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工程”“一带一路”改变我们的生活 被点赞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4-28 06:2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今日下午,“开放与共享——武汉工程设计闪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昌区人民政府、市城建委主办,长江日报承办,旨在向外界展示“一带一路”上的武汉作为,推介工程设计领域的武汉优势与武汉特色。“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驻华使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6家在汉央企代表及专家学者等100多人将出席。

  论坛缘起,是去年长江日报发起“‘一带一路’上的武汉工程设计”大型寻访活动,10名记者分赴沿线13国,探访武汉设计与建设的20个大型工程,发表了大量报道。这些报道结集出书为《向东看:“一带一路”上的武汉工程》(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作序),今日的论坛同时举行新书首发式。

  “武汉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心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口碑到底如何?人们对“武汉工程”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在北京随机走访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媒体记者和留学生,倾听他们的说法与看法。

  孟加拉国《金融快报》记者穆罕默德·哈桑:

  帕德玛大桥建成后

  要为“武汉力量”写篇报道

  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伊姆提阿兹·艾哈迈德:

  武汉所建项目带来的

  不仅是合作更是和平保障

  俄罗斯在华留学生维塔:

  向俄罗斯输出技术设备

  武汉专家越来越多

  通过手机微信,穆罕默德·哈桑看到了长江日报记者发送给他的《向东看》电子版,他首先翻到关于自己家乡的部分,“帕德玛大桥,中国人建造的,武汉人建造的,太伟大了!”

  穆罕默德·哈桑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培训班学员,来自孟加拉国《金融快报》。作为新闻记者,他稔熟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并对中国武汉与孟加拉国的合作前景感到十分乐观。

  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来中国之前,他特意和几个朋友约了一起,开车到首都达卡城外40多公里处的帕德玛河边,目睹了大桥施工现场。“这条河河面有几公里宽,而且河水很急,要建一座大桥非常不容易!”

  全长6公里的帕德玛大桥,由在汉央企中铁大桥局承建,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不仅将一举连接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的交通,也将结束这些地区相互只能摆渡往来的历史,对深化中国与南亚及周边国家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穆罕默德·哈桑表示,大桥一旦建成,他要再去现场看看,兴许还要写一篇报道。“这是‘一带一路’带给人的梦想,而它的实现近在眼前。这是中国的力量、武汉的力量!”

  在清华大学留学生宿舍前,长江日报记者碰到了正好要下楼的伊姆提阿兹·艾哈迈德。他介绍,自己在巴基斯坦一大学担任讲师,因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向东看》一书中,提到在汉央企中国一冶在巴基斯坦建设的光伏发电站(位于克里斯坦沙漠边缘)。艾哈迈德看着记者出示的项目照片连连点头,说自己从当地的网站上看到过相关的报道。

  “就我所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重大工程项目有14个。”提起“一带一路”,艾哈迈德扳着手指一个个数。在笔记本上,他画了一片树叶的形状说,从东北到西南,叶子的一端是中国,另一端是他就职大学所在的俾路支省。叶子上,集中了绝大多数中国在建项目。

  他告诉记者,中国项目以基础设施为多,对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都很感谢中国企业的到来,“这些项目,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中巴合作,”他说:“更是地区和平稳定的保障。”

  对于武汉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艾哈迈德认为,这种中国城市的参与扩大了中巴合作的基础,“很棒!我有好朋友在武汉读博,希望更多城市像武汉一样,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加深双方的信任和了解”。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留学生维塔,是个美丽的俄罗斯女孩,来自圣彼得堡。她听说记者来自武汉,开心地说:“哦,圣彼得堡和武汉的交往非常密切呢。”

  维塔学习中文已经整整3年。3个月前,她来到北京大学留学,继续深造汉语,因为未来她想从事翻译工作,为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知道,今年4月,武汉开通了直飞圣彼得堡的洲际航线,“我一定要找机会去体验一下”。

  对于总部设在武汉的“中冶南方”与俄罗斯“马钢”的合作,她也有耳闻。维塔告诉记者,过去苏联有很多专家在中国开展工作;而现在,中国向俄罗斯输出了很多专家、技术和设备,中俄两国合作建设了很多大工程,在很多领域签了很多合同。中国制造的产品非常好,这正是俄罗斯所缺乏的,俄罗斯一直在买中国各种各样的东西。

  她还听说,早在300多年前,中国茶叶从汉口运往俄罗斯,开启“东方茶港”的辉煌;两年前,长江日报记者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得到普京总统的肯定,现在“中俄万里茶道”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哦,如果万里茶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重新走一走,成为一条旅游的黄金热线,对我未来想从事的中俄文化、商贸交流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她说。

