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法治中国》第五集丨武汉破解执行难,57万多元的判决最终履行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8-23 09:35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22日晚在央视播出第五集《公正司法(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为精神内涵,反映司法机关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立案难、执行难逐步破解,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得到遏制,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实惠与幸福,重点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领域在司法为民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进行的网上开庭现场,法庭内只有审判员和书记员两人

  立案登记制

  “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 两字之差降低当事人诉讼门槛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保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过去一提起打官司,老百姓往往会联想到这“三难”。

  要使整个司法渠道畅通,更好地保障百姓的诉讼权益,就要进一步改革制度。

  按照中央部署,从2015年5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要求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律师唐春林说:“之前一个案子得跑两三趟,才能立上,但是现在我一天能立十几个案子,然后办起案子来效率提高了很多。”

  从以往的“立案审查制”到现在的“立案登记制”,两字之差,降低的是当事人的诉讼门槛,保障的是当事人的基本诉权,收获的是当事人的司法信心。

  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国法院一审受案数由2014年的1500多万件增加到2016年的2300多万件,95%的案件当场立案。曾经让百姓慨叹多年的立案难,如今已成过去时。

  案例

  司法效率和公正双提升

  深圳法官一天开审170多宗案件

  在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收受的案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众多,法官可以对此类案件在庭审时简化流程、集中审理。伍建卿法官就曾经创造了在一天之内开庭审理7批共170多宗案件的纪录,其中一次开庭就审理了90宗案件。

  伍建卿说:“原来五个法官开五次庭,现在就变成我一个法官开一次庭,所以在送达和开庭这一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试点两年 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9亿余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北京市等13个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期间,各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053件,从源头上推动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对生产生活影响严重的老大难问题,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9亿余元。

  2017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作出修订,全面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权。根据修改后的法律,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究涉事企业的民事责任。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保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将产生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制度性价值。

  案例

  检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医院停止违法排放医疗污水

  2016年2月29日,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公益诉讼人的身份,就白山市江源区中医院违法排放医疗污水,提起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2016年7月15日,吉林省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白山市江源区中医院立即停止违法排放医疗污水。

  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后,全国首例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司法公开

  去年7月1日起最高法公开开庭案件 原则上都通过互联网直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机关以改革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构建起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以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自2016年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开开庭的案件,原则上都通过互联网直播,各级法院直播庭审超过60万次,观看量超过20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3000万份,访问量近百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全国检察机关已建成案件信息公开系统,正式运行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法律文书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和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等四大平台,实现检察机关“两微一端”和新闻发言人全覆盖,全面落实行贿犯罪档案公开查询,推行刑事诉讼案件公开听证。

  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决定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这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互联网法院,以网络平台设备为载体,利用网络进行诉讼、解决网上的矛盾纠纷,是互联网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深度运用,是探索互联网司法规则的先行者、试验田。

  案例

  于欢案二审庭审到宣判全程公开

  舆论焦点变成全民法治公开课

  2017年5、6月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于欢案,从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到案件公开宣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用微博直播、法官答疑、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进行了全程公开。

  法官宣布:原审被告人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庭审公开让案件细节大白于天下,这起备受关注的重大案件审理,由全民热议的舆论焦点变成了一次全民法治公开课。

  链接

  武汉破解执行难案例出镜专题片

  七年前,正值花样年华的女孩于亚楠,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落下了一级伤残,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交警认定,肇事司机孙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最初,肇事司机孙某支付了几万元的医疗费,但仅仅三个月后,他就失去了踪迹。

  此后,于亚楠的父母将肇事司机孙某告到了法院,但由于无法找到孙某,整整六年,于亚楠的父母也只是赢了官司却拿不到任何赔偿。

  为破解法院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这一难题,2014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系统正式开通。这一举措标志着以执行网络查控为核心、覆盖全国法院的执行指挥系统正式运行。全国各级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等10多个部门以及300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各种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初步形成新的执行查控模式、财产变现模式和执行规范管理模式。

  2016年8月,于亚楠案的执行法官,通过执行查控网发现了一条重要信息,肇事者孙某的妻子詹某,在一家公司缴纳了社保,通过这个信息,法官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孙某的住址。

  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李野介绍,孙某在家人的帮助下,陆续地筹措了部分资金,分期到位,履行了本案整个57万多元的判决。

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努力下,57万多元的判决最终履行

  (本组文图均据央视)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