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社区辅导班连续4年帮农民工带伢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3-25 13:29 来源: 武汉晨报
【字体:

  社区辅导班里,来自花桥小学的志愿者老师刘娟热心地给孩子们答疑。记者向洁摄

  放学后,父母还在为生计奔波,可学习上遇到“硬骨头”啃不动怎么办?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放学后,武汉江岸区花桥街三眼桥四村社区附近的“流动花朵”们有了一个好去处——“大手牵小手”志愿辅导班。由三眼桥小学、花桥小学、蔡家田小学组成的志愿辅导教师队伍轮流坐镇辅导班,义务为孩子们进行学业辅导和兴趣拓展。据悉,这一牵手就是4年。

  ▲社区服务中心改成的教室里,飘荡着朗朗读书声。记者向洁摄

  云梦男孩:“来了就不想走”

  前日下午5时许,普通“上班族”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然而,位于江岸区花桥街三眼桥四村的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却变得热闹起来,一拨又一拨刚刚放学的小学生陆续走进这间约150平米的临时教室,来自花桥小学“大手牵小手”志愿辅导团的吴彦和刘娟两位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她们要随时应对孩子们抛出的各种“硬骨头”。

  “老师,这一题我这样做对不对?”就读于三眼桥小学四年级的刘康豪是个性格腼腆的云梦男孩,这学期才加入“大手牵小手”辅导班,学习成绩中等的他每周都盼着过周二和周四,他特别期待将自己的数学“短板”补起来。

  “这里的学习环境比家里还好。”刘康豪的妈妈裴红梅告诉记者,从老家来汉打工一二十年,一家人至今仍住在一间只有四五十平方米的老旧出租屋里,孩子学习连个像样的书桌椅都没有。过去由于家里姊妹多,父亲又常年生病,她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文化水平有限,儿子在学习上碰到问题问她也是“白搭”,以前还有女儿帮忙解答,今年女儿即将面临中考,根本无暇再顾及弟弟。今年开学初,得知其家庭境况后,班主任建议他们报名加入“大手牵小手”志愿辅导班。谁知儿子每次来了就舍不得走,不仅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还学会了捏粘土、剪纸等,而这些都是儿子过去想学怕贵而没学到的。

  “这是上次课老师教我们捏的汉堡包,还做饼干,真是太有意思了!”刘康豪的言语中满是欣喜。

  ▲培优补差、兴趣拓展,社区辅导班是“流动花朵”的避风塘。记者向洁摄

  “培优”3年:困难生成“学霸”

  三眼桥小学五(2)班的杨圆从二年级下学期起就加入了“大手牵小手”,算是这个社区辅导班里的老学生了,她的变化用“逆袭”来形容都不为过。

  “以前数学考试总在及格边缘,现在是班上的前几名,多亏了这里的老师。”杨圆说,她家住在菜场附近,爸爸开了家电器修理店,妈妈没有固定工作。读一二年级时,她的数学是“老大难”,能考及格就不错了。学习不好,爸妈无计可施,到外面上培优班又很贵,这令她很自卑。二年级下学期时,好朋友介绍她来上社区辅导班,辅导的老师们一下帮她找到了“突破口”。虽然这里的老师经常换,但大家都有一张共同的“脸”:和蔼可亲,不厌其烦。一次,她被“鸡兔同笼”问题绕晕了,社区老师硬是一次又一次耐心解答,直到她弄懂为止。

  “您看,这个书包就是我得的奖品,还有笔盒!”杨圆指着自己的书包兴奋地说,“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除了奖学习用品,老师和社区的志愿者还带我们出去玩,我去过一次海洋世界,爸妈都没带我去过。”

  一眼不忍:办班不收一分钱

  坐在这间临时教室里,刘康豪是兴奋的,杨圆是喜悦的,而这一切都来源于4年前的一眼不忍。

  “孩子们放学后没有人管,想学又没地方学,看着于心不忍。”花桥街三眼桥四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云介绍,辖区里外来务工人员多,普遍经济状况比较差,他们没钱送孩子上辅导班,也没有能力和时间辅导孩子,一些孩子连个像样的学习场所都没有,只能在菜场、小店里写作业,这也是家长们心中不可言说的痛。

  如何能为家长排忧解难?2013年10月,在江岸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花桥街携手最早向农民工子女开放的公办学校——三眼桥小学试点成立了“社区志愿辅导行教师服务队”,开展“大手牵小手,志愿辅导行”活动。

  三眼桥小学副校长张杰介绍,经过反复协商,确定了“大手牵小手”社区辅导班的时段为每周二、周四下午5:20~6:20,为三至六年级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1小时的义务辅导,家长仅需带着孩子到社区指定地点报名并登记建档,不用掏一分钱。

  2013年12月12日,“大手牵小手”社区志愿辅导班首次开课,当天就迎来了35名“流动花朵”。

  得知有老师义务辅导,租住在三眼桥四村的严凤菊第一时间给读六年级的女儿报了名。严凤菊表示,她与老公从天门来汉打工10多年,从事保洁工作。女儿学习基础差,每天在家做作业很费力,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她和仅上过初中的丈夫都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每个月交房租都困难,根本拿不出钱送孩子去上校外辅导班。社区开了义务辅导班,女儿终于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有老师辅导功课了!

  爱心传递:“1+1”变“1+3”

  从最初的党员带头参加,到一群教师的自愿积极报名;从一所学校、一个社区的探索,到花桥小学、蔡家田小学的积极加入,“1+3”社区志愿辅导班“大家庭”日趋壮大……

  已经小学毕业了的裴苗苗至今记得2015年4月2日那个晚上:社区辅导班结束后,外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寒气逼人,可爸爸一直没有出现。当天轮值的三眼桥小学的两位老师甘思娟、朱小玲帮她联系爸爸,可她爸爸因急事一时来不了,临时只得委托其朋友来帮忙接孩子。然而,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天色越来越黑,两位老师一边陪着她一边安慰道:“不怕,有老师陪着你呢!”一个小时过去了,爸爸的朋友终于来了,两位老师才顶着凛冽的晚风踏上回家的路。

  不仅仅是老师,社区居委会的值班志愿者也默默付出着——每次孩子们来之前,提前预备好茶水;目送孩子们离开后,一丝不苟地打扫清洁,有时还得将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亲自送回家。武汉市公路勘测设计院的志愿者每年“六一”前后还会带孩子们去动物园、海洋世界、青少年外交之星体验中心免费游玩。

  近4年来,“大手牵小手”志愿辅导团队开展志愿服务300余次,服务学生达8000多人次。本学期起,辅导班继续发挥三校合力的优势,与社区合作,在学习辅导之余,开展小主持人、剪纸、七巧板、书法等兴趣活动,不断丰富“流动花朵”的课余生活。

  三眼桥小学校长杜丽虹表示,该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女达到98%的学校,社区辅导班的孩子绝大多数也来自三眼桥。受家境影响,这些“流动花朵”缺乏家长的陪伴,能够走出去学习交流、开阔视野的机会也很少,为辅导班提供志愿服务的老师和社区群干给予了孩子们些许心理上的慰藉与学业上的帮扶,但一个“大手牵小手”社区辅导班是不够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学校与社区还有企事业单位能够辐射光和热,帮助“流动花朵”抓好放学后1小时。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