  巴基斯坦留学生伊姆提阿兹·艾哈迈德

  俄罗斯留学生维塔

  坦桑尼亚留学生艾沙·穆巴戛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依达尔

  赞比亚留学生克里斯托弗记者胡冬冬 摄

  坦桑尼亚在华留学生艾沙·穆巴戛:

  经过武汉建的大桥

  惊呼很美很特别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依达尔和施加利耶娃:

  中欧班列让我的家乡

  搭上了中国快车

  赞比亚在华留学生克里斯托弗:

  想向援建公路的武汉人

  当面说一声谢谢

  26日晚,在清华大学留学生公寓,赞比亚留学生克里斯托弗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他很爱笑,很健谈,对武汉援建的芒塔公路印象非常深刻,他告诉记者:这条公路是修建在水上的,原来是一条修了一半就荒废了很久的“烂尾”公路,是中国的公司接手后,一点一点把它重新修好,现在成为赞比亚西部交通、经贸发展的重要交通动脉。

  克里斯托弗表示,在赞比亚,从铁路、高速公路到桥梁,从大型国家工程到小型惠及民生的项目,大多数都有中国人的投资和无私付出。赞比亚人民非常喜欢中国,两国虽然相距万里之遥,但“一带一路”这条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把中赞两国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听说芒塔公路的修建者28日要来到长江日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一带一路论坛”,克里斯托弗诚挚地向记者要求一份请柬:“我想当面向为赞比亚援建公路的大功臣,真心说一声谢谢!”

  他很看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前景,并且表示,中国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把中国的优质产品直接送到了欧洲,希望中非班列也能够尽快开通。今天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我们其实是一个共同体,“We are one(我们是一体的)”,他强调说。

  坦桑尼亚青年艾沙·穆巴戛去年9月来到中国,是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专业留学生。26日晚,他愉快地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

  对武汉人建设的坦桑尼亚跨海斜拉索大桥——尼雷尔大桥,他一见照片就大声惊呼:“我坐车从上面走过好几次,它非常美丽,很特别,很伟大!”

  尼雷尔大桥连接达累斯萨拉姆市中心和一座该国最大的半岛,过去两地之间主要靠摆渡,走一趟要花好几个小时,大桥通车后只需几分钟。

  听说这座桥的建设者是来自武汉的企业——中铁大桥局集团,艾沙·穆巴戛睁大了眼睛:“真的吗?哦,他们是坦桑尼亚的大功臣,我们坦桑尼亚人真心感激他们,我要好好地谢谢他们!”

  众所周知,中国援助非洲最经典的工程,当数1976年通车的坦赞铁路,这条长达1800多公里的铁路,是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现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实施,中非之间跨种族、跨世纪的真挚友谊,继续发扬;宏伟而实用的工程如雨后春笋涌现。艾沙·穆巴戛明显感觉到,“一带一路”让中国和坦桑尼亚合作的项目越发多了起来。

  他建议,“一带一路”现在进入加速发展期,中国可以给沿线的非洲国家多提供一些语言培训,多派人到当地去教他们说中文,提供一些中文培训,使当地人能够与中国人更方便地交流。

  阿依达尔1994年出生在哈萨克斯坦,在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举办的中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从而获得来华留学机会,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修读国际关系专业。

  在他看来,自打 “一带一路”倡议面世,哈萨克斯坦就搭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当前,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中欧班列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中欧班列,位于中国腹地的武汉能与波斯湾、印度洋、欧洲对接上,形成陆海资源互换, “中国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大海”。

  阿依达尔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因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哈萨克斯坦人对中国的印象更好了,不少当地的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都在媒体上撰文对“一带一路”的合作表示乐观,本地人也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热贝卡·施加利耶娃也来自哈萨克斯坦,目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本科三年级。她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贯彻,哈中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像自己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相当于一座座桥梁,促进两国经济和文化往来。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农业资源丰富,施加利耶娃说,种什么?卖给谁?这类问题曾经长期困扰哈萨克斯坦农民,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哈萨克斯坦美丽的自然景观、优质的牛羊产品,豁然摆在了世界消费者面前。

  中央民族大学留学生施加利耶娃来自哈萨克斯坦,她想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 本人供图

  ◎大桥建成后要为“武汉力量”写篇报道

  ◎向俄罗斯输出技术设备武汉专家越来越多

  ◎想向援建公路的武汉人当面说一声谢谢

  ◎中欧班列让我的家乡搭上了中国快车

  ◎经过武汉建的大桥惊呼很美很特别

  ◎武汉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合作更是和平

 

责编:张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