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专家在汉透露“数字化再造”过程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5-27 18:2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7日讯(记者欧阳春艳 通讯员屈征)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称圆明园为“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27日,通过数字化手段再造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在武汉博物馆开始展出,帮助这一珍贵文物”回家“的古典文献专家、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徐忠良,作家彭筱军先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展览背后的故事。

  《圆明园四十景》曾复制14次,皆非依据原件

  1860年10月圆明园大劫难时,作为圆明园数百万珍贵文物中的一件,《圆明园四十景》图被法军上校杜潘抢去。

  1928年,我国著名学者程演生先生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偶见《圆明园四十景》,殊为痛惜。经过艰苦努力,他获得了这组图画的黑白玻璃底片。中华书局据以印行32开本黑白版《圆明园四十叶》。这是圆明园罹难68年后,国人首度得见圆明园的整体风貌,当年震动整个学界。

  截至2014年,《圆明园四十景》至少进行过14次不同形制规制的复制,或黑白或彩色,或纸本或绢本,或银卷或金卷,或平装或精装,但都非依原件复制。

  2014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几经努力,获得了法国国家图书馆首次独家授权——共同用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对《圆明园四十景》进行原尺寸、原材质的原件再造,探索一条流失文物数字化回归的途径。

  全程参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复制的作家彭筱军说:“其实法国人对那段侵略历史是有一定自省的,这个珍贵图册一直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库房里无人问津,现在有来自中国的学者、团队帮助他们进行研究分析,这是件好事。“

  法国国图首次开放真迹给中方

  在开始复制《圆明园四十景》之前,法国图书馆馆长布鲁诺·拉辛与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徐忠良打了个赌——再造成功后,要把原件和再造件放在一起对比公开展出。徐忠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但他提出“法国国家图书馆要开放真迹原件给我们的技术团队,进行零距离对比调图”。经过层层审核、协商,法国国家图书馆最终同意了这一要求。

  彭筱军透露说:“在此之前,到法国国家图书馆看到过《圆明园四十景》的中国人应该不超过10个。进入法国国图的库房工作时,真的特别激动,我们身边还有梵高的画。”

  为了配合中方工作团队,法方人员对《圆明园四十景》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除尘处理,并在标准光源下对图片进行高精度扫描,每张彩图经过8次扫描后合成。然后他们将高精度扫描图交给了中方团队,供中方专家利用打印设备等进行数字再造。

  “因为在法国停留的时间有限,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24小时通宵工作。后来法国国家图书馆受到感动,决定让库房的法方工作人员每天加班两三个小时,帮助我们尽快完成工作。”彭筱军说。

  顶尖技术团队确保相似度95%以上

  徐忠良介绍,为了保证与画作原件的相似度达到95%以上,中方技术专家花费两个半月时间,在法国国图的库房与原件进行零距离比对调图。整个制作过程,从选材到调色,甚至绢页的重量、印泥的颜色都要求和原件一致。同时,再造件的每一张图画都是传统手工装裱,又融合了高科技手段,每一张都暗藏了数码追踪器。

  “我们成立了一个技术攻关团队,其中有美国视觉成像专家刘毅博士、文物专家刘昊博士等,包括法国国家图书馆印画部的副部长后来也专程来中国监制,对我们的复制过程进行指导。”

  彭筱军则透露,复制图画时用的绢纸昂贵,但为了在纸张的厚度上没有一丝一毫偏差,他们在现场撕掉了一张又一张,“每撕一下就是上千块钱,连做事严谨的老外也被我们吓着了,他们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挑剔。”

  最令彭筱军兴奋的是,根据历史文字记载,《圆明园四十景》是装在一个楠木盒子里的,但经过两国专家的现场鉴定,这是一个历史谬误。“原来的外装木匣在历史流转中已经不见了,目前只剩余一块木匣顶板,两国专家反复鉴定,确定这应该是珍贵的大红酸枝木。” 彭筱军说,“我们又专门找到了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吴腾飞,最终确定以现存的大红酸枝木顶板为准进行还原,并以红酸枝木考证还原了外装木盒。”

责编:江尚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