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女医生一天连做7台手术 手术间隙坐在地上睡着了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3-30 22:4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2017年3月29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偷空蹲坐在地上休息的副主任医师江喜娇。(医护人员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张春红 陈林)今天江夏区一位女医生近8小时连做7台手术累瘫,手术间隙坐在地上睡着了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众多网友纷纷点赞、致敬,同时也表示,不提倡医生过度劳累。

  病情不等人增加两台急诊手术再累也要做完

  2017年3月30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一手术台上,医护人员正在专注的忙碌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今天记者前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探访医生真实工作状态。中午12时30分左右,记者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外,碰到了正下手术的耳鼻喉科主任江喜娇。她正是照片中坐地入睡的女医生。

  江喜娇今年43岁,削瘦而干练,2014年作为引进人才进入该院耳鼻喉科,在鼻内镜的手术上很受患者肯定。

  “一上午两台手术刚刚做完,如果后面没有急诊手术,今天就这两台,是相对少的一天。”江喜娇表示,实际上一线医生的忙碌是常态。多数情况下,她一天处理的手术是3—4台,多的时候5台。而前天由于加了两台急诊手术,一下增加到了7台。

  江喜娇的助手罗勇医生参加了头一天的7台手术。他介绍,病情不等人,一名患会厌炎的患者,形成了会厌脓肿,如果破裂,造成呼吸受阻或吸入性肺炎,非常危险,只能尽快处理;还有一名患者鼻动脉出血,血像水管流水一样涌出,保守治疗无效,也得尽快手术。这两台急诊手术在中午时分插了进来。

  江喜娇在手术间隙,10分钟扒完了盒饭。下午2时多,做完第六台手术后,她感到非常累,利用第七台手术准备时间,坐在地上睡着了。手术准备完成,她很快醒来,随后集中精神完成第七台手术。

  进入手术就全神贯注见缝插针休息成医护 “绝活”

  2017年3月30日中午,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食堂,正在打饭的副主任医师江喜娇。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为什么不能把其他手术推后?江喜娇说,手术间再预定,各科医护准备都要时间;患者做好了准备,一旦换时间,情绪容易波动。住院时间越长,负担也会加重。为患者尽快解决问题、节省费用考虑,医生都愿意把排好的手术完成。

  在疲劳状态下手术会不会影响手术质量。江喜娇说,手术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一旦进入手术就是全神贯注。在这种职业状态下,见缝插针休息是医护养成的“绝活”。

  一天7台手术是江喜娇个人数量最高纪录,但并不是感觉强度最大的一天。衡量手术的强度,数量只是一个方面。她表示。

  记者进入手术室内,1时左右,一个手术间依然亮点灯。为江喜娇随手拍照片的麻醉科主任方建国医生还在忙碌,该手术间的手术从上午9时持续4小时,还没有结束。患者颈椎脱位,手术相对复杂。

  手术间内13名穿着绿色手术服的医护人员,都还没吃午餐。“预计完全结束要到下午3点。” 方建国抽空说。这样一台手术强度并不亚于连做几台。

  方建国笑着介绍,医护人员手术做累了打盹,各种睡姿都见过。有直接躺在地上睡着,有在换衣的衣柜里睡着……头一天,看到江喜娇坐着沉睡,汗水浸湿了头发,一阵感动,忍不住拍了下来。

  忙碌是常态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基层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天上午,协和医院托管该院的实施细则正式签署,这意味着协和医院主导的医联体进驻江夏区。签署协议前,托管已经试运行了一段时间,该院的另一个名称叫协和江南医院。

  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促进了基层医院的快速发展。记者了解到,该院前日的门诊量为1277人,住院量为936人,相对半年前均增加了50%以上。

  江喜娇说,不仅她所在耳鼻喉科忙,其他科室也同样忙。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承云介绍,优质医疗资源与教育资源一样相对稀缺,国内技术力量强的大医院整体上都呈现忙碌状态,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奉献精神。

  他表示,根据协议,协和医院将派驻更多专家进行技术帮扶,该院也会派更多医生进行学习培训,同时更加合理地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尽可能满足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医生与患者,大家都不易,希望彼此之间多一份理解,也希望所有医生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