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校长演讲后意外走红 想与家乡武汉的高校“联姻”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09-23 16:13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淮海工学院校长宁晓明

  长江网9月2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明凌翔)近日,网上流传了一段关于江苏淮海工学院的开学典礼视频,视频中该校校长宁晓明的讲话“燃”情十足,这份讲话稿被千万名网友转载、点赞,评价称幽默、接地气,完爆段子手。23日,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了宁晓明,对于自己一不小心走红网络,这位从武汉走出的大学校长笑言,“真是万万没想到!”

淮海工学院校长宁晓明

  最小的大学生 最年轻的校领导

  宁晓明是武汉黄陂人,1979年考入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学的机械制造专业。他说,自己当时是全校那一届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由于母亲是小学老师,5岁不到就跟着去“蹭课”,没想到就这么读上来了。

  “今年迎新中,得知年龄最小的彭豫鹏同学只有15岁,我专门去宿舍看他。”宁晓明说,从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38年前的影子。相比于其他人,年龄小的孩子内心多少会有些羞涩,所以在开学典礼讲话稿中,特意加上这一段,用自己的经历给他加油鼓劲。

  而“年轻”似乎成了宁晓明此后人生路上的一个“标签”。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连云港化学矿业专科学校,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专科学校最年轻的副校长,那一年他33岁。后来化工部撤消了,学校由江苏省代管,后又并入淮海工学院。2002年,38岁的他被提拔为淮工的副校长,也成了当年江苏省最年轻的省属高校领导干部。直到今年7月,宁晓明履新淮海工学院校长。

淮海工学院校长宁晓明

  “6月份,你们参加考试,我接受组织考察,你们如愿成为淮工的新学生,我荣幸地当上了淮工的新校长。我这个新校长和你们这批新学生,以心交心、以心换心,同站新起点,共迈新征程。”于是,宁晓明回顾自身奋斗经历,在讲话稿里写下了这段很“燃”的话,这也一下子拉近了校长和学生们的距离。不少网友点赞校长“不摆架子、没有领导包袱”。

  写稿很用心 走红很意外

  “写稿很用心,走红很意外。”宁晓明说,由于自己长期分管学生工作,平时和学生接触多,交流无代沟。作为新校长,第一次对话这么多新生,讲话稿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想主题、搭框架,尽量用学生的语言去讲述最朴实的道理。由于开学前夕、履新不久,事务性工作很繁琐,一有灵感就赶紧记下来。因此,和学生相处的趣事、迎新中感动的场景一一写入了讲话稿。直到前一天晚上,还在办公室电脑前改稿子。

  “我们学校并非名校,我是一名普通的校长,只是很用心准备了讲话稿。”谈及走红网络,宁晓明直言意外。当天开学典礼,现场爆棚。后来,当地不少媒体也打电话采访他,众多毕业生给校长发来微信或留言,“以前羡慕别人的校长,没想到自己的校长讲的这么棒。”更有不少家长留言,“看到校长的讲话,把孩子送来念书是正确的。”如今,无意中成了“网红”校长,宁晓明表示,要当一个最接地气的校长,把学校办好、将学生培养成才。

  大学当体育委员 内心舍不得武汉

  谈及在武汉的求学经历,宁晓明如数家珍。他说,那时学校在鲁巷,周边还是农田,每次从黄陂过来,要乘轮渡转公交,四五个小时才能到校。虽说条件艰苦,但学习很努力,每天还坚持晨读。在校期间,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却意外当上了体育委员。

  原来,宁晓明运动天赋很强,特别喜欢打排球,那时恰逢中国女排夺冠,“女排精神”激励着那一代大学生们。进校时,15岁的他身高一米六二,因为打排球的缘故,一年后长到了一米七五,当初进校时做的一身新衣服,袖子都还卷着,后来袖子放开了都不够穿,所有衣服都得重做。

  “从内心说,我当时还是很期待留在武汉发展的。”宁晓明坦言,当时工作是分配的,受的教育很正统,组织没有让他留下来,虽略有遗憾却从无怨言。那时,连云港的建设相比武汉还是落后些,回一趟家要20多个小时,在徐州、郑州得转两趟火车。其实,当初也有回武汉工作的机会,但单位领导很栽培自己,那一批新教师中第一个入党,后来又去东北大学念了研究生,又被推荐去德国留学做访问学者,回校后又被提干等等。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都割舍不下,也就扎根连云港了。

  每年春节,宁晓明总会带着家人回黄陂过年,父母年过七旬,姐姐、妹妹和弟弟都在武汉工作、生活。作为远在异乡的游子,宁晓明对武汉这片土地自然是爱得深沉。

  宁晓明说,自己平时很关注家乡的新闻,特别是今年武汉相继实施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等,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包括落户、人才公寓、免费工位等。作为科教大市的武汉,这些“真金白银”的干货,无疑是给在汉读书的大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福利,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就在上个礼拜,宁晓明专门接待了武汉大学的6名教授。他希望未来能多与家乡的学校加强联系,甚至“联姻”,包括学科发展建设、博士生联合培养、人才交流及引进等。

  “勤勉自强、敬业奉献、山容海纳、守正求新。”电话里,宁晓明告诉记者,这是新时期的“淮工精神”,也是他对学生的寄语和要求。作为校长,他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出息,练就一身本领,把“淮工精神”像接力一样薪火相传。“当然,如果有学生毕业后想去武汉发展,我也会大力支持。”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