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从无到有由线成网 武汉地铁拼搏赶超跑出“加速度”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7-10-13 15:23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图为:3月28日,首列“武汉造”时速100公里A型地铁车辆在黄陂下线试跑。

图为:施工人员正在检查盾构机。

图为:武汉地铁阳逻线运送、安装最后一节轨排。

图为:武汉地铁6号线汉正街站再现“天下第一街”,乘客纷纷自拍。

  湖北日报讯(撰文:王桂苹 常敏 袁永华 摄影倪娜 策划:武汉地铁集团)2012年12月28日,随着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大武汉跨步迈入“地铁时代”。此后,一条又一条地铁,从宏伟的蓝图里呼啸而来,连成网,扣成环。武汉地铁建设按下“快进键”。截至目前,江城开通6条线,通车里程181公里,领跑中部。今年底,8号线一期和阳逻线也将开通,运营里程超过巴黎、媲美香港。根据规划,至2020年,运营里程将达 401公里,比肩伦敦。武汉地铁作为后起之秀,一路拼搏赶超,从“一年通一条线”到“一年通两条线”,跑出“加速度”!

  14条线同步施工 加快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

  从天空俯瞰,光谷广场综合体圆盘区酷似盛开的花朵。

  8月25日,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光谷之花”主体结构成功封顶。

  这是国内最大的地下市政综合体。工程主体为直径200米的“大圆盘”,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相当于20多个标准足球场;最大开挖深度34米,好比在地下挖了11层高楼;工程土方开挖量180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普通地铁站开挖量。

  光谷广场综合体集轨道交通、市政工程、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2号线南延线、9号线、11号线三条地铁,鲁磨路隧道、珞喻路隧道两条市政隧道,以及一条非机动车地下过街环道在此交会穿过。

  这是大武汉新的城市地标、地铁建设中的超级工程,各项设计瞄准世界一流。

  大武汉的蓝色围挡内,14条地铁同步施工,密如蛛网。

  其中,8号线一期由汉口三金潭至武昌梨园,全长16.7公里,设站12座,目前隧道贯通、轨道铺通,沿线车站正在加紧装修;阳逻线由汉口后湖大道至阳逻金台,穿越规划中的长江新城,全长35公里,设站16座,高架段正在进行空载试运行。

  这两条地铁,正在全力冲刺年底开通。届时,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233公里,相当于香港特区现有水平。“十三五”期间,将以每年至少通两条地铁的速度,演绎“每天不一样”,有望在2020年赶超英国伦敦。

  年底之前,还将开工地铁环线和前川线,形成16条地铁同时施工,在建里程360公里的宏大格局,建设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为何如此大气魄、大手笔、高强度?

  根据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总体目标,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战略性提速轨道交通”战略部署,勾画出新的发展蓝图。

  今年年初,省委领导调研武汉地铁集团时强调,轨道交通一头挑着发展、一头牵着民生,是提升武汉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大工程,要做到“思路蓝图不改、政策措施不变、投资力度不减、建设速度不降”。

  地铁建设大提速,这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嘱托,也是三镇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13年载客27亿乘次 为破解过江难立下大功

  时间回到13年前。

  2004年7月28日,武汉首条轨道交通——由宗关至黄浦路的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当时投入运营的只有1条线路、10座车站、10余公里,日均客运量仅0.78万乘次,人气惨淡,主要用作“观光”。

  2010年7月28日,1号线二期试运营,客流有所增加。

  2012年开始,每年12月28日就成为武汉地铁的“生日”——

  2号线一期开通,坐地铁过江成为时尚。

  4号线一期、二期相继开通,轨道交通穿江进汉阳,“工”字形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初步形成;1号线延长至汉口北,轨道交通首次延伸至新城区。

  3号线一期开通,打通“武汉地铁第一环”,实现从“连通三镇”到“环通三镇”的新跨越。

  2015年5月,轨道交通累计客运量突破10亿乘次大关。

  2016年,随着机场线和6号线一期开通,6条线路、136座车站组成的181公里轨道交通线网,串连1座机场、3大火车站,整体效益得以显现:客运量猛增,日均超过270万乘次,是13年前的350倍;单日最高纪录频频刷新,国庆节前的9月30日,一举突破333万乘次,创下地铁客运之最!

  武汉轨道交通开通13年来,特别是经过最近5年跨越发展,从无到有,由线成网,已成为众多市民出行的首选,为缓解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助推“公交都市”和“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截至目前,全线网累计运送乘客27.67亿乘次,相当于把全中国的人口运送了两次。在武汉公共交通中,轨道交通客流占比35%,承担约38%过江客流。

  武汉被长江、汉水分隔成三镇,“过江”成为武汉人生活的一部分,“过江难”也一直是城市交通的痛点。

  已开通的地铁中,4条线路穿越长江或者汉江,与江面矗立的座座大桥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破解“过江难”。而正在建设的7号线、8号线,也将加入跨江地铁的阵营,奋力突破大江大河的阻隔。

  关键时刻,更显英雄本色。

  去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一场持续一周、几乎令全城交通陷入瘫痪的大雨中,武汉地铁充分发挥畅通三镇交通大动脉的运载能力,撑起城市公共交通的脊梁,6天共运送乘客1083.2万乘次。

