解决,再不要来武汉看海”。

  这样的理念和声音,催促着治水工程的建设者。

  3月5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南湖连通渠施工现场了解到,该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将于今年5月31日通水。日后,将与江南泵站工程一起,提升南湖治涝能力,净化南湖水系。

  作风促动

  思路: 抓好作风建设,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武汉投资环境的优化

  行动: 15个基层作风巡查组“不解决问题就不回来”

  作风彰显形象、更决定作为,作为成就事业、更代表党心民心。武汉发展具备天时地利,关键在于“人和”。

  2月3日,新春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组合拳整治“新衙门作风”,打响了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枪”。

  数天后,全市第一次拼搏赶超交流会连夜召开。

  2月20日,新一届武汉市政府履职第一天,长江日报记者直播小分队“直插”市政府办公大楼,对办公现场进行了46分钟现场直播,80多万人次点击观看。

  一时之间,“新衙门作风”成为全国热词,全市各区各部门纷纷加强作风建设。

  一个月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先后刊文聚焦武汉作风建设。

  蔡甸区评出“十差”基层单位,相关负责人5人被免职,5人被通报批评。

  2月底,市委派出15个巡查组“108将”进区,开展基层作风巡查,加大对“微腐败”和“蝇贪”的查处力度。巡查组负责人纷纷表示,“我们是带着问题来的,问题不解决,我们不撤出。”3月2日,东湖风景区张姓居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反映的问题已被巡查组现场解决。

  2月25日,市领导利用休息日“随机调研”江夏区基层一线,强调把“随机调研”作为检验惩治“新衙门作风”成效的又一利器,以基层反观机关作风转变。

责编:朱德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