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还要集聚一批诺奖级科学家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7-31 10:3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2017年7月31日,中共武汉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长江网讯(记者邵澜)武汉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为抓手,优化人口结构,再赢人口红利,创造“大学+”新模式,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努力探索“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

  将武汉打造成“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更新完善政策,让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将武汉打造成“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再赢人口红利。

  抓住新一届新生入学期、老生毕业季契机,系统谋划覆盖全学年的“走进去、走下去、留下来、干起来”活动,让大学新生尽快融入武汉、毕业生更多留在武汉。深化“新青年下乡”,支持创办更多创业学院,壮大武汉大学生全媒体阵地,搭建更多与世界名校大学生交流平台。

  实施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让“武汉校友”成为城市品牌

  拿出更多的创新举措,挖掘校友资源“金矿”,不断向武汉集聚。完善校友总会联盟工作机制,建立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武汉校友联络机构。举办武大等校友资智回汉系列活动,规范校友回汉日常接待工作。推出校友联盟整体形象标识、口号、宣传片,让“武汉校友”成为城市品牌。

  实施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

  筹建“市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局”

  “武汉市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局”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作”,出台促进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突破性政策举措,搭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科技转化平台,开展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精准对接活动,引导创投基金参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力争在汉高校科研院所80%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实施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

  集聚一批诺奖级科学家

  面向全球,集聚一批诺奖级、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国际工匠人才,以及相关领域的商界领袖、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建设东湖国际人才自由港,优化外国人才签证与居留、工作许可等办理程序,为国际人才提供与全球城市无差异的高效便捷服务。完善“城市合伙人”工作机制,建立全球人才数据库,与欧美同学会、海外校友会、产业技术经济学会、猎头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硅谷、特拉维夫、伦敦等设立海外孵化器及招才工作站,构建面向全球的招人聚才网络体系。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