  地铁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从2号线“梅花红”、4号线“芳草绿”,到3号线“归元金”,6号线“鹦鹉绿”,再到今年即将开通的8号线“编钟青”、阳逻线“云苔紫”,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不断延伸的地铁线网缩短上班族的通勤时间,扩大人们在城市行走的范围,让城市变“小”;飞驰的钢铁长龙载着城市一路向前奔跑,点亮城市的繁华,也让城市变“大”。

  1800多亿巨额投资 拉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沌口老关村车辆段,一辆“鹦鹉绿”新车身披红色绸带,经大型起重机吊装,缓缓落到接车线。

  这是去年8月31日,武汉地铁集团购置的第1000节列车,由远在湖南株洲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生产,如今正奔驰于地铁6号线。

  武汉地铁集团车辆部经理朱圣瑞说,武汉轨道交通第一个千节列车历时十余年。根据开通计划,第二个千节列车会在2018年完成交付,“只需两年,就能实现第二个千节列车,这个速度在全国处于前列。”

  令人欣喜的是,短短几年内,武汉地铁列车已实现本地化生产,为“武汉制造”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

  7月19日上午,位于江夏大桥新区的武汉中车株机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厂区内,随着汽笛长鸣,一列4辆编组的地铁列车下线。

  车头采用白鳍豚面部造型,线条圆润饱满,整个外观以长江江豚为设计灵感,颇为“粉嫩”;车内顶部采用“蓝天白云”照明方案,仿佛“全景天窗”;车厢立柱扶手,采用线路色“云苔紫”喷塑涂层。

  这是地铁阳逻线首列车,设计时速100公里。前期采用4辆编组,远期根据客流增长,将扩编为6辆编组,届时最大载客量达2340人。

  阳逻线采购车辆25列,15列在江夏生产,目前已经交付近半。

  车辆生产方武汉中车株机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列车的核心零部件——牵引控制系统,也实现本地化生产,将进一步助推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8月8日上午,光谷东长岭山车辆段,地铁11号线首列车“云鹤黄”,顺利交付。

  11号线东段一期工程共配备12列车,根据计划,6列在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生产,已经交付2列。

  轨道交通产业链中,地铁列车是核心设备。武汉通过引进南车、北车,两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在汉会师,随着两者合并为中车集团,在汉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

  统计显示,仅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就已生产地铁车辆62列372辆。朱圣瑞证实,中车布局在汉的两家公司此前生产地铁列车“芳草绿”“归元金”和“鹦鹉绿”共计34列204辆,均投用于已运营的地铁线路中。

  随着武汉地铁建设大规模、高强度推进,两家公司订单不断:

  8号线一期采购车辆20列,6列在黄陂生产,已经全部交付;

  8号线二期、三期采购车辆27列,部分在江夏生产;

  7号线一期采购车辆40列,30列在黄陂生产,除已交付的18列“凤凰橙”,其余12列仍在加紧生产;

  纸坊线采购车辆15列,部分在江夏生产;

  2号线南延线采购车辆40列,全部在黄陂生产,已经交付7列;

  ……

  位于黄陂的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产值连年大幅递增:2014年1亿元,2015年4亿元,2016年突破10亿元。预计今年将达18亿元!

  省经信委印发《湖北省轨道交通装备“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从目前约130亿元,提高到600亿元。“汉产”轨道交通列车,也将迎来新的更大市场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完成轨道交通投资1826亿余元。仅去年一年完成360亿元,预计今年将完成420亿元。

  一般认为: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直接带动GDP增长2.63亿元。照此计算,武汉地铁投资已带动本地GDP增长4800多亿元。去年武汉万余亿GDP中,地铁投资直接贡献接近千亿。

  地铁不仅提升城市功能,缓解交通拥堵,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从勘察设计,到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在武汉,地铁建设的快速推进,带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速形成,日趋壮大。

  数读武汉地铁

  打造特色站36座

  武汉地铁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塑造,先后打造地铁特色站36座,既有突出楚风汉韵、传统文化的琴台站,也有承载时代变迁、城市记忆的汉正街站、大智路站,还有表现对未来向往和憧憬的武汉商务区站,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地铁站藏书13万册

  武汉地铁首创“书香地铁”,全线网车站共有自助图书机97台,藏书13万册。

  远期通车670公里

  到2020年底,武汉前三期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和第四期建设规划中的部分线路建成通车,届时通车里程将超过400公里、占公共客运量比例超过50%,基本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的线网格局。

  到2023年底,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全部建成通车,届时通车里程将达到670公里、占公共客运量比例达到60%,形成“环+放射”的线网架构,轨道交通运营总规模将进入世界地铁城市行列。

  提供岗位2万多个

  武汉地铁集团通过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为本地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带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速形成、日趋壮大,有力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增强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短评:地铁,让城市更美好

  从去年开始,武汉以每年至少通两条地铁的速度,演绎“每天不一样”。

  一条又一条地铁,从宏伟的蓝图里呼啸而来,连成网,扣成环。

  带来便捷的交通:准点的地铁,让我们脚步更轻快,心情更畅快。

  带来全新的业态:各个商圈重新洗牌,新老商业体密布地铁沿线,地下商业开始崛起。

  带来楼市的风向:地铁盘,更实在,无论自住、投资,更有保障。

  带来美好的诗篇:地铁空间里,诗人的吟诵温暖着匆匆而过的你、我、他。一座座精雕细刻、创意十足的地铁站,如同地下艺术宫殿。

  带来文明的氛围:最拥挤最嘈杂,最能彰显众生百态,也最能折射现代文明。排队上车,相互让座,人们文明的习惯正在养成。

  地铁,让江城更美好!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