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国冶金界的百岁“宗师”走了,他把遗体捐献给母校武汉大学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8-17 16:47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中国冶金界的百岁“宗师”走了,他把遗体捐献给母校武汉大学

  长江网8月17日讯(记者明凌翔 通讯员吴江龙 陈丽霞)17日上午8点30分,国际著名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根据院士的遗愿,其家属现将其遗体捐献给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中国冶金界的百岁“宗师”走了,他把遗体捐献给母校武汉大学

  柯俊院士祖籍浙江黄岩,1917年6月23日出生于吉林长春,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4年赴英国留学,1948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高级讲师。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携家人回国。他曾告诉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教授史密斯:“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

  回国后,柯俊院士先后担任过北京钢铁学院教授、物理化学系主任和副院长、北京科技大学校长顾问等职。20世纪50年代,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了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70年代后,他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点。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1989年11月被中国科学院授予荣誉奖章。

中国冶金界的百岁“宗师”走了,他把遗体捐献给母校武汉大学

  由于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柯俊被尊称为“贝茵体先生”。数十年科研生涯,他的研究始终不离钢铁,被称为中国冶金界“一代宗师”。今年8月8日7时29分,柯俊院士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17日,武汉大学医学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0余名师生纷纷赶来吊唁。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卢昌宁说,柯院士跟武大有着不解的缘分。1937年7月天津沦陷后,大学在读的他无奈流亡到武汉,最终在武汉大学完成了大四学业,并获得了毕业证。此后,柯院士怀着“科技报国”的雄心壮志,辗转海外求学又毅然回国任教,为我国工业生产、国防工业作出巨大贡献。而临终时选择将遗体捐献给武大,足以说明柯院士对武大的感情深厚,对武大在他青年时提供教育和帮助的一种由衷感激。

  柯俊院士长子柯英说,父亲生前患有多种疾病,是现代医学延长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医学事业作最后的贡献。

  现场,武汉市红十字会向柯俊院士家属颁发了遗体捐献纪念证书和纪念杯。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师生们眼中,柯院士治学严谨、淡泊名利、提携后学。生前受邀到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作报告,不讲排场,甚至自付旅费,退邮酬金。利用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人脉,将众多学生、青年教师推荐到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深造,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已成长为院士、长江学者或优秀的科学家。师生们说,柯院士生前异常忙碌,他却常说:“知识分子从来都是二十四小时工作的。”

责编:李智恒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